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明朝宗室,明太祖朱元璋嫡长子,明惠宗朱允炆之父,生于太平陈迪家,朱元璋称吴王时,立朱标为王世子,随宋濂学习经传。自幼受到悉心教导,太祖对他寄予厚望,多方培养。立为皇太子,正式确立了他为接班人。朱标天性仁慈,对兄弟十分友爱,秦王朱樉、周王朱橚及晋王朱棡等曾多次有过,朱标从中调护求情,使他们免受责罚,在诸王中威信颇高。洪武二十五年病逝,八月附葬孝陵东,谥“懿文”。建文元年追尊孝康皇帝,庙号兴宗。燕王朱棣靖难之役称帝后复称懿文皇太子,南明弘光元年明安宗朱由崧复上庙号兴宗,谥号和天敬道宪懿勤敏淳文度武明仁慈孝康皇帝。
朱标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长子,他出生时,朱元璋正在打天下。13岁时,他才被封为太子,开始了他长达二十五年的储君生涯。相对其他25位皇子来说,他最了解自己的父亲,看着自己的父亲一路走来,风风雨雨。他理应是明朝第二代皇帝,可惜他苦苦等了30多年,最后还是带着一身的无奈和哀怨离开了人世。尽管在世时,在26个儿子中,他并不是朱元璋最佳人选。
朱标身为太子,虽然不被朱元璋看好,但是也曾经帮助朱元璋管理过朝政,在这期间,他虚心纳谏、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力求能文治天下。只不过他所信奉的亲民政策,在很多时候与依靠戎马打天下的朱元璋相斥,所以朱元璋更喜欢英勇善战的二儿子朱樉。从另一个角度去看,朱元璋之所以喜欢权力欲望极强的朱樉,一度想立他为太子,可能和朱元璋自己的出身有很大联系,朱元璋出身平民,喜欢打仗。正所谓:“伴君如伴虎”,针对生活在皇帝身边的人来说,一朝君子一朝臣,要想保全自己,就得会察言观色,见风使舵,宦官们更是信奉这句话,即便是皇帝的儿子,这句话也不无道理。
朱标自然也懂,可惜他为人较正值,很反感父亲对朝臣们的酷刑,常谏劝,这点和仁慈善良、以德行天下的马皇后不谋而合,所以年轻时的他虽然做了不少让朱元璋大怒的事情,不过那个时候有马皇后从中调解他们父子之间的矛盾,所以父子关系还不算太差。国事上有左右丞相李善长、徐达辅佐,也没什么大差错。但是在马皇后病逝之后,他的处境便岌岌可危,很多次都差点丢掉太子之位。久而久之,饱读诗书的朱标似乎也看透了父亲的心思,他渐渐学会了保护自己。有一次他又惹得朱元璋大怒,当他感觉朱元璋想杀他时,他假意不小心,露出马皇后的画像,朱元璋的怒气顿时烟消云散。从这点可以看出,朱标也算聪明,他深知朱元璋和马皇后患难与共,感情深厚,在关键时候,他借助朱元璋对马皇后的感情让自己逃过一劫。
从史书上看朱标很关心自己的兄弟,常常为犯了错误的兄弟求情,不管如何明初的藩王势力已经越来越大,威胁了朝廷安全,朱标可能会顾及兄弟情义,但是不会不出手打击藩王势力的。也许在这样的条件下,朱标出于对北方的防务,对燕藩没有动大手脚,朱棣可能成为为大明镇守北疆的一员猛将,以朱棣极深的城府也绝不会去自己找死,明史中不是记载蓝玉曾经跟朱标说过,燕地有天子之气,而燕王也异于常人,望太子审慎一二。而朱标却说,燕王事我甚恭,决不会有异心。可见朱棣行事之谨慎,是不会蠢到逼着朱标来杀他的。如果朱标不死,朱棣也就不会打着奉天靖难的旗帜去夺取侄子建文帝的江山。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