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伟大的民族,爸爸妈妈(2/3)

  沈三通看向刘晔:“我要给你的陆剑雄加戏。”

  “让陆剑雄贯穿剧情的始终,只是没有感情戏。”

  “姜淑云会死,但是陆剑雄会带着一颗子弹壳,在万人坑中幸存下来。”

  “在电影正片里,他也会死去。”

  “但电影结束后彩蛋部分,给出他活了下来。解放后,踏上建设边疆的旅途。”

  “彩蛋会介绍,陆剑雄活下来后的经历。”

  “在家国沉沦的绝望之下,去了延安,在一次次战斗中奋勇杀敌,为在南京死去的人,向鬼子索命。”

  “这部戏是黑白色彩,我想要在最后有个彩色镜头,边疆红日初升的太阳。”

  “对应我们脚下的土地走向光明,国家迎来了光明。”

  沈三通强调道:“陆剑雄这个人物的安排,是和现实历史呼应。”

  “大屠杀是发生了,但是中华没有灭,从低谷走了出来。”

  “大屠杀五年后,42年,本子只能龟缩在碉堡,侵略野心完全破产。”

  “而37年到07年,七十年的时间,我们中华民族更是从深渊中走出,前途、命运无限光明。”

  “一个伟大的文明,一个伟大的民族,不是强大时上升期多么煊赫,多么风光,而是可以从每一次低谷中走出来!”

  “毫无疑问我们中华文明是伟大的民族!”

  刘晔道:“导演,我以茶代酒,敬你一杯,说的太好了!”

  范伟也表态道:“说的好,我们是伟大的民族啊!”

  陆钏执导的时候,剧组情绪非常消极,尤其是中方团队。

  日方嘻嘻哈哈,不受影响。

  沈三通将主创积极性调动了起来。

  《南京》原版最大问题是本子视角一以贯之,有血有肉,突出人性,还有忏悔,中方视角细碎。

  改动针对这两个,把角川视角打散,陆剑雄视角贯穿始终。

  其他方面不做改动。

  原版“小妹”的一段越剧小曲明显敌不过日军鼓点阵阵的跳丧舞,打着麻将的金陵女子更无法匹敌跳着“田乐能”的日本男人。

  这种对比不对,女对男,心态上把本子摆在了强势地位,摆在了雄性地位。

  沈三通很不喜欢这种心态。

  本子是在上升期,遇到了中华民族的下坠期,还是西方联合撕咬的近代史低谷。

  换个上升期,哪怕是封建王朝的中前期,也能把穷鬼帝国主义的本子凑出屎。

  不能因为暂时的失败,把整个民族原罪化。

  上升期的野蛮,也许能暂时战胜下坠期的文明,撕下一块肉来,但不可能永远胜利。

  但是背景是大屠杀,哪怕本子是趁虚而入,发生了就是发生了。

  沈三通没做改动,记住这种感觉。

  撕裂般的痛苦。

  现代人要做的是绝不让历史重演。

  原版把忏悔删掉的话,放眼影视行业,水平、立场没太大问题。

  甚至能说的上正剧。

  就算不删掉,也是很好的反面老师。

  不从正常人角度看,原版在文艺领域,已经很难得。

  《南京》剧组拍摄进度越发顺利。

  11月28日。

  提前结束天津戏份,转战长春。

  陆钏为这部戏付出很多。

  斥资3000多万,耗时半年在长春农安县龙王乡太平池搭建起一座“南京城”,复原出800亩的废墟城池。

  影片中的新华门、教堂、金陵女子学校等重要场景均包含其中。

  设计图纸中曾经的南京城结构、大小比例、房屋位置等均被清晰标明。

  选择在长春而非南京搭建,是因为70年前的南京冬季气候寒冷,还有雪景,景观和东北相似。

  影片拍摄周期长,当南京气候转暖周围景色变绿后,会影响片中场景需要呈现的肃杀气息。

  陆钏回来了,盯着沈三通:“我不能让你把我的戏毁了。”

  挺尴尬。

  剧组离开他之后,运作的更好。

  他也不敢声张,《寻枪》时候他是新人,要是现在传出去剧组被沈三通夺权,丢死人。

  沈三通道:“你不给日军找人性,我扭头就走。”

