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二十七年,白国一百一十三年(公元前658年)
狄人攻邢,形势十分严重。齐公和管仲立即联合宋、曹救邢,同时让白国出兵断狄人的后路。当齐、宋、曹三国军队到达邢国时,邢国百姓像是见到亲人一般,扶老携幼纷纷投奔。
白国
国君白峙决定亲自带领三千精锐白军,从太行山西北出山,在邢国和卫国的交界处,阻击撤退返回的长狄。
世子白钰坐镇太原,把守好太行山的各个关隘,防止赤狄攻破关隘,劫掠白国。
两千白军在长狄人撤退必经之路列队。远处大量狄人骑兵带着劫掠来的财货和女人向着这里而来。
这是一个山谷地形,长狄远远看到白军的列队,马上就混乱了起来,在首领的呵斥下才平静。
随后大部分狄人聚集在一起,只留下了小部分狄人看顾战利品。“轰隆隆”,狄人骑兵马蹄声像是向着白军而来的雷霆,顺带的就是溅起的漫天黄沙。
看到狄人冲锋,两千白军立马用弓箭射击,只是射了两轮,狄人就快到眼前了。白军连忙组织后撤。
狄人看白军后退,瞬间就兴奋起来了,因为针对轻步兵的追逐战,狄人就没有败过。可是很快他们就笑不出来了,因为白军漏出的是一排排的拒马。
这还不是最恐怖的,在狄人冲锋至还有三十步的时候,前排突然栽入一个宽两米的深坑。
前面的狄人勒不住马,就算勒住了,还是被后面的骑兵推下去。这时,白军也列好了军阵,继续朝着狄人射去。
狄人在顶住前赴后继的填坑,以及白军大量箭矢的杀伤后,终于将坑填满,随后就是不断撞向拒马,撞上就是死,侥幸冲过拒马的,都被白军戈戟手杀了。
终于狄人坚持不住开始撤退。这时狄人还是有大量的人马,突然山谷两边冒出大量白军,将滚石推向山谷,大量的滚石顿时就将狄人砸的人仰马翻。
不仅如此,大量的石块,导致狄人的战马根本跑不起来,于是狄人只能下马牵着战马撤退。
白峙看到狄人都下马了,下令山下的两千白军全军出击,越过拒马,踏过狄人尸首和战马填满的坑洞,跨过狄人一路留下的尸体,很快就和狄人短兵相接。
在草原放牧的狄人如何是擅长单兵作战,且常年翻山越岭的白军的对手,白军就如同下山的猛虎,将狄人杀得战马都不要了,就往后跑。
后方留守的狄人见到前方大部队几乎全军覆没,立刻丢下战利品,向着其他方向逃窜。
此役,白军歼灭大量狄人,收获了大量战利品,也解救了大量的邢国和卫国百姓。白国军队的名声,又一次响彻天下。
最终,狄人被打退乃至歼灭。可是邢国却被狄人洗劫一空。于是齐公和管仲同宋、曹两国,决定帮助邢国把都城迁到夷仪,这里靠近齐国,较为安全。而白国将将一部分战利品送给邢国和卫国,让他们加快恢复速度。
众诸侯的帮助,使得破乱的邢国得到了迅速的安定。邢、卫两国都遭狄人洗劫,但在齐公、管仲的主持下,都得以复国。
于是天下的人都赞赏地说:邢国人迁进新都城,就好像回到了老家;恢复后的卫国,人们心情很是高兴,也很快忘记了亡国的悲痛,齐国不愧是天下的大国啊,白国军队不愧是天下强军啊!以此来表示齐国和白军的强大。
楚武王时,楚国虽然占地几百里,但是仍然是子男爵的爵位,楚王很是恼怒,于是决定攻打随国。随君自知抵挡不住,于是亲自去见楚王说:“我随国并没有罪过啊。”
楚王说:“我楚国世代身居蛮夷之地,为周王朝之南屏,讨伐蛮夷,扩地几百里。如今,天下诸侯们纷纷背叛周天子,相互侵犯、攻杀。而我拥有强大的军队,因此打算借此参与中原的政事,想要为维护周王室贡献一份力量,想请你帮我请求周王室提升我的爵位,尊奉我的名号。”
随国人帮楚王向周王室请求尊号,但周王室拒绝了,随国人没办法只好如实回报了楚王。
楚王熊通听完后气愤地说:“楚国的祖先是鬻(yù)熊,是周文王的老师,可惜去世得早。周成王时,天子想要提拔我的先祖,可是竟然只是赏赐了他子男爵位的土地,让他住在楚地,如今蛮夷部族都已经归顺了,但周天子仍不给加封爵位,常人说:人不予尊,需自尊也!既然如此,那我就自称尊号好了!”
