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指挥百万大军,包打天下!

  待卫渊来到朝殿时,百官已等了一会儿。

  此刻,所有人的目光,都凝聚在他的身上。

  在他们看来,如果说,除了皇帝之外,还有一人,能算是天命之人,那么这个人,一定是卫渊。

  农家子出身,昔日不过区区一边陲小将,短短几年光景,就已成长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人物,如何能不让人羡慕?

  待卫渊来到众人身前,刚想朝着赵曦跪拜,众人却听这位新帝缓缓开口道:

  “卫渊,你甲胄着身,无需多礼!”

  “今日,朕也不与你废话,也不议你如何要打此仗,总而言之,朕,只看结果!”

  说到这里,赵曦豁然起身,目视群臣,最终,仍是看向卫渊,正色道:

  “自今日起,北伐期间,大周境内军队,皆由你节制调动。”

  “驱逐鞑虏,收复失地!”

  闻言,卫渊郑重抱拳,“臣,领旨!”

  换做以前,新帝登基,绝不敢肆意大动兵戈,若是一旦战败,极容易造成社稷倾覆的惨剧。

  是以,所有人都认为,在赵祯驾崩后,赵曦会采取怀柔政策,争取通过谈判的手段迫使辽军撤退。

  但谁也没想到,一个年仅不到十岁的皇帝,居然敢有胆量与辽军死战到底。

  甚至在灵前继位当日,就要派出军队北伐。

  在王安石看来,这都是赵曦过于早慧的表现。

  所谓过慧早夭,这不是一个好兆头。

  当日。

  赵曦命卫渊乘坐自己的龙辇,前往汴京城外。

  途中,赵曦一直神采奕奕的,与卫渊说了很多,恨不得即刻收复失地。

  龙辇内。

  卫渊看着眼前的天子,无奈地笑了笑。

  在百官前,赵曦就是一名天子,可在卫渊这里,却放下了所有的防备,更像是一个孩子。

  他不知道,他与赵曦之间的师徒情谊还能维持多久。

  若能撑到收复燕云十六州,实现华夏大一统,那就无憾了。

  赵曦显然没有想那么多,

  “卫师,若你杀了那耶律仁先,可定要将他的头颅带来,我要用他的头骨做成蹴鞠!”

  “卫师,朕不问你如何打这一仗,朕就问你,可有把握?”

  “卫师,就算打不赢也不要紧,收复失地的事情,咱们可以慢慢来,朕还年轻,卫师正值壮年,不必急于一时。”

  “卫师,倘若兵败,朕说的是倘若、万一,你可一定要保全自己,活着,就有希望,耶律老贼已经老了!”

  “卫师.”

  “.”

  这位年轻的天子似乎并不觉得自己的话有些多,更不觉得厌烦。

  他很恨不得,此刻领兵出征的人是自己,而非卫渊。

  赵曦一口一‘卫师’,他从未这般热切的称呼过‘王安石’。

  若论卫渊与王安石对赵曦谁的影响更大,那无疑是前者。

  没有前者,今日的赵曦,不会变得这么好战,更不会整天嚷嚷着要收复燕云十六州。

  龙辇外,街道两旁,跪满了头戴白布的百姓,他们还在为赵祯守孝。

  他们不停地高呼着‘皇帝万年’。

  但赵曦并未在乎这些声音。

  这位仅看外表,只让人觉得略显可爱的天子,满脑子都是击溃辽军的事情。

  “卫师.”

  赵曦还在说着。

  卫渊突然插了一句嘴,“陛下.”

  赵曦问道:“卫师,可是有话要说?有什么要求,你尽管提,朕一定极力满足.”

  刚说到这里,就见卫渊摇了摇头,“陛下,到城门了。”

  赵曦一愣,笑了笑,旋即,在众人的搀扶下,下了龙辇。

  卫渊站在他的身后。

  赵曦上了城头,卫渊步行出城。

  城外,是陈大牛集结的十五万兵力,其中包括五万荡虏军。

  其余十万,是个虚数,包括着已经绕道汴京,前往汤阴的江南军队。

  待卫渊出城去,翻身上马之际,赵曦已经站在了城头上,看向已经列阵的大周将士,心中顿生豪迈。

  从未饮酒的他,突然让朱总管拿来一杯酒,大声道:

  “你们都是大周的英雄!”

  “这杯酒,敬你们!”

  “朕,愿诸将,旗开得胜!”

  “朕,在汴京,等着你们的好消息!”

