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水镜先生——司马徽

  司马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人,东汉末年名士,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有“水镜先生”之称。司马徽为人清雅,学识广博,有知人之明,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庞统等人,受到世人的敬重。

  司马懿和水镜先生的关系,准确来说他们只是同姓而已,并无亲属关系,司马姓是上古时期的大姓,司马懿的祖先是楚汉时期的司马昂,赵国将领,后来与诸侯攻打秦国,秦国灭亡之后司马昂被立为殷王,都河内。水镜先生则是颍川阳翟人,根据《重修太史庙记》记载,司马徽是司马迁的后代,司马迁有两个儿子,司马徽是司马迁长子的后代,所以司马懿并非司马徽的侄子。不过虽非侄子,但是在东汉时期,司马家族并不庞大,所以二人的家族应该也有来往,司马懿的祖父司马儁曾是颍川太守,颍川正是司马徽的家乡,所以司马徽是见过司马懿的。

  水镜先生推荐徐庶、卧龙、凤雏,是因为他对他们有所了解,都说这三人是司马徽的徒弟,司马徽善于结交好友,在刘备马跃檀溪后,遇到司马徽,司马徽便向刘备举荐诸葛亮和庞统,说二人得其一便可得天下。那有经邦济世之才的司马徽,为什么不愿施展才能为时所用,不出山呢?首先一个原因,是因为司马徽年事已高,若想长寿安康,必先要保证自己无忧,他在山林之间,不为凡是所扰,自可增加自己的寿命,如果出入红尘,出山辅助,无论是辅助哪位君王,都毕竟忧心忡忡,也将使用阴谋诡计,这些都是水镜先生不想的,所以退隐红尘,活在山清水秀之间,也是对自己的负责。

  司马徽精通经学、奇门、兵法、道学,荆州名士庞德公称他为“水镜”。《世说新语·言语》记载,凤雏庞统初闻司马徽在颍川,便长途跋涉两千多里前去拜访,到了颍川,路经一桑叶园,见司马徽正在采桑。庞统在车上对司马徽说:“我听闻大丈夫处世,应当穿金带玉地位显赫,哪有屈才压抑洪流般的力量,而去做执丝养蚕妇女的事?”司马徽说:“您暂且下得车来,您只知走捷径比较快,却不考虑失去方向而迷路,往日伯成子高宁可从事农务耕作,却不羡慕诸侯的荣耀,孔子弟子原宪宁愿居住在贫寒之家,也不愿住官宅,哪里非有居住在豪华的房屋里,外出骑坐肥壮的马,数十侍女伺候,才是与众不同的道理呢,这正是尧舜贤人许由、传说高士巢父感慨之因,淡泊名利的叔齐、伯夷感叹之由,就算有吕不韦那样的高官爵位,齐景公那样的财富,也是不值得人去尊敬的。”庞统说:“我出生在偏远边陲之地,很少听闻大义大理,只知若不叩击一下洪钟,敲打一下擂鼓,那就不知道它们的声音响亮。”司马徽说出这一番话,表明他早就看透了政治官场,即使有吕不韦一样的爵位,齐景公一样的财富,他也无动于衷。

  《司马徽别传》中记载,刘表曾经也拜访过司马徽,司马徽知道刘表性格阴暗,必定害善人,所以缄口不言,不论时势,刘表回去后,认为司马徽名过其实,和普通人没什么区别。而刘备也曾拜访司马徽,希望他能出山相助,司马徽立马推荐诸葛亮和庞统给刘备,自己却独善其身,诸葛亮出山时,司马徽曾说:“孔明虽得其主,不得其时”,证明他早就看透了时势,却不给孔明点出,无非就是让自己得以安生。后来,刘琮投降曹操,司马徽被曹操所得,但不久后就病死了,如果他不死,还真有可能被曹操所用,因为这次他推无可推了。

  司马徽在乡间隐居时,从不在背后说别人坏话,不论别人的好恶,别人问他什么,都说“好”。有一次,邻居的一头猪丢失了,非说司马徽家的猪就是他的,司马徽二话没说,就将猪给了邻居。不久,邻居找到了自己的猪,便把司马徽的猪还给他,还磕头道歉,司马徽不但没怪罪,反而感谢来人送猪归来,所以明代时,司马徽被称为“好好先生”。

  司马徽的学生在《三国志》中,比较有名的诸葛亮与徐庶、石韬、孟建、崔州平等,诸葛学有大略,志向高远,司马徽也赞赏他的才略,把他与庞统并列看待。庞德公子庞山民与徐庶、石韬、孟建等都入魏,庞山民任黄门吏部郎,徐庶御史中丞、石韬典农校尉、孟建征东将军;诸葛亮追随刘备,庞统首先担任了周瑜的功曹,后来追随刘备战死,是入蜀的主要谋士,蜀国先生学生中,向朗品德最高。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史事讲将1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