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新的尚书仆射

  “无论如何,后将军擅自逮捕交趾太守士燮,终归是逾越之举,不可轻易揭过!”

  “我以为不然,交趾部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实是发配之所在,民风不善。彼处正当行非常之手段,不然消息一来一回,岂非放任乱象糜生?”

  尚书右丞荀轻轻叹息一声,这不是他这两日见到的第一次争执了,此事也只是其中一个争论点。争论发生在尚书台的尚书们之间,面对这些资历比自己高得多的尚书们,荀也只能和一众尚书郎一样竖起耳朵当个听众。

  尚书台有为皇帝在奏书公文上提供处置建议的职责,过去,会由尚书仆射张驯缓和尚书之间的这些矛盾,决定最终的建议,或并取或只取其一。

  但几日前尚书仆射张驯因病不能履职,昨日更是由家中小辈代写奏书请辞。

  荀也去看过他这位上司,病来如山倒,即便天子派了名医华佗及一众太医前往医治,但情况依然不容乐观,至于重新回到尚书台掌管事务,更是想都别想了。

  之后,尚书台中便是这样了。

  虽然卢植在卸任尚书令成为太傅之后,实际上会兼顾一些原本尚书令的工作,但他毕竟还要常常来往于云台殿,也不是真正的尚书令。

  而且尚书台的六曹尚书虽有职权划分,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有重迭之处。尤其是对一些关键奏书的处理意见上,凡是想更进一步的尚书,谁不希望在皇帝看到的奏书中展露自己的能力与才华?

  六个尚书中,除了接任裴茂没多久的许靖因为刚刚从尚书郎升上来,知道自己几乎没有争夺尚书仆射一职的资格,于是摆出了一副不争不抢的模样外,余下的五个尚书,或明或暗,谁又能真的不心动呢!

  ……

  云台殿,刘辩皱起了眉头,他又看到了一份弹劾朱的奏书。

  刘辩皱眉并非因为弹劾本身,有人以此弹劾朱没什么问题,要真没人弹劾了才有问题。

  当然,刘辩接不接受弹劾又是另一个问题的。说句不好听的,朱与士燮二选一,刘辩但凡犹豫一下,都是他思想出了问题。

  对于此事,刘辩只在等交趾部传来更明确的消息。

  他之所以皱眉,还是因为尚书台的问题。尚书台没人拍板,也没有能压住场面的尚书,反映到刘辩这边,便是尚书台给出的建议不如以往简洁明了。

  对于张驯的请辞,刘辩也不能真让他带着病体在任上干到死,只能同意并遣太医看病,同时给予制度规定的恩赏。

  新的尚书仆射须得尽快选出来。

  其实,现任的六位尚书中,刘辩能在自己的记忆中找到的只有一个,还是才升为尚书的许靖。其他如杨赞、上官洪、许靖的前任裴茂等,包括病重的张驯,他全都没什么印象。

  这些人都是被先帝提拔选入尚书台的,对于本职工作都能完成的很好。对于这样的人,刘辩用起来已经很习惯了,不会因为他们在后世不够出名就觉得他们能力不行。

  尚书中资历最老者是先帝时候从尚书郎一步步做到尚书之位的杨赞,而在外界声望最高、也是能力最出众者当属周毖。

  如今看尚书台稍显混乱的局面,杨赞首先不用考虑。周毖根正苗红,但他的优点和缺点同样明显,作为内臣,却与在野的处士张邈、陈宫等人交好,这些人素有名望,好针砭时政,却屡次拒绝地方的征辟。

  当然,刘辩还没亲自征辟过他们。

  只是这些人的政治光谱从对均输法的看法来看,属于不希望有变化的保守者。

  所以,对于刘辩来说,与其从尚书中选出一个,不如空降一能够压服他们的人统领尚书台。

  而且尚书们不用担心无晋升门路,在尚书台待久了,完全可以和裴茂一样,出为二千石。

  但该选谁?

  刘辩下意识地望向卢植,脑海中回想起了卢植之前的话:“陛下若以尚书迁为仆射,自无不可,然若欲自尚书台外调入,九卿之下当以侍中、郡国二千石为佳,刺史次之。至于九卿之秩,则宜拜尚书令。”

  刘辩明白,卢植做此表态是想要避嫌。他也明确指出了能坐稳尚书仆射之职所需要的资历。

  他思来想去,决定任命河东太守盖勋为尚书仆射,主管尚书台。

  至于空下的河东太守,河东作为三河之一,非常重要,被刘辩交给了他的东宫旧臣,在荥阳令任上政绩斐然的荀悦。

  伴随着两封诏书的发出,即便河东的盖勋还不知道消息,但尚书台却立刻恢复成了原本的模样,原本在暗中较劲的几个尚书瞬间又都变成了温良恭俭让的谦谦君子。

  让一直在尚书台吃瓜的右丞荀、尚书郎华歆、陈群等人涨了一番见识。

  小小乱了一下的尚书台重新稳定之后,太学之议的风波仍在继续。而朝中司徒府与大鸿胪的官员已经开始筹备起了郡国上计之事。

  此时,刘辩终于得空亲自召见了郭嘉。

  除了为郭嘉在后世的名气之外,荀郑重地举荐也是刘辩选择见他的原因,明面上后者还是主要原因。

  郭嘉很年轻,连胡子都没蓄。

  不知是不是郭嘉在刘辩面前太过拘谨,交谈之下,刘辩没觉得郭嘉有符合他刻板印象的跳脱性格。

  但有一点可以确认,郭嘉的确很有才华。他给了刘辩当初首次见到荀之时的感觉。

  念及此处,刘辩忽然问道:“奉孝想从何官职做起?”

  听到这话,郭嘉没控制住怔了一下,然后他想到了荀曾经跟他说过的话,答道:“愿为尚书郎!”

  刘辩点头:“以奉孝的才干,绰绰有余。”

  当场就命人取来尚书郎的官印与出入皇宫的铁印文符。

  郭嘉有些怀疑是不是皇帝与荀早就商量过自己的去处,没忍住问道:“陛下,若是臣先前言称为尚书呢?”

  刘辩笑道:“那就得问问朕的尚书们愿不愿意被奉孝取而代之了。”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我,刘辩,三兴汉室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