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五章 英国搞事的机会来了

  “法国人杀了他们的国王!”

  有些英国报纸的新闻标题充满了震惊和幸灾乐祸的气息。

  “法国人也杀了他们的国王——”

  也有一些报纸带着双重的嘲讽和警醒意味。

  “与其说是刺杀,不如说是谋杀。”

  英国首相罗金汉侯爵看到报告之后就本能的发表了评价。

  在原有的历史上,罗金汉侯爵在第二次任期开始之后不久,就因为感冒而意外去世。

  感冒如果是病毒性的,在现代都有可能致命。

  在这个时代,就算是普通感冒,也有可能会导致发烧,发烧在这个时候也是致命的。

  罗金汉侯爵去世后,本来就矛盾重重的英国政坛爆发了一系列的混乱,最终英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小威廉·皮特上台了。

  在现在这个世界,罗金汉侯爵本来会感染感冒的时候,却乘船跑到了大明去参加和谈。

  感冒这种事情本来就有很大的意外成分。

  同一个人一旦换了地方,这件事情就有可能不会再发生了。

  所以罗金汉侯爵幸运的活了下来。

  然后因为与大明签订和约,与大明、奥地利、法国合作,参与威慑普鲁士并支持奥地利的领土交换行动。

  推动汉诺威与大明的领土交易,恢复英国在欧洲的地位,重新拿到加拿大的殖民地。

  而后持续开拓非洲殖民地,对英国做出了很多贡献和功绩。

  在政坛和民间以及国王面前,都积累了足够的声望和威信,因而能够继续长期执政。

  作为一个足够折中的中间派,罗金汉能够弥合保守派和激进派的矛盾,继续维持了英国内阁政府的运转。

  罗金汉侯爵自1780年开始担任英国首相,到现在已经整整10年了。

  罗金汉侯爵已然成了英国任职时间第二长的首相,仅次于英国历史上第一任真正的首相罗伯特·沃波尔。

  虽然罗金汉侯爵在稳定了局势之后,在执政过程中逐步排除异己,稳固自己的权力。

  将原本缝合而成的草台班子内阁,变成了受自己控制的内阁。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不断地竖立政敌,同时也越来越受国王的乔治三世的猜忌。

  罗金汉侯爵的内阁也越来越难以维系了。

  罗金汉侯爵本来已经在考虑,要不要找个合适的时间主动退休了,毕竟自己也已经六十多岁了。

  但是现在法国出事了,罗金汉侯爵顿时觉得英国的机会来了。

  自己的机会也来了。

  应该抓住机会将法国打成欧洲公敌,让法国人感受一下当初英国在北美战争期间承受过的痛苦。

  也给自己在退休前再刷一件大功劳。

  结果后续传来的消息不是特别有利。

  法国人自己又找了一个国王,是法国最顶级的贵族奥尔良公爵,似乎准备与传统贵族妥协,走英国人的革命路线。

  但是机会仍然还在,因为这个奥尔良公爵不是法国王位的最优先继承人。

  罗金汉侯爵把内阁的主要成员召集起来,经过非常简单的讨论之后,决定首先开展外交行动,先拉足够多的盟友。

  罗金汉侯爵坐在主位上跟跟内阁的同僚们念叨和吩咐:

  “首先安排了两组外交人员,分别去安特卫普和奥地利。

  “法国王位的第一合法继承人,是奥地利皇帝约瑟夫二世的外甥,是继承了皇帝名字的路易·约瑟夫王子。

  “所以奥地利皇帝有干涉法国事务的动机和借口。

  “约瑟夫王子在安特卫普的大明城生活,受到大明的庇护,同时法国的暴乱也有反对大明干涉的倾向。

  “所以我们要干涉法国,必须拉上大明一起行动,大明同样也有干涉的借口。

  “然后再安排两批外交人员,分别去西班牙和普鲁士。

  “西班牙国王也是波旁王室成员,而且与约瑟夫王子都是路易十四的子孙,奥尔良公爵是路易十四弟弟的子孙。

  “如果不是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后,路易十四的孙子费利佩五世按照《乌德勒支和约》继承了西班牙王位,现任西班牙国王对法国王位的继承顺序,是排在奥尔良公爵之前的。

  “虽然有乌得勒支和约的限制,但西班牙国王肯定会觊觎法国王位,而且绝对不会眼睁睁的看着奥尔良公爵继位。

  “所以西班牙国王也有干涉法国的理由和动机。

  “最后是普鲁士,现在已经的奥地利之外的德意志地区的领袖。

  “为了让边境地区的德意志邦国继续服从普鲁士主导的持续,普鲁士有干涉法国事务的动机。

  “如果我们能组建一个英国、大明、奥地利、西班牙、普鲁士参与的反法同盟,对于提高英国在欧洲的地位非常有益。

  “关键是可以以此压制法国的地位,乃至进一步打开法国的本土市场——”

