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五章难民迁移

  七月下旬。

  刑部和大理寺的人手抵达了东阳府。

  当天,他们就将宁东升控制起来了。

  而担惊受怕半个月的宁东升都没有经过审问就如同竹筒倒豆子将所有事情都说了。

  包含赵云星如何勾结盐商和粮商,准备怎么哄抬粮价,有那些官员参与在其中,又有那些商人与之有联系。

  说的那叫一个痛快,比丁秋拿到的口供还要清楚。

  不过他对赵云星准备鼓动难民作乱的事情说的有些模糊,毕竟这本来就是丁秋给他们编造的罪名。

  不过他也不敢翻供,在经过刑部和大理寺官员的审问之下,他只能将其推说成这些都是赵云星的安排,他并不知道全情。

  本来这事是假的,然而等刑部和大理寺的官员调查之后,却发现这事并不完全是假的。

  因为他们确实查到了有人打算鼓动百姓作乱,趁机贪墨朝堂调拨的救灾粮。

  而且还不只是一人,广宁府知府、抚州知州都有这样的想法,并且还为此付出了行动。

  再加上赵云星死无罪证,所以这座屎盆子就扣在了赵云星头上。

  七月底。

  户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罗仁带着第一批钱粮抵达东阳府,开启赈灾事宜。

  也就在这个时候,平远的旱情开始爆发。

  大量的百姓在断水绝粮的情况下,不得不背井离乡,寻找活路。

  一时间,官道上出现了大量的衣着褴褛,嘴唇干裂的百姓朝着南方移动。

  对于受灾的百姓来说,他们逃难的第一目标不是苦寒的重山镇,而是南方的蓟州和山河省。

  这也是为何杨正山没有准备接收所有难民的原因。

  数以万计的百姓开始逃难,所过之处如同蝗虫过境,凡是能填进肚子里的几乎都被他们吃了。

  更可怕的是枯黄干裂的大地上随处可见的尸体,如同地狱般的景象正逐渐展现在世人面前。

  东阳府城内,罗仁站在布政使司的大堂内,面色铁青的看着眼前的一众官员。

  “朝堂的公文早在十天前就颁布了,你们为何不开仓放粮?”

  现在的平远其实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大部分百姓其实还能喝上一口水,也有一些存粮。

  可问题是罗仁刚刚抵达东阳府就发现有上万难民正汇聚在一起向南逃难。

  他这个赈灾总督刚刚上任,结果就出现了这种事情,这让他如何向朝堂交代?

  关键是东阳府现在完全有能力将这些难民拦住,可是东阳府的官员却任由难民过去了。

  “大人,不是我等不想赈灾,实在是有心无力啊!”

  “现在城内的许多水井都已经干枯,城内的百姓已是人心惶惶,若是这个时候开仓放粮,万一灾民涌入城内,那城内可能也会生乱!”

  “而且知府大人两天前还被刑部给拿下了,下官实在是做不了主!”

  东阳府同知白树堂苦着一张老脸说道。

  白树堂心里那叫一个苦啊!

  在这个关头,顶头上司被抓了,他这个贰官只能顶上,可是他毕竟不是知府,根本无法做主城内的事情。

  再说东阳府内的衙门众多,布政使司、按察使司的大人们都不发话,他这个同知又如何能出头?

  罗仁有些头疼的揉了揉眉心。

  平远的情况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

  刑部和大理寺抓了大量的官员,这对赈灾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去把刑部的陆大人请过来!”

  不能再让刑部和大理寺抓人了,再抓下去,他就无人可用了。

  虽然这些贪官污吏让人讨厌,可这个时候他必须要保证各级官衙能正常运转,否则根本无法赈济灾民。

  不过还不等刑部的官员过来,大堂门外就有罗仁的随从禀报道:“大人,重山镇布政使宋英在门外求见!”

  “重山镇布政使!”罗仁愣了愣。

  重山镇布政使不在重山关待着,跑来东阳府干嘛?

  而且他这个总督也管不到重山镇的头上啊!

  “请进来吧!”罗仁想了想,还是决定先见见宋英再说。

  片刻之后,宋英就被请进了大堂,他看了一眼堂内的众官,尔后对罗仁拜道:“下官宋英拜见总督大人!”

  “嗯!”罗仁实在是没心情跟他客套,直接问道:“你来这里有什么事?”

  宋英从怀中取出一份公文,说道:“总督大人,这是重山镇总兵靖安侯和重山镇巡抚庞大人共同签署的难民招收照合!”

  他将公文递给罗仁,又拿出一份文书,说道:“这是内阁下发给重山镇的难民安置故牒。”

  照合和故牒都是公文的一种,照合主要用来文武不隶属的官衙沟通,而故牒则多用于上级衙门向下级衙门通知和命令。

  迁移上百万百姓,自然不是杨正山和庞棠两个人就能做主的。

  必须要经过延平帝和内阁的首肯才行,所以就有了这份内阁下发的故牒。

  罗仁打开两份文书,看着上面的内容,并没有感到惊讶,只是问道:“你们现在就要迁移百姓?”

  重山镇准备安置辽东的难民在朝堂上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情,毕竟之前延平帝给重山镇调拨了一百万两银子,哪怕这一百万两银子只是延平帝的私房钱,也要给朝堂百官一个说法才行。

  “嗯,我们准备先小规模接收一批难民进行安置。”宋英笑道。

  “你们打算接收多少?”

  “三到五万!”

  罗仁双眸一亮,现在东阳府城南边的官道上差不多就汇聚了四五万的难民,若是能把这些难民迁移到重山镇去,那也算是帮他解决了一个大麻烦。

  “你们需要我们做什么?”

