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战争繁荣”

  拜伦来到大明之后最先注意到的事情,就是大明的城市确实如冒险者和旅行家所说的那样干净。

  大城市街道上铺着石板或者砖块,街道两边没有人和牲畜的便溺。

  街道上自然也就没有各种难闻的气味了。

  应天府城的主要街上,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一处“公共便所”,便所旁边还有一组“秽物桶”。

  行人不能在街道上随地便溺,必须去公共便所里面解决,各种垃圾也必须扔进秽物桶。

  否则若是被在街道上巡逻的锦衣卫当场抓住了,就会被拉到街道中间当众鞭打。

  捡街道上的经过的骆马屁股上都带着一个皮兜子,粪便不会落到地上。

  有专用的大车,每过一段时间进城,更换便所中的恭桶,带走所有便溺物。

  据说这是大明一百年前的崇祯皇帝制定的法律。

  这些法律让大明的首都应天府城成了世界上最为干净的城市,现在应该没有之一。

  大明的其他大城市不如应天府干净,但大部分也都远超欧洲主要城市。

  单就这一点,拜伦就希望能够永远生活在应天府城,不需要担心随时随地踩到粪便真的太好了。

  这些在欧洲人看来异常干净的城市每时每刻都非常的忙碌。

  街道两边的店铺全都开着门,没有一家会在白天关着门,还经常能看到新开的店铺促销。

  大部分店铺一直都有顾客在进进出出,各种大大小小的交易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在城市之中,现在最为热闹的店铺,可能是销售各种自行车的。

  那是一种两个轮子或者三个轮子组成的小车,整体的结构非常简洁轻便而又非常的坚固。

  成年人全力蹬踏起来快如奔马,还能承载近上百公斤的重量,遇到过不去的地形还能扛过去。

  停放和行驶中占用的空间比马匹和马车少太多了,在城里面使用也远比马匹和马车更加的安全,关键是使用者也不再需要再维持养马的开支了。

  据说自行车就是跟拜伦自己谈判的吴王殿下发明的,推出之后就迅速在民间和市场上流行起来了。

  大明的警察被称为锦衣卫,原本是一种皇家秘密警察,崇祯皇帝时代被改造成了普通警察机构,现在有部分现在也开始骑自行车巡逻了,邮差和商贩也开始用两轮或三轮车。

  这种两轮和三轮自行车显然已经取代了马匹和马车的很大一部分作用。

  在应天府城外郊区,很多地方政在建设新的工厂房屋,经常能看到招募工人的招牌。

  如果站在高处眺望,能看到影影绰绰的不知道多少烟囱和高炉,日夜不息的释放着升腾的热气。

  如果站在长江边,又能看到江面上如游鱼般往来穿梭的船舶,那是水上运输和工商业繁荣的直接表现。

  拜伦早就通过地图知道,大明的长江流域有多广阔,流域内又有多少农业和工矿产业。

  英国人引以为豪的内陆水运系统,在长江流域面前宛如蚯蚓与巨龙。

  大明未来的潜力更加巨大,因为大明的工商业和英国一样繁荣,面积和俄国一样巨大。

  大明就算是没有南洋,单纯依靠长江流域,也会成为世界级的强国,很容易超过领土有限的英国。

  除非英国在新大陆的殖民地也变得和本土一样繁荣,英国的得潜力才能和大明相提并论。

  但是英国现在即将失去新大陆的殖民地了,未来想要获得相似规模的殖民地,只能把目光投向非洲大陆了。

  拜伦一行人离开应天府,沿着长江顺流而下,观察长江沿岸的城市,发现状态都可以算得上繁荣。

  都没有出现大量工厂和店铺倒闭的情况,也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失业工人聚集的局势。