  罗金汉侯爵的思路得到了几乎所有内阁成员的认可。

  自从北美战争之后,英国一改自己闷头孤立搞事的传统,开始对寻找盟友有了非常强烈的意愿。

  这也是完全正确的思路,在欧洲这个混乱局势之中,闷头搞事最终只会被围攻。

  把更多的国家拉到自己的一边,才能确保自己的计划能够落实,关键是能避免自己再次被孤立。

  北美战争中那种四面楚歌的局势,英国人现在一分钟都不想再体验了。

  但是特别期待让别的欧洲国家都体验一把。

  特别是法国人。

  于是英国的外交人员立刻行动起来,乘坐英国最先进的蒸汽帆船,奔赴欧洲各大国的首都以及大明的据点。

  英国本土内生的工业革命,本来是没有直接目的性的,是自行缓慢累积量变形成的质变。

  当时的英国人自己根本没有工业革命的概念,自然也不会主动去引导。

  所以英国早期自发的工业化进度实际上非常的缓慢。

  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珍妮纺纱机出现和瓦特开始改进蒸汽机算起,到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时候才基本完成。

  前后用了差不多八十年的时间。

  在这个世界,英国失去了绝大部分海外殖民地,特别是没有机会控制印度的情况下,英国的手工业产品没有了殖民地市场。

  英国的工业革命进度应该大幅度的放缓,甚至有可能会胎死腹中。

  但是,这个世界的大明已经开始工业化,大明现在的情况就成了英国人的直接参考对象。

  大明既然搞出了蒸汽帆船,在全世界到处跑,关键是还禁止蒸汽机出口。

  让英国政府、商人、工匠就都意识到蒸汽机是个好东西。

  正好英国也有一位瓦特先生,设计出了具有较高实用价值的蒸汽机,只是效率相比大明略微落后一些。

  但也不是不能用,最起码英国已经有了,而其他国家根本没有。

  他们现在仿照都造不出来。

  法国、普鲁士、西班牙的王室、贵族、商人们,有人花重金聘请英国和大明的工匠,去他们国内尝试制造蒸汽机。

  结果都因为他们的工器具和材料性能不达标,最终都造不出成品来。

  这让英国人有了明确的方向。

  英国从开拓者变成了追赶者,也获得了工业上的后发优势。

  首先是内阁和海军牵头,直接对照大明的蒸汽帆船,成功憋出了自己的军用蒸汽帆船。

  让英国海军的实力获得了跨越式的提升。

  英国此时的军用和民用技术没有非常明确的区分,军方搞出了蒸汽帆船,那民间自然也就获得了相应的技术。

  现在欧洲附近会冒烟的船,除了大明的就是英国的。

  与此同时,英国的贵族、商人们,也就是民间市场上的投资者们,都知道了蒸汽机的巨大潜力。

  英国政府、海军、贵族、商人们,为瓦特的蒸汽机公司投入了巨额资金。

  瓦特的蒸汽机作坊变成了资金充沛的大型工厂。

  瓦特在英国政府、海军、投资者的协助下,招募到了一大批英国最顶级的工匠。

  得到了近乎无限的高级工具、材料支持。

  还有英国科学院的数学家、物理学家们的理论支持。

  英国蒸汽机的效率迅速提升,迅速推广到了各种适合的行业之中。

  英国境内迅速出现了大量蒸汽动力工厂。

  他们生产出来的廉价工业产品,大部分都通过国王的汉诺威王国通道,销往普鲁士主导下逐步统一的德意志地区。

  少部分销往汉诺威属加拿大,以及新开拓的英属非洲殖民地。

  大明虽然也通过汉诺威的渠道,向德意志地区销售商品,但基本都是传统奢侈品。

  按照朱简烜的技术保护策略,不会将诸如自行车、蒸汽机、栓动步枪之类的高级工业品卖到欧洲。

  同时也不会将棉麻布料等廉价工业品卖到欧洲。

  大明自己本土和周边的市场足够大,大明朝廷对本土和非洲开发所需的物资也是海量的。

  大明官方厂商以及民间的商人们,将本土的低端产品送去欧洲要付出更多的运输成本,不会比卖给朝廷赚到更多的钱。

  特别大明现在现在完成了“国家资本主义改革”,也已经同步完成了金本位金融改革。

  大明已经完成了资本积累,不是特别需要钱了。

  本土开发和建设所需的物资本身已经比金钱更重要了,更加不可能把自己需要的物资大规模送去欧洲换成银子了。

  大明的内部市场太过巨大,和工业化早期的美国一样,会自然而然的形成内循环。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或者说帝国主义时代之前,大明对外部低端工业产品市场的需求并不敏感。

