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史无前例的历史节点,江辉的大胆提议

  “我们首内1949年4月11日建厂,是具有三十年历史的内燃机专业生产企业。”

  “我们除了给BJ212供应492汽油机,其实在更早的时候就有生产4115柴油机,算是国内最早的一批生产柴油机的动力厂家。”

  “你亲自设计的新款BJ212用汽油机,我们现在的样件准备做的非常顺利,这也充分的证明了首内的技术实力,我们是值得信赖的配套厂。”

  “江联络,如果‘悍马’项目的柴油机交给首内来生产,我们肯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对于程涛来说,搞定江辉是抢下“悍马”项目发动机最关键的问题。

  按照他打听到的信息,朱建生搞出来的“悍马”项目,里面有不少的零件设计,都是需要江辉参与其中。

  像是新型柴油机,国内的各个发动机厂家除了从国外引进先进的产品,大家都没有自主研发的实力。

  但是跟江辉合作的话,也许就有意外之喜。

  在现有的4115柴油机的基础上,对各方面的零件进行升级换代,到时候直接生产出新一代的柴油机产品出来,那对首内来说意义就非同寻常了。

  要知道,按照“悍马”的定位,这肯定是一个车重达到几吨的车型。

  为了保证“悍马”的高机动性,动力系统不能差。

  这就意味着只要首内拿下了这个项目,江辉他们就需要帮忙提升柴油机的技术水平。

  这算是免费给自己的工厂实现了产品升级换代。

  到时候柴油机不仅可以卖给“悍马”项目使用,还能卖给国内的许多其他企业使用。

  毕竟这款柴油机肯定是可以用在许多中型以下卡车上面。

  而这些卡车,正是国内销量的主力。

  “程总工,首都工业学院那边肯定很欢迎首内参与到他们的‘悍马’项目之中,你直接过去找朱教授沟通一下就行了。”

  既然已经把这个项目交给朱建生,江辉肯定就不会在这个时候横插一手。

  帮忙设计外观和零件是一回事,直接把供应商给定了,那又是另外一回事。

  这种会影响朱建生威望的事情,江辉肯定是不做的。

  “朱教授那边我们肯定是会过去拜访的,不过我们也想请你有空的时候来我们厂参观一下柴油机的生产车间,给我们指导一下。”

  程涛跟江辉之间的级别差异是挺大的,虽然是求人,但是人家的态度确实也算是很到位了。

  考虑到这个年代沟通和交通都很不方便,“悍马”项目的发动机交给首内来生产,确实是可以节省不少的事情。

  所以哪怕是首内在柴油机方面的技术实力比上柴等厂家要差一些,也不是不能接受。

  反正不管是哪家厂家生产,都是需要按照新的图纸规格去准备。

  大家原本的技术差异,显得没有那么重要。

  “我到时候也跟朱教授沟通一下,让他们团队跟首内加深一下合作。”

  江辉这么一说,程涛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至少在“悍马”项目的发动机上面,首内算是占据了先机。

  等到其他厂家反应过来,自己这边都已经开始安排技术人员跟着首都工业学院的老师们一起画图了呢。

  ……

  首内的积极行动,其实是大环境变化之下,各个厂落实方针政策之下的行动。

  在今年9月下旬的时候,全国计划会议就提出今后的经济工作必须实行三个转变。

  一是把注意力转到生产斗争和技术革命上来。

  二是把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转到按照经济规律办事的科学管理的轨道上来。

  三是从闭关自守或半闭关自守状态转到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利用国外资金,大胆进入国际市场的开放政策上来。

  紧接着总师视察东北三省的时候反复强调,世界天天发生变化,新的事物不断出现,新的问题不断出现,我们关起门来不行,不动脑筋永远陷于落后不行。

  一定要根据现在的有利条件加速发展生产力,使人民的生活好一些。

  到了12月18日至22日,江辉期待了好几年的重要会议,终于如期进行。

  许多人可能感受不到这个会议对于华夏的重要性。

  江辉那几天是天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当天最新的报纸,看看上面有没有关于这次大会的报道。

  他也担心自己这只小蝴蝶会不会给历史带来一些变化。

  最终在12月23日的时候,江辉如愿以偿的看到了几份重要报纸上面都报道了自己想要看的内容。

  这次大会决定从1979年1月,把华夏的工作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并且这一次大会正式的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任务。

  看到报纸上写着今后要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的经济措施,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进行认真的改革,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

  江辉终于松了一口气。

  新的时代终于要到来了。

  虽然有些动作落实下去需要一些时间,但是大方向已经确定了。

  今后自己可以折腾的东西,慢慢的会越来越多。

  当然了,从首都汽车制造厂跳出来单干,肯定还是需要时间的。

  “陈总工,这一次大会的相关内容,您有看不?”

  要在首都汽车制造厂搞点事情出来,肯定是要有领导支持才行。

  厂里面的管理层,江辉最熟悉的就是陈奇了。

  “看到了,相关的报道我看了好几遍,今后的发展方向应该会调整到经济发展上面去,这对我们厂来说是一件大好事。”

  “特别是在全新一代BJ212的样车即将开始组装,明年就要全面进入到量产状态的时候,有这么一个变化,它能够享受到的好处就更多了。”

  陈奇现在满脑子都是新款BJ212的事情。

  看报纸上面相关的新闻,也是会结合新款BJ212的情况去思考相关的影响。

  厂里面有好产品的时候,大家都是希望经济政策能够更加灵活一些。

  要不然一切都是按照计划生产,按照计划去划拨,那么首都汽车制造厂研发新车型的意义就很低了。

  大家也没有积极性去进行各种技术改造。

  因为反正车子不算技术水平如何,都是不愁没有销量。

  把技术搞得很好,上级部门也不会提高划拨价格,大家自然就躺平了。

  但是如果相关的体制能够有一些变化的话,情况就不一样了。

  陈奇显然是从这一次大会的精神当中领悟到了一些东西。

  “新款BJ212的发展需要厂里面有更大的处置权利,而这个变化是符合相关政策要求的。”

