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谷,或称高榖,字世用,江苏东台人,明朝大臣、内阁首辅。进士,初选庶吉士,授中书舍人,迁翰林侍讲、侍读学士,转工部尚书,累进少保、东阁大学士。历仕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五朝,为官廉谨,处事公允,后因年老而致仕,归乡后仍简朴如初。年七十,成化初年,追赠太保,谥号“文懿”,有《高文懿集》等传世。
高谷,先世居河南怀庆,其家世代业儒,先祖在北宋末年南渡,徙居扬州。扬州陷,迁居泰州丁溪场,元末时曾移苏州,明朝建立后,复返故里。自幼聪慧,承家训嗜读不倦,且资质厚重,举止端庄,十岁入县学,成庠生,十五岁中举,二十五岁登进士第,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又授中书舍人。
仁宗即位后,改授高谷为太子春坊司直郎,旋即调任翰林侍讲学士。英宗朱祁镇即位,由内阁首辅杨士奇荐拔,高谷与苗衷、马愉、曹鼐四人均充任翰林侍读,成经筵,为英宗讲读经学。修《明宣庙实录》,升翰林侍读学士,以侍讲学士职进升为工部右侍郎,入内阁参与机务。
瓦剌犯境,英宗朱祁镇轻信宦官王振,率数十万大军亲征,结果于土木堡一役全军溃败,王振被杀,朱祁镇被瓦剌俘获,历史上称为“土木之变”。消息传来,朝野震惊,高谷支持兵部尚书于谦抗击外故,同时拥立朱祁镇的弟弟、郕王朱祁钰登继大统,是为代宗。高谷升任工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仍掌阁务。
此时,于谦击退了瓦剌的侵犯,加之瓦剌内部矛盾激化,瓦剌太师也先后数次表示修好,愿意赎放英宗。这使代宗十分尴尬,八月诏议,因代宗态度不明朗,朝廷久议不决,此刻高谷十分清醒,他坚定了遣使迎驾的主张,并提议大臣赵荣可担此任。
英宗赎还将至京,代宗不愿张扬,具礼甚薄,群臣不敢擅议,惟高谷直言不讳,力主“礼宜从厚”。当时有一位叫龚遂荣的千户,出于忠诚,投书高谷,亦主张厚礼迎驾。高谷遂将此信遍传朝臣,并教训他们说:“一介武夫尚知此理,况公卿乎?”事传代宗,代宗甚怒,追查此事。高谷挺身而出,出示书信,并力陈自己的主张,举唐肃宗迎上皇故事,请代宗效行。帝不纳,亦不深罪高谷,逮龚遂荣,未几亦释,英宗归銮,被奉为太上皇,置于深宫。代宗“易储”,废黜英宗之子、太子朱见濬,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皇太子,代宗为达目的,在事前事后厚贿群臣,高谷不能阻止此事,也被加授为太子太傅,享双俸。
与阁臣陈循总裁编修《环宇通志》,晋谨身殿大学士兼东阁大学士。他与阁臣王文不和,屡次请求解预机务,代宗不允。代宗病重不能视事,英宗在石亨、曹吉祥等文武大臣的拥戴下,突然夺宫升殿,废黜代宗,此为“夺门之变”。
英宗复辟后,对景泰时期的阁臣进行了清算,陈循、王文等或被诛杀、或被流放,抗敌功著的于谦也被斩于刑场。时高谷已年逾花甲,早在景泰年间因内阁王文挤兑,就已萌退意,自己又是景泰重臣,英宗虽未罪己,但也不敢再恋相位。于是上书英宗,请求告老,英宗阅书,对左右大臣说:“谷在内阁议迎驾及南内事,尝左右朕,其赐金帛袭衣,给驿舟以归。”于是恩准致仕,并赐金帛袭衣,安排驿舟,不久后又赐敕奖谕。
这篇“奖谕”十足耐人寻味,文章前半部说了一通高谷“以智识文学,执经事朕”、“怀旧之私实有切于朕意”之类情谊话。后半部话锋一转,云:“卿之归也,日与亲戚故旧徜徉邱园,展契阔之深怀,道朝廷之盛事,清风高致,足以励廉而革贪;盛德雅望,足以敦化而善俗,则卿亦永有终誉焉。”柔言中隐含威胁,其实是警告高谷归里后言行小心,否则,就谈不上“永有终誉”。
高谷归后,隐居故里,绝口不谈景泰至天顺初年的朝廷变故,后来高谷在东台逝世,终年七十岁。成化初年,尚书姚夔进言“高谷进退有道,始终不渝,宜加赐救”,明宪宗乃赠高谷为太保,谥号“文懿”,祀于乡贤祠。
高谷入阁,清廉正直,持议公正,且不避权要,遇事无偏私。给谏林聪因忤重臣,被构罪廷讯,欲论重辟。从南直隶视察灾情回都,闻讯竭力营救,独陈其冤,使林聪获赦并官复原任。大学士陈循因自己的儿子未能中试,遂攻讦考官刘俨、黄谏等人阅卷不公,高谷受命复阅,力言刘、黄无私,且仗义执言云:“贵胄与寒士争进,已不可,况不安义命,欲因此构考官乎?”
高谷又以荐贤任能,提掖后进为任事,先后两次主顺天乡试,皆称得人。曾上以此为疏主张内外诸司应惟贤是用,又说经筵日讲,关系圣德,荐大理卿陈询、学士吕原、中允杨鼎、左都御史王文、大理卿萧维桢、司业王恂等人入选。后王文入阁,余皆鼎侍经筵。又荐翰林修撰商辂、彭时入阁,二人后为明宪宗时名臣。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