  随行的翻译们,从大明民间的各种报纸上得到的消息,更让拜伦一行人更加担忧。

  虽然有反对战争的文章,但通常是一些文学、艺术、生活类型的报纸,很难影响整体思潮。

  更多的商业方向的报纸上,刊登的分析北美战争的文章,大部分倾向于支持。

  大部分文章认为,英国人因为在上次欧洲战争中胜利,以至于骄傲自大到犯了众怒的程度。

  大明皇帝和朝廷选择加入战争的时机和方向都非常好。

  英国与法国和西班牙在欧洲相持不下,大明正好可以迅速收割美洲土地。

  英国现在已经找不到能够抵消大明海军实力的盟友了。

  这是将连横之策用到了实处。

  再加上纽约大捷的消息已经公开,几乎所有文章都认为英国此次战争必败。

  剩下的问题就是英国会失败到什么程度的区别。

  在这样的基础上,各种报纸都已经开始分析,战后大明能得到什么,未来的美洲局势又如何了。

  与独立后的美国直接通商是基本的,大明商人未来肯定可以直接到美国经营。

  官方没有公开,但民间认为这肯定是大明支持美国的基本条件。

  大明肯定还能够获得部分北美大陆和中美洲的土地,后续朝廷肯定会组织官方的移民开拓行动。

  很多文章提醒,相关行业的商人可以提前开始准备了。

  大明人对北美的大平原有着浓厚的兴趣,几乎所有相关报纸都做了地理方面的专门介绍。

  从水土环境到人文状况到各方势力都有分析。

  还有一些文章对当前局势感到遗憾,因为西班牙人现在是盟友,所不能直接夺取西班牙的殖民地。

  只能考虑北美站稳脚跟之后,再寻找机会对西班牙动手。

  总体上看,大部分报纸对于北美战争的态度不只是支持,甚至有种特殊的兴奋情绪洋溢在文章之中。

  还有由北美战争引申出来的,对于大明地方藩镇的抱怨,对于北方清国的抱怨。

  进而开始鼓吹北伐、鼓吹削藩、鼓吹扩张。

  拜伦一行人根据收集到的前几年的旧报纸判断,大明商人鼓吹北伐和削藩其实是常态。

  各种各样的话题都可能被倒向这两个问题。

  拜伦和随行的官员都知道,这些民间商业报纸大多是商人的喉舌,说明大明商人现在是支持战争的。

  商税和关税又是大明最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

  在内部市场状态颇为繁荣,在商人群体又比较支持战争的情况下,大明皇室显然不需要着急结束战争。

  拜伦一行人带着沉重的心情,乘坐鸿胪寺提供的客船,沿着长江顺流直下来到松江府。

  在松江码头换乘来时乘坐的葡萄牙的商船,踏上了返回欧洲的旅途。

  拜伦站在船头上,看着繁忙的松江港口叹了口气,然后颇为不解的跟身边的官员讨论:

  “为什么大明朝廷加入了战争,民间却没有出现大规模反对的声音?甚至大部分商人还是支持的?

  “为什么没有和我们不列颠本土一样,出现工厂倒闭和工人失业的情况?”

  负责观察工商业情况的官员随口解释说:

  “因为咱们欧洲国家平时就经常打仗,国王还把积累的财富送到大明交换奢侈品。

  “以至于大部分欧洲国家的财政长期处于崩溃边沿,我们的国王想要发动战争通常都要先借钱,然后还要从民间强征额外的税收才能维持战争。

  “而大明皇帝已经有半个世纪没有参与过大规模的战争了,他们又通过奢侈品贸易获得了世界各国君主积攒的财富。

  “现在大明处于花钱打仗的状态,皇帝是拿自己积攒得财富采购战争物资,商人当然会非常的开心。

  “皇帝将大量财富抛洒到大明的国内市场上,形成了因为战争而出现的特殊繁荣景象。

  “这种景象当然是无法持续维持的,皇帝的钱花光了之后就要和欧洲君主一样,开始想办法借钱和加税了。

  “不过就算是到了借钱和加税这個阶段,大明的财政承受力仍然比我们英国和法国要高得多,还是因为过去几百年全世界的财富都在往大明集中。

  “大明皇帝比欧洲君主有钱,大明商人比欧洲商人更有钱。

  “哪怕是大明的普通工人,手里都多少有点财富积累,而欧洲工人下个星期的饭钱都没有,工厂主一个星期不发工钱他们就要饿肚子。

  “所以,最起码在英国和法国的财政彻底崩溃之前,大明的财政都不会落到英国和法国现在的地步。

  “不过大明的百姓忍耐力很差,对恶劣环境的承受力比我们的民众要低得多,他们只要饿肚子就会发动叛乱。”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大明不革命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