  说罢,便将杯中酒水一饮而尽。

  一股灼热感瞬间在肺腑内燃烧起来,顷刻,面色就已红润。

  他本想咳嗽两声,但是担心失了帝王的威仪,便是将咳嗽的感觉强行忍住。

  卫渊坐在马背上,抬头看向赵曦,抱拳道:“谢陛下!”

  “陛下万年,大周万年!”

  话音刚落,所有的将士,陆续响应,他们纷纷将兵刃举过头顶,大声道:

  “陛下.”

  “.万年!”

  “.”

  声势宛若连绵山脉,此起彼伏。

  稍后,赵曦目视大军出征。

  就在卫渊将要离去时,赵曦忍不住地再次开口,“卫师!”

  卫渊回首看去。

  赵曦道:“卫师,保重!”

  卫渊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微笑,朝着赵曦抱了抱拳,就此离去。

  这一幕,让一直站在赵曦身旁的王安石想到了一些野史中记载,刘禅送诸葛亮出征的事迹。

  不过,他知道,赵曦可不是那个扶不起的阿斗。

  至于卫渊是不是诸葛亮,他也拿捏不准。

  ――

  除了与西夏陷入僵持的延边三十万大军。

  当前,中原境内,大周的军队较为分散。

  首先是代州方面,秦烈老将军率领二十万大军,将代州各边镇戍卫的固若金汤。

  说实话,整整二十万大军,面对的敌人还非辽国主力,这要是保不住代州,可以死谢罪了。

  大名府主战场那边,秦振手底下有四十万大军。

  戍卫齐州的主将徐长志那边有十五万。

  原先镇守高阳一带的杨怀仁倒是有二十万大军,其主要职责,已经从抵御耶律仁先转为切断辽军辎重路线。

  而且,前后又向大名府一带增兵八万左右。

  是以,杨怀仁手上的军队,只有十万左右。

  林兆远正带着从福建一带募集的二十万大军赶来。

  此战,大周再无空闲军队可言。

  换句话说,为了打这一仗,大周将全国的军队都给调动了,可谓倾举全国之兵,乃是赌上国运与国力的一战!

  如今,耶律仁先正驻扎在相州一带,打算待时而动。

  此番,卫渊出兵,就是要前往汤阴。

  汤阴是距离相州最近的一座城镇,此举意在扼守耶律仁先的攻势,从而使大周的军队,全面转守为攻。

  在前往汤阴之前,卫渊与萧逾明等人商议了一些事情。

  期间,陈大牛万分激动道:“算上代州、大名府、齐州与南方赶来的将士,足足百万大军啊,如今都归大哥统帅。”

  “韩信曾说,他带兵多多益善,只怕也无法与大哥相比!”

  卫渊前世历史上的宋朝,不算冗兵的因素,最巅峰时期,军队人数达到了一百三十万左右,这还是有史可察,记录在案的数据。

  不计入的呢?林林总总加起来,只怕北宋时期的军队数量,要达到惊人的一百六十万左右。

  如今,这个时代的大周,几乎是与前世历史上的宋朝巅峰时期军队数量相等。

  说实话,指挥百万大军作战,换做哪个统帅,都要无比激动。

  只不过,让卫渊感到头疼的是,这上百万大军,抛去一些老幼与战力低下的人,其精锐之师,只怕也就三十万左右而已。

  也就是说,与辽军作战的主力,就要看那三十万精锐了。

  而在三十万的精锐里,只怕骁勇善战的骑兵数量,不足十万!

  这便是大周冗兵的弊端。

  倘若卫渊指挥的是前朝的军队,无需百万,三十万足以横扫整座天下!

  “大哥看似指挥着百万大军,风头一时无二,但各军如今都在各自为战,大哥能彻底指挥的军队,只有从南方带来的这些将士。”

  “荡虏军是咱们的家底,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出动,此战,远比咱们想想的要艰难。”

  萧逾明缓缓开口。

  如今,待在卫渊身边的将领,除了萧逾明与陈大牛之外,就只剩下沈青。

  换句话说,跟随他参与此战的将领,全部是他的心腹与嫡系。

  “逾明说的不错,此战若想大胜,必须要将军队归拢,各自为战,最终只能是被辽军逐个击破。”

  说到这里,卫渊抬头看向沈青,道:“秦振还是要坚持在大名府与耶律信先部展开决战?”

  后者点头道:“卫帅先前建议秦振只留十万兵在大名府,他仍执意要在大名府与敌展开决战,还说,若卫帅只是建议不是军令,他仍按照先前部署行军。”

  陈大牛不满道:“大哥是想给他留些颜面,否则,一纸将令传过去,他不向相州增兵都不可能!”

