李化龙是真打算把京营给练出来的,甚至上书提议让京营到辽东去见仗,吓得京营十二侯都去找万历通关系,这才按了下来。
京营上下一身冷汗:京营用三比一的兵力连蓟县跑来的流贼都打不过,李尚书居然想要他们去打努尔哈赤,压力给的也太大了。
“休息之日不说政事,”王永光道,“于田可听说了近日那王建阳的边疆学说惹来的争议?”
“王建阳又怎么了?”李化龙每天忙着工作,对于文坛上的事情倒真没怎么关心。
王永光叫书童去拿来转载王文龙边疆学说的报纸,李化龙便坐在厅中翻阅。
看着看着,李化龙的表情渐渐严肃。
把一篇介绍王文龙演讲内容的文章看完,又通读了王文龙在《旬报》上所发的边疆学说解释全文,李化龙抬头对王永光说:“这个边疆学说写的好啊!王建阳真是个奇才。”
王永光笑道:“我就知你会赞成这学说,不过这学说在一些人嘴里却是鼓励擅开边衅的妖言呢。”
“擅开边衅?一派胡言!”李化龙颇为不屑的摆手,“每种理论自有自己的支持立场,若是这样讲来天下没有一条理论不是诛心的了。这王建阳的确是大才,先有了地缘学、军事经济学,如今又搞出这一套边疆理论来……我记得他辞官回了福建,不知愿不愿意到京城来做幕府?”
王永光道:“听说他有意出海,大概要游历个一两年才能回来。”
“这却可惜了……”李化龙是真心惋惜,光是看到边疆理论,他就重视起王文龙这个人才。
思索一阵,李化龙道:“虽然不能招来王文龙,咱们也可自行叫人学习嘛。”
“于田的意思是?”
李化龙道:“过两日文昌就要上京,咱们把他叫到家中讨论一二,我再看看家乡有哪些学子愿意接触这理论的,专一的挑出来培养。”
杨文昌是李化龙的爱徒,前年刚中的举人功名。
李化龙对于边疆理论十分重视,看完王文龙的介绍之后,他就打算在河南家乡培养一批边疆理论的学员。
河南长垣、汝阳一带为豫、楚之要冲,地势险要,虽然在中原腹地,但只要天下不安,这些地方就很容易受到流贼的侵扰。这些地方的百姓所需要的开拓精神不比边民少。
边疆理论正好合用。
李化龙当然知道边疆理论不是完美无缺的,他看中的是边疆理论背后的领土扩张思想。
万历一朝,由于党争太过激烈,地方官自行裁量之权被缩减的厉害,一点点行动很可能就招来某个党派的攻击。
边疆理论一出来,无异于为地方官的行动提供了极好的背书,只要培养起边疆理论的民众基础,地方官在保卫桑梓时所能发挥的能量都会提高许多。
守过辽东、打过朝鲜和杨应龙的李化龙太知道这理论的好用之处了。
许多文人也和李化龙有着类似的想法。
党争对于地方治理造成的危害太强,许多文人看到了地方治理缺乏的问题,却不知道要用什么方法去重塑地方的治理能力。
边疆理论横空出世,正好为他们填补了这一空白。
如果从中原往周边野蛮地区扩张是扩张文明的边疆,从教化了的县城、堡寨往未受教化的愚民之地扩张怎么就不能是扩张文明的边疆呢?
只要改一改“文明”的解释方式,边疆理论立刻转变为增强儒家基层治理能力的好理由。
边疆理论受到儒家的追捧,自然使得开海的商人们底气大增,甚至有许多儒门子弟身体力行地弃儒从商,奔向东南亚、永明城和北美,让有些死气的海商群体一下又活跃起来。
王文龙推出边疆理论目的只是为了给开海建立殖民地提供论述,他自己都想不到边疆理论经过李化龙等人的推崇居然在中原腹地开始了自己的变种。
儒学本来就是一种善于吸收各门派学说而进化自身的体系。大明的儒门千万种,能学佛,能学道,能学程朱,吸收王文龙的边疆理论也没有任何难度。
因为李化龙派弟子在家乡的传播和研究,边疆理论首先在河南长垣县一带被当地的儒门所吸收,演化出一脉“边疆儒学”。
而后中原的边疆儒学又与南方的各家学派相融合,最终出来的产物千奇百怪,有极端守旧的,也有极端激进的。
其中一些演进远超出了王文龙的预判,比如结合了经济学派思想的边疆儒学,最终成为了“边疆经济学派”,这一派学者认为,经济发展最健康的方式就是在不断扩张市场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经济体必须要不断吸纳更大的市场,取得更多的原材料供应地,如此才能健康成长,一旦停下就会陷入内卷的循环——满满的原始资本主义气息。
无论守旧还是激进,他们都学到了边疆学派中最重要的扩张主义,不遗余力地推进着自己的思想传播。
甚至有些派别成为了传教式的狂信极端学派,后来跑到北美腹地去建立自己的“治比尧舜”的“边疆盛世”,与其说是儒学,不如说是邪教,王文龙发现这种东西也打着他的名号后坚决与之切割。
虽然生出了各种怪东西,但王文龙对于边疆学说的流传还是采取积极态度的。
在王文龙看来边疆理论当然有问题,但这个主要问题不是对于文明传统是否尊重,而是边疆理论只解释了扩张过程中能带来什么利益,至于扩张之后如何治理,这理论基本就处于放任状态。
袁可立评论的对,边疆理论就是一个只管“马上取天下”不管如何治天下的理论。
依靠这理论建立的社会太习惯于用扩张来缓解自己的内部矛盾了,往往懒得静下心来解决自己的社会问题。当使用这种理论的政权扩张到无法扩张的边界时,内部的矛盾大约也到了积重难返的程度。
但即使是双刃剑,提出边疆理论对于此时的大明来说,还是利远远大于弊的。现在才到大航海时代中期,天下大着呢,这时大明最需要的就是鼓励民众们出海开拓,为中华文明占更多的土地,只有这样才能不再重复被八旗制度统治几百年接着被洋人踩在脚下的历史。
万历三十六年的世界,还根本不到考虑扩张极限问题的时候。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