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留言

  或许不该叫是留言,应该叫是随笔,想写一些剧情以外的东西,但作者的话一框里又放不下,于是干脆单开一章。

  最近几天稍有些忙其他事,更新有些搁置了,但新章已经在写,尽快会发出来。

  在此期间经历了两件印象深刻的事。

  一是写完第三卷第4章之后没隔几天,我同样也瞧见了像书中描写的那样亮的月亮,把月辉能笼罩的地方都一概照亮了。

  因为并不每天留心,在记忆中这样的月还是少见的。

  记忆最鲜明的倒是少不更事时一次和家里吵架后离家不归,跑到外婆家无人的旧院里。邻家院里频频传来犬吠声,我便没有开灯,只在院里看月亮、发呆。

  夏天,很热,虫很多,但那天月光很亮,离家与回家的路都照亮得格外清晰。

  所以,或许对我来说,月光的象征意义并不只有书中借用月落引喻的时光流逝,还有些许对现实生活的叛离。

  可能也是因为这些,才让我在构思这段剧情时第一时间想到了月光。

  前夜见到的明月,背着光的房檐上有一只猫。

  对视许久后,我先走了。

  二是这段时间第一遍看罢了《雪国》,五六万字的篇幅,大概用了一周的时间堪堪读完。

  也并非我看书太慢,其实是跟着行文方式来的,《雪国》对我来说恰是读起来有些费力的书。

  要么是读着读着混淆了场景、或是混淆了对白——甚至在开篇就反复读过两三遍,初还以为叶子专程跑来车站的,并不同岛村一起坐在车上。

  要么是读得费神,读罢了二三十页便合上了。

  也是读书时琐碎的时间居多,有时难以静下心来。

  日后再有时间,定是要再读一遍的,《雪国》确也是能反复读的书。

  初读一遍,所得不多,在看书之前便常听旁人说的“虚无之美”倒的确感受到了。

  岛村借书籍写舞蹈、抛妻离家来温泉村这样的地方;叶子眼眸间的寒山灯火、和最后的死亡;连带有烟火气,或可以直接说与叶子的“无”不同,象征“有”的驹子,也有那样的艺名和茧房的引喻,也从身体到行事作风漂亮得世间难寻。

  正反象征的人物结构是我相当熟悉的,或是可以说在写花见与雪待、夏目与明日时便有处处留心。

  但每读一本书,便感叹一次自己理解浅薄——不过每每能学到东西总是好的。

  好在我讲的也远不是那样复杂的故事,不须费心考虑太过复杂的构思。

  川端先生在《雪国》中将虚无的美写得不胜悲哀,象征“无”的叶子更是美得“悲戚”、又与茧房一起葬身在漫天银河下的火苗中。

  大地一片莹白的雪国、宁静祥和的村子、驹子叶子两名与岛村纠缠的女人、驹子叶子想要守护和挽留的,明知无法守护挽留的世事……

  读罢了,合上书,便全化成一声哀叹,随着故事走向终局,一同消逝了。

  至少在这一点上,《雪国》从火车到银河的每一段文字,都浑然天成地贯彻始终。

  或许唯一没能贯彻的,只有读罢了《雪国》后的我了。

  今年年初的日子,我陪家人去看过一处瀑布,时候不好,走上万余步上下阶梯到眼前时,瀑水却已经干涸了,只留岩石上冲刷过的痕迹,和旁边刻着红字的景观石。

  回去时徒留一身酸痛,和母亲失望一场的哀声。

  那时的我却全然没有期待落空的半点失望,甚至不觉得相比在半途便留下歇息的父亲,自己是徒劳的走了一来一回无用的路。

  大抵在那时的我眼里,同家人一起出游已是分外难得,有没有瀑布无非是锦上添花的事。

  但更多是觉得瞧见干涸的瀑布同样也是一番景色——看那被水流冲刷过的岩石,完全得以去想象汛期的瀑布有多壮观漂亮。

  说不得如今能瞧见任何一时间的那处瀑布,都不若我所想象的那般嘛!世间最美的景不也在我内心的天地间?

  当时的我也将这些说给母亲听,可得到的那句“看景不如听景”听起来也还是有些疲惫。

  母亲是忙里偷闲,我是整日悠哉,看待世事不同也属正常。

  不过,看罢了《雪国》,又想到那天干涸的瀑布河床,总教我坚持这样的念想——

  虚无与无常的美,除了悲与哀以外,探索到极深处,也终归应是有积极的一面在的。

  下次再读《雪国》,就新买一版其他先生的译本,换一种心境去读。

  接下来该继续收拾我自己笔下翻来覆去一片狼藉的故事了。

  樱坂留。

  凌晨、薄云遮月、窗外蛙鸣。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我加载了恋爱剧本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