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魔改《鲨滩》,米国皆绝望(3/3)

  沈三通吃完瓜,等到了想要的光线,继续拍摄《鲨滩》。

  原版《鲨滩》讲述了一位年轻的医学院学生,母亲刚刚去世,正遭受着生活和事业上的双重打击。

  女主为让心情从郁闷中解脱出来,希望找一处母亲曾去过的田园诗般静谧安详的海滩。

  她只身来到一处偏远海岸冲浪。

  阳光、沙滩和巨浪一切都非常美妙。

  一面追思已故的亲人,一面抚平自己内心的创伤。

  意外发生。

  女主冲浪的过程中,她意外发现了一头鲸鱼尸体。

  这个不祥的预兆很快变成了现实,鲸鱼尸体的气味吸引了鲨鱼。

  女主遭到了鲨鱼的攻击,大腿受伤。

  挣扎中,她爬上了一块露出海面的礁石。

  女主被困在了礁石上,在她和海岸之间虽然没有太远的距离,但一条大白鲨阻挡了她的求生之路。

  随着潮水的上涨,这块礁石很快将被淹没。

  这意味着女主将无处可逃,完全陷入鲨鱼的攻击范围。

  女主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来对抗大白鲨,寻找求生之路,寻找返回岸上的希望。

  《鲨滩》是纯女主戏。

  没有男女感情戏,只有一条亲情线。

  身份设定上,沈三通认为,医学生设定,对于米国观众,应该是个爽点。

  人上人。

  《鲨滩》女主是医学生,《生快》的原版《忌日快乐》女主也是医学生。

  两部片子的票房成绩都挺不错,以小博大成功,可见米国吃这套。

  想想也理解。

  前世的润人,去医院看病,什么药没开,谈了几句话,开了几千美元的账单。

  苦医药集团久矣。

  又没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历史,再加上传媒集团的宣传。

  想的不是反抗,而是也成为医药集团的一员。

  沈三通给范兵兵说戏:“不要急,重点在于把身材展现出来。”

  这段剧情,是女主找到了妈妈怀孕的沙滩,开始准备冲浪。

  女主拖鞋换装备,把笔记本电脑收回包里。

  擦防晒用的护肤品,再整理冲浪板。

  重点是脱短裤,展示比基尼。

  原版很魔幻。

  一个漂亮妹子独身出国,找个僻静的地方。

  不是找轮吗?

  好比一些润人走线通过南美去米国,是真的把全世界都当东大了?