熊通于是自称为武王,然后与随国人缔结盟约后才离开。
后来周天子召见随侯,斥责他拥护楚国国君称王。楚武王听闻大怒,以为随侯背叛了自己,于是起兵讨伐随国。但事与愿违,武王在行军途中去世,楚国因而退兵。武王死后,武王之子文王熊赀(zī)继位,并开始将郢(yǐng)作为国都。
之后几年楚国接连攻打申国、蔡国、邓国等以及一系列长江、汉水一带的小国,小国全都害怕楚国。
文王去世,他的儿子熊囏(jiān)继位,熊囏继位后想要杀死弟弟熊恽,于是熊恽逃奔随国,联合随国人一起袭击并杀了熊囏而自立为王,是为楚成王。
楚成王刚刚即位,就向百姓广施恩德,并与诸侯恢复从前的友好关系,还派人向周天子进献贡品,天子赐予他胙肉,说:“你要好好镇抚你们南方夷越之地的动乱,不要侵入中原。”于是楚国向南向东不断讨伐夷越,最终领地扩展到方圆千里。
齐公二十九年,白国一百一十五年
楚国又出兵郑国。齐公与管仲听说后带领众诸侯共同救郑抗楚。由于楚国不断攻郑,齐公、管仲和鲁、宋、陈、卫、郑、许、曹、白等八国组成九国联军南下,首先一举消灭了一直跟随楚国的蔡国,兵锋直指楚国。
而楚国在九国联军大军压境的形势下,很快明白了形势比人强的道理,于是果断的派使臣屈完前往联军谈判。
屈完一见到齐公,行完礼后就问:“外臣见过齐公,天下人都知道你们齐国住在北海,我们楚国住在南海,我们两国之间相隔千里,以往任何事情都是互不干涉的。不知道这次你们齐国到我们这里来,是为了什么?”
站在齐公身旁的管仲,听了之后就替齐公答道:
“从前召康公奉了周天子的命令,曾对我们的祖先太公说:五等侯九级伯,如果有哪个诸侯不守礼法你们都可以去征讨他。
向东直到大海,向西直到黄河,向南直到穆陵,向北直到周王朝的尽头,都在你们征讨范围内。如今,你们楚国不向周天子进贡用于祭祀和滤酒用的包茅,这是公然违反周礼的举动啊!
还有周昭王南征,至今未回,这件事也不是与你们无关。今天我们齐国带领众位诸侯兴师来到这里,正是为了向你们问罪啊!”
屈完回答说:“多年没有进贡包茅,的确是我们楚国的过错。至于昭王南征未回,这是发生在汉水的事情,你们去汉水边打听好了,与我楚国并无关联。”
齐公见楚使屈完的态度不软不硬,失去了耐心,于是就命令大军在陉驻扎下来。楚军和齐国联军南北相峙,从春季到夏季,已经有了半年的时间。
楚国有些顶不住,于是又派屈完和齐公、管仲谈判。而齐公、管仲也早就无意打仗,这次攻打楚国只是想通过这次征讨来显示霸主的威风,吓唬楚国罢了。所以他们很快就同意与屈完谈判,并达成协议,将军队撤到召陵。
谈判完毕,齐公为了炫耀兵力,就请还没有回去的屈完来到军中与他同车观看军队。只见齐军队形整齐划一,武器锋利,甲胃坚韧,战车多如牛毛。
齐公指着军队对屈完说:“指挥这样的军队去打仗,什么样的敌人能抵抗得了呢?指挥这样的军队去夹攻城寨,有什么样的城寨攻克不下呢?指挥这样的军队去讲道理,什么样的道理讲不通呢?”