  于是包括德意志地区在内,欧洲大陆的低端廉价工业品市场,就被英国人逐步占据了。

  普鲁士因为要对抗更强大的奥地利,提前开始将其他的德意志邦国捏成一体,逐渐统一的内部市场让英国人占了便宜。

  在这样的基础上,英国国王的汉诺威国王身份,相比历史同期也变得更加重要了。

  英国国王的权威也因此再次上升。

  英国也迫切的想要在欧洲大陆获得更高的地位,进一步打开欧洲各国的市场。

  法国自然也是一个重点目标,现在机会来了。

  英国首相罗金汉侯爵的挚友和秘书,埃德蒙·伯克作为英国的外交代表,前往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联络奥地利皇帝皇帝。

  埃德蒙·伯克在维也纳得到了颇为热烈的欢迎。

  英国和奥地利在大明的撮合下,曾经在欧洲大陆上有过军事和政治合作,双方目前名义上是相对友好的关系。

  伯克很快就见到了奥地利皇帝约瑟夫二世。

  对于伯克代表英国提出的,共同干涉法国王位继承的事情,奥地利皇帝约瑟夫二世直接表示了支持。

  对于拉上大明和西班牙一起参与也没有意见。

  但是对找普鲁士人参与没有什么兴趣,直接明确表示希望将普鲁士为首的德意志联盟排除在外。

  埃德蒙·伯克马上劝说皇帝:

  “陛下,您是否想过,奥地利和普鲁士之间的持续对抗,其实对普鲁士更有利,对奥地利不利。”

  约瑟夫二世有些意外的反问:

  “为什么?你最好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

  伯克立刻微笑着说:

  “普鲁士主导的德意志联盟,是以奥地利作为潜在目标而建立的。

  “德意志地区的其他诸侯,之所以愿意服从普鲁士,就是担心自己被奥地利吞并。

  “所以普鲁士与奥地利之间的对抗越是激烈,德意志联盟内部的其他邦国对普鲁士的信任就越强。

  “相应的,一旦普鲁士与奥地利和解了,甚至只是出现了双方可能要和解的迹象,普鲁士和奥地利的对抗减弱了。

  “那其他的德意志邦国立刻就会怀疑普鲁士的立场,怀疑普鲁士是否还会继续保护他们。

  “因为普鲁士现在已经在实际上削弱诸邦国的独立地位了……

  “所以在这个时候,奥地利表现出对其他德意志邦国的照顾和保护,并做出永远不会吞并其他邦国的承诺。

  “就有可能得到中间派邦国的支持,普鲁士主导的德意志联盟的向心力就会减弱。

  “与此同时,我认为奥地利必须想办法与普鲁士和解。

  “因为奥地利如果想要在巴尔干和东欧继续扩张,就必须排除普鲁士为首的德意志联盟的干涉。

  “否则奥地利在这两个方向上的任何军事行动,都必然会遭到普鲁士方面的抵制。

  “奥地利应该找机会与普鲁士合作,消减双方直接对抗的姿态。

  “干涉法国的王位继承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约瑟夫二世听着伯克的分析,心中慢慢有了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约瑟夫发现自己以前的进入了思维误区。

  约瑟夫二世对神罗事务兴趣不大,所以一直放任普鲁士去搞什么德意志同盟。

  与此同时,自己将普鲁士视为自己的敌人,还是整个欧洲范围、神罗范围、德意志范围内全方位的敌人和竞争对手。

  所以约瑟夫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主动与普鲁士合作的情况。

  一直在考虑如何打败普鲁士,如何摧毁那个所谓的德意志联盟,关键是所有的思路都放在外部的直接对抗上。

  自己一直都没有意识到,摧毁德意志联盟的方法,就是主动与普鲁士合作。

  这件事情真的有点反常识了。

  约瑟夫觉得,如果没有旁观者直接提醒,自己这辈子都可能发现不了。

  现在思路一旦打开了,约瑟夫二世就有了更多的想法。

  自己不只是可以尝试与普鲁士合作,还可以主动往他那个德意志联盟上面贴。

  自己不但有神罗皇帝头衔,同时还有德意志国王头衔。

  自己应该把这两个头衔利用起来,更多的主动参与和主导神罗事务。

  主动帮助中小邦国,主动他们主持公道。

  把普鲁士限制独立邦国自主权的事实挑明,并公开禁止普鲁士继续那么做。

  普鲁士可以拒绝乃至反对,但只要自己持续不断宣扬和干涉,就能慢慢消减其他德意志邦国对奥地利的敌意。

  慢慢的让其他中小邦国相信,普鲁士就是毫无根据的故意与皇帝为敌。

  关键是,让他们意识到,他们不只是可能会被奥地利吞并,也有可能会被普鲁士架空。

  就算是自己无法得到这些邦国的信任,也要让这些邦国不再那么信任普鲁士。

  降低德意志联盟的凝聚力,降低普鲁士对其他德意志邦国的控制力。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大明不革命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