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天生鬼才——郭嘉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曹操之司空军祭酒。少年时就有卓识远见,隐居乡间只与众多英豪为伍,早期曾经投靠过袁绍,但看到袁绍无果断的抉择力和任用察识贤能的才能,成不了大事便离开袁绍。后来由于曹操的谋士戏志才的死,郭嘉受曹操谋士荀彧的举荐,和曹操详谈后互相肯定对方的能力。袁绍曾经送信羞辱曹操,郭嘉提出十胜十败论,对比曹操和绍的优胜劣败,鼓舞了曹操,又分析时局,认为先扫平吕布,再谋取天下。曹操东征吕布,久攻下邳不下,便有意退兵,但郭嘉与荀攸都认为吕布强攻下必败,决沂、泗水灌城,终破城,郭嘉认为不该让因吕布逆袭下投靠的刘备邀击袁术,认为这是放虎归山,后来刘备果然杀曹操置的徐州刺史车胄而叛。曹操想趁刘备立足未稳时速破,但诸将忧虑袁绍出兵,郭嘉指出袁绍反应迟缓应不会有大规模用兵,支持曹操的决定,事情结果也如他所料。

  官渡对峙时,孙策有袭击许昌之意,但是郭嘉分析认定孙策必为小人所害,稳定了曹操的信心,袁绍死后,建议曹操暂时退兵,让袁绍二子相残,后袁谭来投,曹军再次进击攻下袁尚的邺城,在南皮杀掉复叛的袁谭后,劝曹操多用河北贤才。追袭袁熙、袁尚余党时劝曹操兵贵神速,直指受袁氏之恩的乌丸大本营柳城,终破三郡乌丸并让他们臣服,可惜因水土不服,气候恶劣,日夜急行操劳过度而病死。曹操深感痛惜,泪流满面,对手下众人说:“大家跟我差不多年岁,只有郭嘉最年轻,本来想托嘱后事,但是却中年而丧,令人叹息。”赤壁战败后更慨叹:“若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而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

  《资治通鉴》中关于奉孝出仕前与袁氏相关的记载:“操问彧以策谋之士,彧荐其从子蜀郡太守攸及颍川郭嘉……初,郭嘉往见袁绍,绍甚敬礼之,居数十日,谓绍谋臣辛评、郭图曰……”虽然奉孝君居数十日就离开,但袁绍对他礼遇有加“绍甚敬礼之”,结合袁绍“名声协会”的选材标准,当时并未出仕也未举孝廉或茂才的奉孝,能够得到袁绍“甚敬礼之”的待遇很有可能与其家世有关,如若奉孝出身过低,袁绍对其的态度应当不会如此,出身田舍甚至是工商奴婢罪人之后的可能性可以排除,寒门之子的可能性亦不大。

  郭嘉入仕之始,是建安元年经由文若推荐给曹操,而曹操提出“唯才是举”的《求贤令》颁布于建安十五年,虽说在此之前,曹操用人就已经相当切实不拘一格,但在建安元年左右,于谋士方面的用人私以为不太可能过于超前,由此推理得出的结论:郭嘉虽非阳翟望族郭氏,本宗出身但也非寒门,更不是农、工、商甚至奴婢罪人之后,最有可能的是出自世族旁支和普通大姓。

  史书上称郭嘉为“才策谋略,世之奇士”,后人则更多的是称赞他为鬼才,若是郭奉孝没有早逝,他与诸葛亮将会有怎样的火花?两个都是被世人称赞的军事奇才,两个都深受英主赏识,只可惜,两人擦肩而过,鬼才逝去,将星暗淡。少年时的郭嘉清瘦俊朗,眸子永远清澈如小鹿。他虽清高挑剔,却对自己的朋友热情非常,经常和好友通宵达旦的饮酒畅谈,那时的郭奉孝意气风发,指点江山如画,回眸之处,往往让豆蔻少女脸红心跳,有友戏称奉孝乃少女佳偶,凡是见过郭奉孝的姑娘,无不为他倾倒,而奉孝对此也不过一笑了之,他的心在天下,儿女之情于他还有点遥远。

  郭嘉21岁的时候,在朋友田丰等人的鼓动下,投奔到袁绍帐下,袁绍当时被称为“天下英雄”。他对郭嘉等人极为敬重,厚礼待之。但数十日一过,郭嘉便看出袁绍不懂得用人之道,非成大事之人,于是,郭嘉毅然离袁而去。郭嘉是在袁绍最风光的时候离开他的,这非但要有极大的勇气,更要有超常的眼光,就这样,郭嘉一直赋闲了6年。

