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建康突变

  素雪纷纷鹤委,清风飚飚入袖。

  仲冬时节,冷风刺骨。

  关中大地迎来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

  细密的雪花纷扬,给大地裹上了一层淡淡的素衣。

  临近晌午,‘杨林大营’十数里外的一处山林中,刘义真并刘乞以及数百名甲士正坐在雪地里休息。

  “桂阳公,这是小人豹炙的豚肉,您尝尝!”

  月前,被刘义真在校场上点名的赵铁牛,拿着炙烤得两面焦黄,皮肉上还洒了些许细盐的山豚肉,恭敬地来到刘义真跟前,准备献给他。

  刘义真也不客气,毫无架子地接过赵铁牛递给他的山豚肉,示意他在自己身边坐下,而后撕下一块放到嘴里,不禁挑了下眉头。

  看着赵铁牛半开玩笑地说道:“你这手艺,比之宫里那些庖厨都不遑多让,我看让你当个伙头兵更为合适!”

  “不!”

  赵铁牛突然有些着急,‘唰’一下跪在刘义真跟前,向刘义真恳求道:“桂阳公您可莫让小人做那伙头兵,小人想上阵杀敌,建立功勋。”

  “有志气!”

  刘义真笑看着赵铁牛问道:“若有那么一天,你得了赏赐,做了伍长、什长,甚至是队正,风光的回了家乡,你打算做点啥?”

  “先把幼娘娶了!”赵铁牛想都没想就答道。

  刘义真先是一愣,随即哈哈笑道:“幼娘?可是你喜欢的女子?”

  “嗯!”

  赵铁牛老实地答道:“她是咱们十里八村最好看的小女郎。就是,就是他是我们当地亭长的女儿,我若要娶她,必须挣得军功。”

  刘义真听得点了点头道:“行,那你跟袍泽们要在这山林中好好围猎,练习行军打仗之法,等起了战事,我让你们都去立功。”

  “记住了!”

  说着,刘义真站起身,环视着三三两两围在一起的新兵大声说道:“你们是我刘义真的亲卫,将来是要跟着我守卫关中,跟西虏、索虏以命相博的。”

  “不论生死,只要你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不给我桂阳公府丢脸,我都将给你们无尽的荣耀,让你们光宗耀祖!”

  “诺!”

  一众将士全部起身,朝着刘义真齐齐应诺。

  自打入得‘杨林大营’,刘义真就与这些新兵们同吃同席。空闲之时还会与他们说些家长里短的话,关心他们的生活。

  半月下来,新兵们对刘义真的好感大大增加。

  觉得他们这个主公年纪虽小,却毫无架子。不像他们之前见过的那些贵人般高高在上,对他们非打则骂。

  桂阳公虽也严厉,却也真的关心他们,让他们吃得饱,穿得暖。

  他们愿意为这样的小主公搏命。

  “桂阳公!”

  段宏在几名士兵跟随下,匆匆来到刘义真跟前,向刘义真行了个礼,正色道:“长安来使,宋公召您即刻去未央殿。”

  刘义真听得眉头一扬,向旁边的刘乞道:“带上几名亲卫,随我回长安。”

  ......

  “驾!”

  盩厔至长安的官道上,十数骑在刘乞率领下,迎着风雪,护着刘义真向着长安城疾驰而去。

  自家老爹突然召见,定是出了大事。

  义熙十三年,十一月。

  能让刘裕如此着急的只有一事,尚书左仆射刘穆之去世了。

  果不其然,当刘义真踏入宣室殿的那一刻,就感受到了凝重的气氛。

  入得暖阁,跟随刘裕北伐的一众文臣武将全都来了,他们面露哀容,沉重地坐在两侧,上首的刘裕亦是满脸哀色。

  见此,刘义真在心中重重叹了口气,向刘裕伏跪叩首道:“孩儿叩见阿父!”

  看着自己的爱子,刘裕只是稍微露出点笑容,朝他招招手,“到为父身边来吧!”

  刘义真走到刘裕身边刚刚坐下,刘裕便长长叹了口气不剩哀惋地说道:“孤的军师,朝廷的左仆射刘穆之刘道民,卒了!”

  说着,刘裕虎目含泪,哽咽着说道:“自孤京口起兵,道民就一直跟在孤的身边,为孤出谋划策,助孤稳定朝局。”

  “这些年孤在外征战,道民总摄后事,未曾有丝毫差错。他与孤如同汉高与萧何,亦君亦臣,亦师亦友,孤能有今日之功业,论功劳道民当属第一。”

  “道民离世,孤震惊、悲痛。”

  “太尉,节哀!”

  底下文武群臣连忙起身,请求刘裕节哀。

  “唉!”

  刘裕重重地叹了口气,忧伤地说道:“有他在,朝廷就稳,孤大可放心征伐。道民卒,朝中还有谁可托付?孤想他呀!”

  “太尉!节哀呀!”

  这时傅亮出列,向刘裕谏言道:“左仆射病卒,建康无人主持大局,文武惊恐。当务之急还是要选出可主理建康朝政之人。”

  “朝廷也由此遣使来长安,欲以太尉左司马徐羡之代为处理朝政。”

  “于东府的中军谘议参军张邵上书朝廷,说如今情势危急,本应以徐羡之接任。然世子义符无专命之权,如此大事还需太尉决策。”

  “为江东安稳计,还需太尉尽快拿定主意!”

  刘裕听得微微低头沉思,脸上哀容犹在,良久看向一众文武道:“休元如何?”

  “他出自琅琊王氏,又是王导曾孙,亦是京口起兵就跟着我,在任上多有政绩。”

  “以他接替道民,诸卿认为可否?”

  底下文武你看看我,我看看伱,皆难做抉择。

  毕竟王休元跟徐羡之在能力上都差不多,二人无分高下。

  但若论影响力,出自琅琊王氏门阀的王弘王休元在江左之地,多少占些优势。

  只是二人在朝中都颇有势力,如此大事上,一众文武都不好说谁好谁坏。

  “太尉,臣认为不妥!”

  从事中郎谢晦站起身,朝刘裕谏言道:“休元虽然多有政绩,然军事不足,处事亦受出身影响,轻率简单,顾忌甚少。”

  “主持朝政需要老成谋国之人,臣认为在这方面休元比不上徐羡之,故臣认为让徐羡之接替左仆射最是合适。”

  谢晦出自陈郡谢氏高门,与琅琊王氏并列,他出面说这种话,还真不用怕得罪谁,也能助刘裕敲定此事。

  刘裕听得看了眼谢晦,后者很郑重地点了下头,刘裕想了想也点了下头,沉声道:“既如此,就让干木接替道民。传孤谕令!”

  “除徐羡之吏部尚书、建威将军、丹阳尹、总摄后事。”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风起南朝,宋制天下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