  陆钏后续拍鬼吹灯,鸿门宴,能看出来,和贾章科、漏液不一样。

  就说原版《南京》,电影开始时,镜头分别给了日军攻城和国军内讧,是纪录片风格的电影。

  刘烨扮演的陆剑雄就义时,突然高喊“中国不会亡”,陆钏煽了一把情。

  江依燕扮演的小江等人自告奋勇去给日军当慰安妇那场戏,煽情更是不遗余力。

  说明陆钏自己代入了,没法克制。

  中方视角磕磕绊绊,本子视角一以贯之,也是因为作为导演的陆钏,代入了中方视角。

  所以产生很多痛苦挣扎,拍起来断断续续。

  本子视角是脱离的,所以才那么淡然。

  给角川最后忏悔自杀,大概率也是陆钏情绪到了,必须让他死。

  陆钏其实是仿照《辛德勒名单》。

  他很喜欢“借鉴”。

  《寻枪》是姜闻的,另一部《可可西里》抄纪录片《我和藏羚羊》。

  问题是辛德勒有原型,得国也跪了。

  不仅是跪了,德银里面,犹影响力很大。

  德国做生意也有意让着犹。

  本子呢?

  没原型,也没跪。

  结果《南京》这部片子虚构了一个辛德勒出来。

  整体视角过于“冷静”了,冷静的更像是个日裔的导演。

  这也是当下文艺领域的问题。

  没有立场,刻意回避立场,不愿意维护本国利益。

  沈三通有一个荒诞,但是可能接近于事实的猜测。

  正常人来看,陆钏是美化了日军。

  但是本子右翼在阻止这部戏拍出来。

  同时,对于一些人来说,陆钏是美化的不够。

  《南京》这部戏,最初是米国投资方,看过《可可西里》,想要出资由陆钏拍摄一部亚洲版“辛德勒名单”。

  要求是是剧本由米方提供,讲述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拉贝拯救中国人的故事。

  可想而知这剧本是什么成色。

  陆钏查阅大量历史资料后,决定拍一部自己心目中关于南京的电影。

  这个选择,陆钏拒绝了米国投资,也就是拒绝了走贾章科、漏液的路线。

  然后中影主控,拉来了谭洪,才有了这部戏。

  那么,对于一些人而言,陆钏做的就是政府的宣传片,是命题作文。

  一些人根本不愿意有人来谈这件事,不符合外务省给他们的任务。

  还有一些,觉得角川所代表的本子形象过于颓废,不符合武士道精神。

  陆钏就成了夹心饼干。

  正常人不满意他,无中生有,弄了本子版辛德勒出来。

  反的,觉得陆钏不够反,迎合了政府需要。

  在当下,沈三通不得不承认,陆钏是进步力量。

  情况就是这个情况。

  要等到更多新力量起来,陆钏才会被淘汰。

  12月1日。

  沈三通发布了《生快2》最终预告片,也发行了第二首推广单曲,抄的李荣昊的《爸爸妈妈》。

  爸爸妈妈给我的不少不多

  足够我在这年代奔波

  足够我生活

  剧组收工。

  韩三瓶领着一老头:“三通,我给你介绍,陆老哥,著名作家,一级编剧,也是陆钏导演的父亲。”

  陆天名揶揄道:“哪什么著名作家,沈导才是著名导演。”

  沈三通意外的看了陆钏一眼。

  打不过叫爸爸?

  陆钏窘迫道:“爸,你怎么来了?”

  陆天名没好气道:“我不来给你撑撑场子,你要被欺负成什么样?”

  韩三瓶把沈三通拉到一边道:“把剧组交给陆钏吧,我告诉你,你这个剧组,有内鬼。陆天名就是人家叫过来的。”

  “关键是退出的本子导演,还有演本子兵的留学生,向一些部门反应你的问题。”

  “这部戏之前遭遇有关部门的否决,经过很长时间沟通才通过的。”

  “我知道你不满意剧情,但是现在要解决有无问题,有总比没有强。”

  查完资料发现,陆钏在当时确实是进步力量,虽然离谱,但事实就是这样。

  群友建议不改《南京》,我分析之后觉得也没法改。

  这部戏在那个年代,能立项,xx部否决后通过审核,还真就是陆钏和谭洪游说,不仅需要精力好处,还有一些保证。

  能上映也是因为拍的一般,情绪特别激烈,很难上。那个时候还想着中日韩自贸区。

  而且原版从电影来说很差,但是电影之外,客观上,让大家去讨论,反向激发了记忆了,让大家记住这段历史。也算有积极意义。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华娱之女明星请自重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