  “这个大会之后,我觉得相关部门应该是会考虑选取一批企业作为试点,尝试做一些改革。”

  “我觉得厂里面可以考虑主动的提出这个方案,看看一机部有什么反应。”

  江辉这个提议,还真不是空穴来风。

  1979年5月,国家经贸委等6部委选定首都钢铁公司、首都清河毛纺厂、津城自行车厂、津城动力厂、沪上柴油机厂、沪上汽轮机厂等京津沪8家企业进行扩权改革试点。

  作为试点企业,在企业的经营发展当中的话语权增加了不少,对企业的发展肯定是很有好处的。

  这些企业试点之后的情况也是比试点前好了很多。

  最明显的就是江辉曾经去修过车的首钢了。

  1979年3月,当时的首钢主要领导听到国企“扩权让利”改革试点的消息,就赶紧给首都市和冶金部领导写报告,主动请缨,争当改革试点企业。

  这种完全符合改革精神的报告,自然立马得到了批准。

  从此首钢开始走上了一条不一样的道路。

  全员承包、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包全留,欠收自补。

  首钢由此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承包制改革。

  通过化整为零,责任到人,承包制最终落到首钢7万余名员工的头上。

  员工与时间赛跑,争分夺秒抢抓生产,热火朝天的场景在首钢处处可见。

  农业改革看小岗,工业改革看首钢。

  首钢探索的“承包制”改革,成为当时华夏工业企业改革的一面旗帜。

  率先冲破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桎梏,首钢的改革如同往一潭死水中扔进石头,“一石激起千层浪”。

  首钢主动试点的承包制,让国企释放出巨大活力,实现首钢发展史上的腾飞,使其成为全国工业改革发展的一面旗帜。

  整个80年代,全国各地每年有上万人次来首钢参观学习。

  改革前的首钢没有经营自主权。

  一年要炼多少钢、多少铁、多少焦炭,全都得按照国家每年下达的生产计划来,种类和数量是安排好的,首钢只需要完成生产任务即可。

  尽管首钢员工数万,当时的首钢经理,角色却如同组织生产的“车间主任”,手中的签字审批权,只有800元。

  超过这个数,首钢就得向上级管理部门冶金部打报告请示。哪怕是企业要盖一个厕所,也需国家计划中有专项的资金。

  企业吃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

  员工还能有啥积极性?

  改革后就不一样了,包产到班组、个人了,干多干少收入不一样。

  大家的积极性自然不同。

  如此好的机会,江辉自然不想首都汽车制造厂错过。

  特别是这种企业放权的改革,对于自己今后的一些谋划很有好处。

  所以江辉可以说是千方百计的想要推动厂里面朝着这方面去发展。

  “这种事情过去是从来没有人做过的,我们主动的冲上去,会不会有风险?”

  现在毕竟才是1978年12月,距离那些特殊的日子还不是很远。

  陈奇固然是想要搞点成绩出来,但是也担心出现什么意外。

  “我们的报告前面可以引用这一次大会的相关精神,甚至是把总师的一些话给放在前面。”

  “然后再把我们的想法给提出来,当然了,我们不是只提自己,而是提议选择一批厂家作为试点,比如八家或者十家首都、沪上、津城等地的重点企业。”

  “改革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嘛,万一我们的这个申请成功了,那么很可能将会成为一个典型,为厂里带来巨大的荣誉。”

  “厂领导们的眼光也会被一机部高看,到时候也许会有额外的机遇。”

  江辉这么一说,陈奇立马就来劲了。

  对他来说,自己已经是总工程师,再升就是厂长,但是难度很大。

  如果有机会从首都汽车制造厂的总工程师的位置晋升到其他工厂的厂长,或者是去到部里面的话,他的人生就变了。

  陈奇有一点背景,但是也非常的有限。

  如果有大功劳的情况下,继续提升是完全有可能的。

  否则就只能在现在的位置上干到退休了。

  “你具体说一说这个改革是怎么个改法,等会我去找厂长先沟通一下。”

  陈奇满眼期待的看着江辉,对这个事情的兴趣明显是很大。

  “我是这么想的,关于扩大国有企业自主权的问题,这次大会之前经济学界就有过探讨。”

  “1956年高尚全先生就提出企业自主权过小,主管机关集权过多。”

  “1961年,孙冶方先生鲜明地指出在简单再生产的范围内的事情是企业的小权,国家不应该再管。”

  “通过扩大企业自主权改革,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上打开一个缺口,初步改变了过去只按国家指令性计划生产、不了解市场需要、不关心产品销路、不关心盈利亏损的状况,增强企业的自主经营意识和市场意识。”

  “我们打报告申请国企实行经济责任制的改革,是要把企业和职工的经济利益同他们所承担的责任与实现的经济效益联系起来,使广大职工以主人翁的态度,用最少的人力物力,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这完全是符合这一次大会的精神,很有可能成为改革的典型案例……”

  江辉快速的把自己的想法给说了出来,陈奇听了连连点头。

  要是在今天之前江辉跟他说这些东西,他肯定是不敢轻举妄动。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

  大会的精神已经正式的见报,首都汽车制造厂要是能够成为首先响应的企业,那么好处真的是非常值得期待。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汽车巨头从娶女儿国王开始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