  曹操颇为器重的一位谋士,戏志才去世,伤心之余,曹操写信给荀彧,让他给推荐一位可以接替戏志才的谋士,于是荀彧就将好友郭嘉,推荐给了曹操,曹操大喜,十里相迎将郭嘉接入自己的营帐,共论天下大事。这次会面的重要性绝不亚于后来的“隆中对”。郭嘉比曹操小15岁,但对曹操的宏国伟志似乎了如指掌,当曹操就天下形给向郭嘉问计时,郭嘉一语道破要害,趁议曹操乘袁绍攻击公孙瓒之时先消灭吕布。这样不仅能使曹军扩大实力,又可以避免以后曹袁决战时吕布从侧翼威胁曹军。曹操又询问郭嘉,作为谋士,最关键的素质是什么?郭嘉说战争和下棋一样,没有一场战争是事先部署好的,熟读兵法只是入门,军师的优劣在于临场应变,郭嘉明晰透彻的分析,让曹操一下看到了光明的未来。曹操听完感叹道“使孤成大事者,必此人也。”郭嘉离开营帐后,也大喜过望地说“真吾主也。”从此,郭嘉便当上了曹操参谋军事之官——军师祭酒,为曹操的四方征战出谋献策,忠心效力。

  当曹操正担心自己不具备与袁绍抗衡的能力之时,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之说,他一连举出十条理由,以证明“公有十胜,绍有十败。”郭嘉的分析很具说服力,不但振作了曹军将士的斗志,更助曹操拟定了远期和近期的作战目标。同时,郭嘉也正式确立了自己在曹操军事智能团中的核心地位,曹操采纳郭嘉之谋出兵攻打虎踞徐州的吕布。曹军先破彭城,再败吕布,最后围困下邳。吕布坚守不出,战役持续了大半年,曹操见士兵疲惫,正准备放弃。这时,郭嘉却看出了胜机,他以项羽为例劝谏曹操,提出“有勇无谋者若气衰力竭之时,便不久于败亡”的观点,劝曹操急攻,曹操依郭嘉计策而行,一面攻城,一面决堤水掩下邳,果然于同年月攻克下邳,擒杀吕布。

  一般情况下,曹操对郭嘉是言听计从的,但只有一次,他没有听从郭嘉的意见,结果犯了一个不可弥补的错误,那就是放走了刘备。刘备投靠曹操后,众人一开始都建议杀掉他,以绝后患,唯有郭嘉同曹操意见一致,认为刘备不能杀,郭嘉的本意,是让曹操对刘备实施软禁,因为如果杀了刘备,必然给曹操带来不好的影响,断绝人才之路。虽然不能杀,但也绝不可以放,但曹操对郭嘉的意思理解得一知半解,以致铸成大错,在曹刘煮酒论英雄之后,刘备担心曹操猜忌,便想伺机脱离曹操的控制,刘备假称趁袁术溃败,主动向曹操请求前去截击。这时恰好郭嘉不在身边,曹操就同意了刘备的请求,待郭嘉回来,得知此事后马上说“备不可遗也”,曹操当时也后悔了,立即派人去追,但已来不及,果然,后来刘备踞有徐州,开始对抗曹操。

  曹操大军与袁绍在官渡相持不下,曹操担心刘备突然发难,在背后捅上一刀,正面的强敌已难于应付,曹军还能不能分出兵马迎击刘备呢?郭嘉偏偏说“可以”,而且事不宜迟,郭嘉分析道“袁绍向来优柔寡断,不会迅速作出反应,刘备人心未归,立足未稳,迅速进攻,他必败无疑,然后再回师对付袁绍,这是改变腹背受敌的最好机会,决不能失去。”于是,曹操举师东征,大破刘备,俘虏了刘备的妻子,擒了关羽。情况正如郭嘉所料,袁绍果然还没有作出反应,刘备就已被击败,也是在曹操与袁绍相持官渡之时,又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传到曹营:江东豪杰孙策,准备发兵偷袭,曹操位于许都的根据地,孙策骁勇善战的名声,当时正在中原大地上档档作响,这位将门虎子艺高胆大,完全继承了其父孙坚的好斗气质。此前,他以所向披靡之势,在富饶的江东四面作战,一举莫定了雄厚的基业,与袁绍相持中已经处于劣势的曹操,根本不可能,再抽出兵力保卫许都,而一旦许都失守,曹操阵营将立刻分崩离析,这是曹营中人心最为动乱的时期,不少人开始暗中向袁绍献媚,准备为自己留条后路。

  曹军中与袁绍私下有书信往来者很多,官渡之战后,在袁营中就搜出了不少通敌竹简,在此紧急关头郭嘉居然提出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见解,“明公曹操根本没必要抽出兵力去保卫许都,因为孙策来不了。”郭嘉说“孙策刚刚吞并江东,所杀的都是英雄豪杰,而孙策本人又轻率疏于防备,虽然拥有百万之众,但和孤家寡人无异,我看他必然死于刺客之手。”后来孙策果然因三名刺客为主人报仇,中毒箭而亡,这或许是巧合,但确实为郭嘉的神机妙算添上了一笔。

  官渡之战大败而归的袁绍病逝,曹操进攻他的两个儿子,连战连捷,曹军诸将都想乘胜攻破二袁,可就在此时,先前力主北进的郭嘉却力排众议,独进奇策,建议退兵。他为曹操分析了袁氏两兄弟之间的矛盾“袁绍的两个儿子,袁谭虽是长子,但袁绍更喜欢袁尚,袁绍一直为传位给哪个而犹豫,以至于在撒手人寰之际才草草决定让三子袁尚接位,长子袁谭对此一直心存不满,如果我们攻打,他们一定会联合抗击,如果暂缓用兵,他们一定会爆发内讧。”郭嘉建议曹操装作向南攻击刘表之势,“以待其变”。果然,曹军刚回到许昌,袁军生变的消息就已传来,曹操乘机回军北上,将袁谭、袁尚各个击破,二袁一死一逃,因为郭嘉的妙计,这一仗赢得既轻松又顺利。

