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六章 安抚(一)

  王丞相做了二十多年大梁丞相,张扬跋扈有之,结交党羽有之,掌控朝政左右政务也是有的。说不上是什么好人,格局眼光却都远胜常人,且能屈能伸。这一张口表明退让的姿态,就已立于不败之地。

  不管往日有多少隔阂旧怨,姜韶华登基之后,都不能翻脸清算旧帐了。还得感激王丞相得体地辞官,让出丞相之位。

  这只老狐狸!

  姜韶华心中哂然,面上露出动容的神色来:“现在说这些,为时过早。丞相且安心养伤,或许养个一年半载,便能恢复如初。大梁朝堂离不得丞相。”

  这是在许诺,会让王丞相体面地致仕。

  聪明人说话无需说透,话说三分,还有七分就得彼此揣摩对方心思,各自领悟了。

  王丞相又叹道:“老臣老了,黄土埋了半截,说不准什么时候就闭眼归西。大梁朝堂,以后还得年轻人撑着。只可惜,李博元当日惨死,郑宸又不知所踪,郡主登基之后,只怕无可用之人。”

  姜韶华从容一笑:“丞相多虑了,满朝文武,皆是忠心臣子。还有王舍人在,怎么会无人可用。”

  这最后一句,才是重点。

  王丞相果然振作精神,为“不成器的逆子”谦虚了一通,实则是想探一探郡主口风,能给王瑾什么官位。

  姜韶华早有思虑,张口便道:“我今日特意来王家,一是探望丞相,二来,是想和丞相商榷用人之道。”

  “大梁接连变故,人心难安,官场上不宜再有动荡,以免人心惶惶。我以为,除了必要的补缺官位,其余众臣的官职都不动。至少,在三年之内不动。”

  也就是说,姜韶华并没有上位后立刻大肆提携南阳王府属官的打算。朝堂里的重臣们,在短期之内没有被夺官去职的忧虑。如此,方能人心安稳,先将朝堂事务运转起来。

  至于说日后能不能保住官位,那就得看众臣做事的能耐本事了。

  王丞相心里暗暗唏嘘。只凭这份过人的胸襟和高瞻远瞩的眼光,姜韶华就有坐皇位的资格。

  “郡主英明。”王丞相张口赞叹附和:“治国理政犹如烹小鲜,要讲究火候分寸。郡主初登高位,最要紧的不是大刀阔斧地改革,而是先稳住朝堂人心。”

  姜韶华微微一笑:“丞相也赞成,我心里就踏实多了。”

  然后,又说起了几个重要官缺:“六部尚书中,李尚书已死,礼部尚书之位空缺,由董侍郎来补这个官缺,丞相以为如何?”

  王丞相略一点头:“董侍郎在礼部做官多年,官身清正,且精通礼部事务。由他做礼部尚书,再合适不过。”

  接下来,便是兵部尚书的人选了。

  “安国公右腿受了伤,只怕会落下病根,走路不畅。”姜韶华缓缓道:“再者,郑宸和姜颐是同谋,现在尚在潜逃没有音信下落。安国公便是腿伤全都好了,也不宜再掌兵部了。”

  这是要除了郑宸,顺便牵连郑家?

  王丞相目光闪了一闪,深深看姜韶华一眼:“安国公不足为虑,郡主登基之后,可以依据大梁律法治罪郑家。不过,郡主也得考虑太皇太后。郑家是太皇太后的娘家,郡主下手过重了,只怕太皇太后不依。”

  今日在金銮殿上,郑太皇太后坚定地支持平王,态度激烈地反对姜韶华登基,最后还被直接气晕了。

  可以说,郑太皇太后是姜韶华登基之路上最大的绊脚石。

  现在姜韶华还打算出手对付郑家,郑太皇太后彻底闹腾起来怎么办?

  姜韶华和王丞相对视,淡淡道:“谋反是诛九族的重罪。高凉王府东平王府都要被诛满门,郑家出了一个郑宸,不被株连就是万幸,如果还想继续在朝中风光,那就太贪心了。”

  要安抚住郑太皇太后,暂时不动郑家无妨,但是,安国公的兵部尚书之位,必然要交出来。

  王丞相心里不得不再一次感叹郡主手段老道,张口道:“如果安国公致仕,郡主打算提携何人?是从两位侍郎中选用一个,还是另外派人掌管兵部?”

  “我正是犹豫此事。”姜韶华一派虚心求教的姿态:“还请丞相指点一二。”

  王丞相略一沉吟:“郡主既以稳妥为先,不宜大动干戈,那就从两位侍郎中选一个,暂时任兵部尚书。汪侍郎对兵部事务熟悉,缺点是冲动冒进,丁侍郎也是兵部的老人,做官做事都敬小慎微,遇大事不够果决。他们两人各有优缺点,要用谁,就看郡主的心意了。”

  这还用多想吗?汪侍郎是丞相党,丁侍郎明面上中立,实则暗中和南阳王府有往来。兵部尚书这么要紧的位置,郡主当然要用自己人。

  一旁听着的王瑾,想插嘴又忍住了。

  姜韶华的回答却出乎王瑾意料:“就选汪侍郎吧!”

  王瑾一愣,下意识地抬头看向郡主。

  倒是陈长史,心里暗暗点头。郡主这是以退为进,如果王丞相点了头,那么郡主就算以兵部尚书的官位酬谢了王舍人。现在就看王丞相,到底愿不愿意将这份天大的人情用在汪侍郎身上了……

  果然,王丞相还没高尚到这地步,立刻说道:“老臣倒是以为,丁侍郎更合适些。”

  姜韶华心中了然,笑了一笑:“此事日后再商议。”

  然后,随口提起了对王瑾的安排:“王舍人做了三年的中书舍人,对政务奏折都熟悉。以后继续在昭和殿里处理文书,官职也该提一提了,就做中书令吧!”

  中书舍人起草诏令,参与机密,是最靠近天子的职位。位卑权重都不足以形容了,可以说是天子的心腹亲信。

  太和帝在世的时候,有四位中书舍人,不分高下。现在姜韶华一张口,就给王瑾提了四级,中书令可是正五品的官职。

  在中书令上做几年,熬一熬资历,便可转任御史台大夫,或是六部官职。这是一条简在帝心的堂皇官途。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度韶华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