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一章 平乱(一)

  郑太皇太后一惊,紧紧攥住姜韶华的手:“诛杀逆贼有御林侍卫,你就留在哀家身边!”

  说这话,倒不是信不过姜韶华的能耐,而是郑太皇太后太过惊惶。有姜韶华在身边,心里便踏实多了。

  姜韶华耐心地说服郑太皇太后:“景阳宫外的逆贼已经都被捆了,我留足人手,伯祖母让人锁住殿门。不管外间怎么纷乱,待在这里总是安全的。”

  “眼下宫中一片混乱,总得有人出面大局,我不去谁去?”

  郑太皇太后被问住了。

  是啊!皇上死了,宝华公主死了,平王不顶事。姜颐是逆贼,被杀了,其余宗室郡王,说不定有心思叵测的心怀不轨的,根本信不过。

  此时此刻,能让所有人信任且信服的姜氏血脉,也就只有姜韶华了。

  郑太皇太后执掌后宫数十年,现在人老且贪生怕死,眼光见识总还是有的。一旦冷静下来,理智也就跟着回来了。

  “也罢,都听你的。”郑太皇太后下定决心,还不忘嘱咐一句:“遇到危险,一定要先保全自己。”

  也算是郑太皇太后有良心了。

  姜韶华点点头,转头吩咐一声,留下数十个御林侍卫。然后领着剩余的人快步走了出去。

  安国公下意识地跟着走了几步,等反应过来,便停下了脚步。

  这等打打杀杀的事,还是让御林侍卫们去。他一个兵部尚书,哪有亲自提刀去杀逆贼的道理。

  他心里甚至隐隐期盼,有身手高超的逆贼,在混乱中放暗箭什么的,最好一箭射中姜韶华。如此,郑家最大的敌人和隐患也就没了。至于朝堂其他人,他总能想法子慢慢应对……

  “安国公!”一个年轻健壮的亲卫忽然过来了:“郡主特意吩咐,请安国公一同去平乱。”

  安国公:“……”

  安国公眼前浮现出姜韶华冰冷肃杀的脸孔,背脊阵阵发凉。脑子里所有念头瞬间不翼而飞:“是,我这就随郡主去杀逆贼。”

  ……

  接下来的半日,宫廷里一直厮杀不断。

  宫中一万御林侍卫,真正叛乱的有两千多人。其中高山领着一千人冲击昭和殿,韦雄领着一千人去景阳宫。这两股最大的逆贼都被平定,剩下的便是潜藏在宫中各处的小股逆贼。

  然而,就是这些小股逆贼,给宫廷里造成了极大的混乱。他们或藏在暗处骤起杀人,或明目张胆地四处奔窜,还有放火烧宫室的。

  手无寸铁的宫人内侍,在混乱中死了不少。

  好在忠诚的御林侍卫更多,马将军领着一部分人手四处杀逆贼,姜韶华也领着御林侍卫四处杀敌。

  她还特意令孙安带了人去朝阳宫门处,将崔渡陈长史等人都带到身边。

  此时,离进宫只过去了两个时辰左右。

  这半日的分别,对崔渡来说,却是那样的漫长和煎熬。

  当看到姜韶华的那一刻,崔渡鼻间泛起浓烈的酸楚,恨不得冲上前将满身是血的妻子揽入怀中。

  这么多的血!

  有多少是逆贼的?她有没有受伤?

  不过,崔渡到底还有一丝理智,知道时间紧急无暇做小儿女之态。再者,众目睽睽之下,姜韶华以郡主之身稳住大局,这等时候,不该在人前流露出脆弱。

  “郡主没事吧!”崔渡最终只问了一句。

  姜韶华看他一眼:“放心,我没事。”

  声音中气十足,便是有些伤,也最多是轻伤。

  崔渡一颗心安稳落下来。

  陈长史快步上前:“郡主,现在宫中情势如何?”

  姜韶华快速说道:“姜颐被我杀了,高山韦雄也都死了,现在还有一些小股的逆贼在宫中流窜。马骥正领人四处搜寻诛杀,我也要去。你们在宫门处不安全,现在去昭和殿。”

  “孙安,你领人送他们过去。”

  孙安拱手领命。

  亲卫此次死伤太多,目前还在郡主身边能动手的,只有二十多人。这些人手要保护郡主,不能动。孙安领着数十个御林侍卫,一路护送崔渡陈长史等人去昭和殿。

  一路上不时见到残肢断骸,众人的脸色都不好看。

  这样的场面,对崔渡而言,冲击力极大,空空如也的胃不停翻腾。他默默忍下。

  等到了昭和殿外,冲击力就更大了。

  尸首层层叠叠,一眼看去,如尸山血海。

  崔渡再也忍不住,转头吐了出来。

  身边同样传来呕吐声,是陈瑾瑜和陈长史祖孙两个。倒是马耀宗,勉强忍住了。杨政脸色惨白,将头转到一旁。

  想进昭和殿,根本没有别的路,只能走过去。

  孙安等崔渡等人吐过了,才继续迈步。

  守着昭和殿的御林侍卫们,警惕地问询众人身份,再三确定是南阳王府的人,才开了殿门。

  殿内百官众臣,纷纷侧目看过来。

  崔渡太过年轻,从未在人前露过面,根本无人认识。倒是马耀宗陈瑾瑜,都随姜韶华进过京,众人都眼熟。

  杨政是杨侍郎的侄儿,也算是杨家有出息的后辈。众臣中有认识杨政的,心里其实有些诧异。这个杨政,自小就惫懒油滑,哪来的胆量随南阳郡主进京蹚浑水?

  至于陈长史,几十年没来京城了,乍然露面,其实也让众臣惊愕。还是董侍郎率先起身,拱手道:“陈长史!”

  董侍郎去过南阳郡传圣旨,和陈长史一直书信往来,颇有私交。

  论官职,董侍郎自然远胜陈长史。事实上,这些年陈长史送了许多厚礼给董侍郎,这样的结交往来,董侍郎占足了上风。

  可现在,情势不同往日了。

  天子驾崩,宫中大乱,该死的人死了,不该死的也死了,人心浮动难安。再看看傻乎乎只有八岁的平王,众臣都觉大梁朝未来灰暗无光。

  这等时候,谁能力挽狂澜,谁能稳定朝局,谁将真正执掌江山?

  众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

  总之,董侍郎已经率先表露出了自己的态度。他对陈长史的恭敬,就是最好的表态。

  杨侍郎第二个起身,冲陈长史拱手。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度韶华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