  卫渊瞪了他一眼,“不长记性?次次都向你说,行军时要称职务。”

  陈大牛当即开口道:“末将知错。”

  卫渊摇了摇头。

  萧逾明打趣道:“那秦振好歹也是你大舅哥,你就这么不喜欢给他面子?”

  陈大牛嘿嘿一笑道:“那得等兄弟我将秦家女娶到手才作数。”

  卫渊故作咳嗽两声,面色肃然道:“好了,说正事。”

  “沈青,你立即派人告知秦振,这是命令,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不尊帅令者,一律格杀勿论!”

  既然秦振不听建议,那就只能动真格的了。

  陈大牛也知道,卫渊这是认真起来了。

  尽管痴迷秦家女,但绝不会因为这等事,就帮着秦振那厮说话。

  “萧逾明,你记一下。”

  卫渊面容严肃,正色道:“第一,命徐长志收拢军队,进驻博州,在堂邑、莘县等重镇部署兵力,扎好口袋,严防耶律信先北上转移。”

  “第二,命秦振率领十万军驻守大名府,不得帅令,不可调兵出城。”

  “第三,命杨怀仁经冀州收复曲州,严防州一带辽军。”

  “第四,请秦老将军再从代州调拨十万兵,一路南下,收复武安。”

  “第五,命林兆远部抵达汤阴之后迅速休整,进军临漳、永和。”

  “以上令,绝密。”

  闻言,萧逾明等人无不深深动容。

  顷刻之间,百万大军尽数调动,而且有条不紊。

  能做到这一点,已是极难。

  只怕年轻一代的将领中,也就卫渊能够做到了。

  能否指挥大兵团作战,是对一名合格统帅的极大要求。

  像秦烈,虽然资历深,但就无法指挥大兵团作战,更无法发起大规模战役。

  所以,一早就被定为抗击辽军主帅的他,至今为止,只能困守代州。

  而代州的情况,没有人比卫渊更了解,留十万兵驻守,只要主帅不是太蠢,完全足够了。

  一座雁门,抵得上百万雄师。

  这句话虽然有夸大的嫌疑,但是也能够看出雁门关的特殊性。

  “诺!”

  萧逾明郑重作揖后,便就下去安排诸事。

  在行军途中,他与沈青二人,不只一次想到了卫渊的部署。

  越想,心中越是吃惊。

  州乃是相州的大后方,如果能抢先占领州,则可阻断辽军的后撤与战略纵深。

  武安、临漳、永和、汤阴都重镇,都在相州周围,唯独相州距离州的途中,卫渊不曾设防。

  也就是说,三面包围,卫渊有意在相州发动攻势。

  只是,他们有一点不解。

  博州、堂邑等地,位于大名府的东北方向。

  倘若相州之战爆发,耶律信先必绕道大名府,进军临漳等地,届时,压力最大的,就是林兆远了。

  偏偏卫渊又不让秦振擅自出军,这是为何?

  博州、堂邑一带的驻军,岂不就白白部署了,压根就起不到用处?

  他们想不通,但是有一点儿,他们不得不佩服卫渊,动辄指挥数十万大军,直接三面包围相州。

  像是那么大的战役,身为主帅的卫渊,若是没有一颗强大的心脏,根本就不敢发动。

  “三面包围相州,绝了耶律仁先的后路,如此大规模的战役,必将载入史册。”

  “想想要跟随卫帅打一场堪称惊世骇俗的战役,还真是让人激动。”

  夜里,大营中,萧逾明正向沈青说着。

  后者深以为然的点头道:“卫帅用兵,一向都是从大局出发,不给敌军留下一条活路,而且后手无穷。”

  “我只在史书中看到寥寥几人,有如此相似的用兵手段。”

  萧逾明好奇道:“哪几人?”

  沈青直言道:“曹操、郭子仪,暂时就想到这二人。”

  萧逾明点了点头,“听你这么一说,这二人确实与卫帅有着一个共同处。”

  “哪里?”沈青询问。

  萧逾明正色道:“他们都有大勇气,大魄力,敢于包打天下。”

  包打天下?

  沈青越是细想,越感到细思极恐。

  包打天下,这四个字的份量,实在是太重了。

  有趣的是,曹操与郭子仪,可以说是两个截然相反的人。

  曹操是奸雄,郭子仪是英雄,曹操大奸似忠,郭子仪大忠似奸。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知否:我,异姓王,明兰舅父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