  轮大米走出去算是幸运的。

  至少还活着,也没有被帮派控制,沦为工具。

  放在国内环境,就合理多了。

  成年女孩自己旅游,说的过去。

  范兵兵脱上衣和短裤这个镜头,反反复复拍了九次。

  《鲨滩》这部戏,女主的身材是重中之重,但是又不能拍的露骨。

  半遮半掩,隐隐约约才最为吸引人。

  沈三通并不着急,《鲨滩》这部戏也急不来。

  有些冲浪动作是有危险的,需要做好保障。

  东澳岛场景,大概要拍半个月,后续要在一个巨大的水池里拍摄。

  真正辛苦的是范兵兵。

  东澳岛戏份比较简单,到搭建的水池拍摄,每天要花十二三个小时在水中拍摄。

  剧情主线,还是和原版一样。

  只是在一些设定和背景方面不同。

  比如女主的设定,沈三通设定成了东北人。

  爸妈刚结婚的时候,去东澳岛旅游。

  东北人对于温暖的南方,有一种浪漫的想象。

  从小到大,女主从妈妈那里听了很多关于东澳岛的故事。

  所以当人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来到这里散心。

  玩了个梗。

  当地司机听到女主的东北口音,下意识问,为什么不去海南岛。

  正如耶稣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东北人也不能失去海南岛。

  沈三通这版,和原版最大的不同,是在女主动机的处理。

  原版在爸爸和妹妹关心之中,女主来到了另一个国家的偏远海岛。

  这里面实际上,蕴含着自毁倾向。

  倒不是沈三通对于墨西哥有什么刻板印象,而是一个独身女子,来到陌生国家的偏远地方。

  怎么看,都有点自找死路的味道。

  原版15拍摄,再过一年,一只耳就要上来。

  在米国叙事之中,一只耳导致了所有问题,是罪魁祸首。

  是米国问题的根源。

  但其实,一只耳只是结果。

  15年的时候,米国已经是有了大问题。

  四年前,11年占领华尔街。

  展示了米国老百姓,希望惩罚无序的金融投机利益集团。

  包括米歇尔老公能够上来,口号是“我们可以相信变革。”

  可笑就在于这一点。

  作为一个老黑走到那个位置,心态必然比大部分白人要更白。

  然而就是有普通人信他。

  结果,不仅没有改变,甚至没有刹车。

  高盛的前任老大,做了财政部头头。

  自己管自己。

  11年占领华尔街只是民众失望透顶的结果。

  到了15年这种情绪必然更为严重。

  如红脖子经过媒体的引导,开始仇视全球化。

  明明依然从全世界掠夺无数资源,是内部不行,没有一个好机制导致的问题,反而开始指责外面。

  转移矛盾是必然的,不树立外敌,那就要“天街踏遍公卿骨”。

  肯定不行。

  好莱坞白左主创,没有红脖子那么魔怔,但也多了很多反思,开始思考。

  本质上是米国根源性问题。

  就算不考虑本质,现状也是让人绝望。

  互联网信息技术,电脑、智能手机,确实带来了新东西。

  但这些只是生活方式的改变,不是生产力的飞跃。

  无法带来大量廉价的商品,这些要靠东大。

  为了回收滥发的美元,必然推高互联网、科技公司的股价。

  在这些高光企业的背后,去除它们,米国整体在衰退。

  不想美元成为废纸,就必须不断抛出新的概念,支撑股价。

  后世的超导、AI、元宇宙,甚至数字货币,皆是如此。

  想要真正的解决问题,需要生产力飞跃,要将技术落地。

  然而。

  15年,米国已经没有工业了。

  技术落地,要么是东大,要么是得国。

  无论是哪一个,都不是米国能接受的。

  对它而言都没有好下场。

  进退两难。

  为了美元能够维持,要不断抛出新概念。

  又因为工业没有,新概念不能落地。

  不能退。

  退了,股价没有支撑,美元完蛋。

  也不能进,进了也完蛋。

  不考虑根源性问题,仅仅是经济层面,就已经足够绝望。

  问题出现了,却无法解决,只能眼睁睁看着走入绝地。

  所以在《鲨滩》,女主的人设,存在自毁倾向。

  1975年的《大白鲨》,作为惊悚动作片,主角人设也不是自毁。

  那个时候,越战刚刚结束,嬉皮士运动还有影响。

  个人有自毁,但是米国整体意识,还是觉得越战只是一个小坑。

  年轻人的胡搞,不过是叛逆。

  四十年后2015年的时候,《鲨滩》这部戏灾难片。

  米国的意识,无论是红脖子还是白左,都感觉到了绝望。

  不是沈三通想的太多,而是电影作为大众艺术,必须考虑社会情绪。

  《大白鲨》能够成为北美第一部破亿的电影,和几个月前越战彻底结束,有巨大的关系。

  《大白鲨》的成功,是当时社会压制的一种释放。

  《鲨滩》主创本身就是社会中的人。

  更何况《鲨滩》这部戏成功了,说明米国人是有共鸣的。

  不只是《鲨滩》,16年拍的《忌日快乐》女主人设也带着点“自毁”。

  仔细体会,米国社会确实处于躁动和绝望中。

  感谢书友北冥妖的5000点币打赏,感谢书友2024尾号8730、海边小叶榕的500点币打赏,感谢读者1671尾号2704,书友2022尾号6564,书友2017尾号2063,书友2024尾号6217,书友2019尾号8621,书友1397710,皇御天下等书友的打赏。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华娱之女明星请自重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