  “我们在重山镇南部的官道上设立了难民接收点,只要难民抵达接收点,我们会给他们分发口粮和水,并且会立即送他们前往北地的安置点!”

  “为了避免发生不必要的麻烦,下官希望平远和辽远的同僚能够护送难民前往重山镇!”

  “在抵达接收点之前,难民由两省的同僚负责,抵达接收点之后,难民由我们负责!”

  宋英简单的讲述了一下难民迁移的程序。

  罗仁点点头,对于这样的安排他自然没有意见。

  只要将难民送到重山镇的接收点,那就相当于让平远和辽远两省甩掉了一个大包袱。

  “本官知道了,本官会尽快安排官差护送难民前往重山镇!”

  尔后,宋英又跟罗仁身边的幕僚和官吏详谈了一些细节。

  为了尽快解决掉官道上的难民,罗仁第二天就催促布政使司的官吏开始驱赶难民往北走。

  没错,就是驱赶!

  虽然其中也有劝说的意思,但事实上就是驱赶。

  一群兵丁,一手拿着兵刃,一手发放救济粮,逼着难民往北走,前往重山镇。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眼下这种情况,想要引导难民主动迁往重山镇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为在大多数百姓眼中,重山镇就是一处苦寒之地。

  重山镇比辽东还要寒冷,比辽东还要穷苦,而且还经常爆发战争。

  百姓们既然迁移一次,自然是想迁移到一个更加适宜居住的地方。

  显然,重山镇并不是他们眼中适宜居住的地方。

  不过这也只是一时之策,在东阳府这边驱赶难民前往重山镇的同时,庞棠还在重山镇巡抚衙门安排了大量的差役和文吏前往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宣传重山镇对难民安置的政策。

  重山镇对难民安置的政策包含三个方面。

  第一物资方面,难民抵达安置点后,会按照人口数量发放三个月的口粮以及食盐、棉布等生活必需品。

  加上已经建成的房屋,可以短时间内解决难民的衣食住三方面的问题。

  之后每个月都会发放一次粮食和食盐,保障的难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一直发放到明年的八月份。

  简单来说,重山镇就是要养这些难民将近一年的时间。

  第二则是开荒,难民迁移到重山镇后,每户按照人口数量可以得到三十亩到一百亩的荒地,荒地开垦前两年免税,第三年到第五年只需要缴纳一般的粮税。

  开垦荒地需要时间,可能还会耽误明年的春耕,但只要有一块荒地,难民明年就不至于颗粒无收。

  同时为了开垦荒地,重山镇还会发放农具和种子,甚至给一个村庄分配几头耕牛。

  至于第三方面,则是户籍政策,即愿意成为军户的难民,可以编入重山镇已有的卫所中,可以得到更多的物资,青壮可以立即入伍领取粮饷。

  重山镇各卫所的军户其实存在很大的缺额,有些千户所和百户所的军户甚至不足满编的一半。

  再加上杨正山去年还从诸多卫所中抽调了一批军户新编了黑云卫,这让重山镇的卫所缺额更加严重。

  而且未来杨正山还打算再新编几个卫所。

  单单是黑云山周围,杨正山就打算设立黑云前后左右中五个卫。

  除了黑云山外,北地靠近兀良胡族的区域,杨正山也准备布置一些卫所和屯堡,不过这个就是以后的事情了。

  短时间内,杨正山只打算设立黑云五卫。

  而对难民来说,军户肯定比不是农户,若不是经历了大灾,肯定没有人愿意成为军户。

  所以为了吸引难民主动成为军户,杨正山只能在安置政策上有所偏向。

  其实这三个方面对难民最具有吸引力的就是荒地开垦,分配荒地,两年免税,三年半税,这样的政策对难民来说还是很有诱惑力。

  特别是那些没有田地的佃户,他们做梦都想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田地。

  所以在重山镇的官吏和差役宣传之后,立即就有不少佃户心动了。

  本来就山穷水尽的佃户听说重山镇有这样的政策,很多人直接选择拖家带口的前往重山。

  一时间大量的难民涌入重山镇。

  而重山镇在官道上设立的难民接收点也陷入了忙碌之中。

  重山镇东路张河县城外的官道两侧早已搭设起一排长长的木棚,一个个难民衣衫褴褛的沿着官道艰难的走来,官道上大量的差役和兵丁维持着秩序。

  “这边,这边,不要乱跑!”

  “说的就是你,给我老实点,再敢乱跑,别怪差爷心狠手辣!”

  “那个小孩是谁家的,怎么能扔在地上不管?”

  “我娘晕倒了,谁来救救我娘!”

  “大夫,大夫呢!快去请大夫过来看看!”

  整个难民接收点比菜市场还要嘈杂,差役们和兵丁们不停的呵斥着,大夫们忙前忙后为生病的难民医治。

  一些难民还没有走到重山镇就已经饿死在半路上,也有不少难民来到重山镇时已经油尽灯枯,只剩下一口气吊着。

  不过更多的是瘦骨嶙峋的难民,一个个有气无力,双目无神的等着官差的安排。

  场面即嘈杂又让人感到怜悯。

  哒哒哒~~

  一阵马蹄声从北方传来,一支骑兵从张河县城内飞奔过来。

  来到接收点后,骑兵们纷纷停下。

  张承志骑在马背上,望着乱糟糟的场面,微微皱眉。

  在他旁边,张河县知县面色有些发苦。

  情况比他预料的还要麻烦,现在仅仅只是数千难民来到张河县这边,就让他有种难以招架的感觉。

  水、粮食等各种物资他们都不缺,早在半月前上面就给他们运来了大量的粮食。

  真正让他感到麻烦的地方是人手不足,哪怕他已经尽力催促官差们办事了,可接收难民的速度依然很慢。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家族崛起:从当爷爷开始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