  袁尚逃入乌桓,即现在的辽宁锦州一带,曹军诸将都说“袁尚已如丧家之犬,关外胡人不会支援他们的。如果再做远征,刘备必然会挑拨刘表袭击许昌,万一有什么变数怎么办?”此时的刘备经过数年的休养生息,在荆州刘表的身边又积聚了相当的实力,以曹操对刘备的了解,他有理由担心自己孤军远征之际,刘备会在背后发难。这时郭嘉又提出不同于他人的见解,“明公你尽管放心地去远征,留下一个空空荡荡的许都也无妨,我料定刘备无法给你添麻烦。不是刘备不想添,而是有人会代替您来阻止他,此人就是刘表。”在众人一片哗然声中,郭嘉详细地分析了平乌桓之役的可行性和重大意义,“胡人自恃偏远,现在必然没有防备,突然发动攻击,一定能够将他们消灭,袁绍对胡人有恩,如果袁尚还活着,他们一定帮忙,迟早是隐患。现在袁家的影响还很大,这个时候南征,如果胡人有行动,我们的后方就不安稳了。但刘表是个只知坐谈的政客,他自知能力不足以驾驭刘备,所以必然会对刘备有所防备。现在虽然是虚国远征,但一劳永逸,就再也没有后患了。”郭嘉的观点一针见血,曹操听罢茅塞顿开,立刻进兵辽东,曹军在白狼山奇袭乌桓主营,俘虏了20余万人,走投无路的袁尚投奔了襄平公孙康。

  曹操军到易城,郭嘉觉得推进的速度还是太慢,又进言道:“兵贵神速。现在潜力远征,辎重太多,行进缓慢,被对方有所觉察必然就要做防备,不如留下辎重,轻兵速进,攻其不备。”后来,这一战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兵贵神速、奇兵制胜”的经典战例。曹操在设置了一些撤军假象之后,暗中率领一支轻装精兵,在向导的带领下,突然出现在乌桓首领蹋顿王的背后,乌桓军士措手不及,首领蹋顿也被击杀。这次行军路况极端恶劣,沿途有长达二百里的地段干旱无水,当粮食吃光以后,曹军将士又不得不先后杀了几千匹战马充饥,才艰难抵达目的地。同年秋天,辽东太守公孙康带着袁尚的首级前来投降,曹操根据郭嘉的计策终于彻底平定北方,统一整个黄河流域以北地区。

  在从柳城回来的途中,因为水土不服,气候恶劣,再加上日夜急行又操劳过度,郭嘉患疾病去世,就这样,一个旷世奇才如流星一般陨落了。在曹操诸多谋士中,唯独郭嘉最了解曹操,并且两人关系亲密,犹如朋友一般,据载,二人行则同车,坐则同席,其亲密程度可见一斑。

  在严于治军的操营帐里,郭嘉有很多不拘常理的行为,但在偏爱他的曹操眼里,“此乃非常之人,不宜以常理拘之”。曹操手下有一位纪检官员,叫陈群,曾因郭嘉行为上不够检点,奏了他一本,但是,曹操一面表扬陈群检举有功,一面却对郭嘉不闻不问,不仅如此,曹操还暗地里为郭嘉一仍其旧的生活作风喝彩。在长年征战生涯中,曹操总是把郭嘉带在自己身边,以便随时切磋,见机行事。

  有史学家说,郭嘉是幸运的,只有曹操这种雄才大略的人,才敢于使用郭嘉这类藐视礼法的人,并把他引为“知己”,每逢军国大事,郭嘉的计策从无失算,曹操更是对年轻的郭嘉寄予了无限的希望,打算在平定天下之后,把身后的治国大事托付给郭嘉。

  郭嘉在曹操集团中的重要地位是无人可以替代的,甚至可以将曹操的戎马生涯,按郭嘉之死分为前后两部分,生前郭嘉帮助曹操统一了北方,在曹操先后剿灭吕布、袁绍及其余部的战斗中,郭嘉居功至伟。郭嘉死后,曹操除在西北与马腾、韩遂等草寇型军阀的战争中取得一些战绩外,基本上处于停滞不前的境地,赤壁之战后,更留下一个天下三分的无奈结局。对此曹操本人亦深有体会,不然他不会在赤壁战败后的退却路上,发出这样一声孤猿泣血般的哀叹:“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郭嘉是曹操最喜爱也是最得力的谋士,其深具通晓事理,足智多谋的资质,应该说,曹操之所以用兵如神,“仿佛孙吴”。其中因为有郭嘉为其运筹帷幄,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用曹操的话来说。便是:“平定天下,谋功为高!”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史事讲将1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