屈完则很沉静地回答道;“齐公啊!你若用德义来安抚天下诸侯,谁又敢不服从呢?而如果只凭武力,那么我们楚国可以把方城山当城,把汉水当池,城这么高,池这么深,伱的兵就算再多,恐怕也无济于事啊!”
齐公听完,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便转移话题,带着屈完要去举办宴会。
齐公三十五年,白国一百二十一年
周惠王崩逝。周惠王是周厘王之子,周厘王是周庄王之子,周庄王是周桓王之子,周桓王则是周平王之孙。
齐公会同各诸侯国共同拥立太子郑为周天子,是为周襄王。
周襄王即位后,命周公孔赐齐公文武胙、彤弓矢、大路,以表彰其功。齐公召集天下各路诸侯大会于葵丘,准备举行受赐典礼。
受赐典礼上,周公孔向周襄王请命,因为齐公年老德高,所以不必下拜受赐。齐公想听从天子命,管仲从旁进言道:“周天子虽然谦让,但是臣子却不可不敬啊。”
于是齐公向周天子婉拒道:“天威不违颜咫尺,小白安敢贪王命,天子欲废臣职乎?”说罢,只见齐公快步走下台阶,再拜稽首,然后再次登堂受胙。
众诸侯见此,都叹服齐君是个有礼之君。受赐典礼结束后,齐公又与众诸侯重申盟好,订立了新的盟约。
齐桓公三十九年,白国一百二十五年
周襄王的弟弟叔带勾结戎人进攻洛邑,王室内乱,十分危机。齐公听闻此消息,连忙派管仲帮助襄王平息内乱。之后管仲很好的完成这個任务,获到了周天子的赞赏。
周襄王为了表示尊重霸主的臣下,准备用上卿礼仪设宴为管仲庆功,但管仲没有接受。最后管仲只接受了下卿礼仪的待遇。
齐公四十一年,白国一百二十七年
管仲去世,管仲临死前齐公问谁可以替代他的相位,是鲍叔牙吗?管仲拒绝了,并向齐公推荐了公孙隰(xí)朋说:“鲍叔牙是君子,但他善恶过于分明,见人之一恶,终身不忘,这样是不可以为政的。而公孙隰朋为人忠厚,不耻下问、居家不忘公事且有为政之才,是齐相的不二人选。”
并要求齐公远离开方、竖刁、易牙这三个小人,管仲死后,继任的公孙隰朋、鲍叔牙两位相国继续沿用管仲所留下的政治制度。齐公也任命管仲的后代为大夫,世世代代享受齐国的福荫。
齐桓公四十三年,白国一百二十九年(公元前643年)
一代霸主齐桓公小白病重薨逝,五公子(公子无亏、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各率党羽争位,五公子互相攻打对方,齐国一片混乱。齐桓公尸体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尸虫都从窗子里爬了出来。直到新立的齐君无亏继位桓公的尸首才得以收殓。
-----------------
因为周平王的微弱,郑庄公的强暴,使得中原诸国化作一盘散沙,而楚人的势力这般强盛,戎狄的驰骋又这等自由,夏、商、周以来积累了千余年的文化真的动摇了。
齐桓公处于如此艰危的时局,靠着自己的国力和一班贤臣名将,创造出‘霸’的新政治来,维持住了诸夏的组织和文化,使得各国人民在这均势小康的形势之下慢慢的进行内部的发育。
诸夏之人纷纷扩充智慧,融合情感,整齐国纪,画一民志。所以霸政行了百余年,文化的进步真的是快极了,战国时代灿烂的建设便是孕育在那时的。这真是共和国历史上一个该注意的人物啊!
但是,可怜桓公一死,中原诸国依旧是一盘散沙。桓公的霸业已全部倒塌了。在这间不容发的时刻,黄河上游的惟一姬姓大国而且有大才干的君主晋文公就接过齐桓公的意志而起,担负了第二度尊王攘夷的责任。
——《春秋霸主对于诸夏乃至共和国的意义》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