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2024年8月的上海,烈日炙烤着这座遍布摩天大厦的国际大都市,酷热如同一条无形的绞索,紧紧地勒在每一个人的脖子上。往日熙熙攘攘的街道,如今仿佛被无形的手按下了暂停键,车辆与人群稀疏地穿梭,所有的声音似乎都被厚重的空气吞噬。
繁华的陆家嘴金融区,此刻被浓重的阴云遮蔽,平日穿梭不息的行人也失去了往日的匆忙与生气,仿佛每个人的脚步都变得沉重无比。
2024年,这注定是中国金融市场不平凡的一年。股市在短暂的反弹后,随即陷入了阴跌不止的泥潭,投资者信心崩塌,市场交易量锐减,指数一路走低。
尽管官方媒体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基调,频频发布关于经济复苏的正面消息,号召大家对市场保持信心。然而,在网络的另一端,自媒体和社交平台上却弥漫着截然不同的吊诡气氛。
陆涵钧刷了一眼手机,看到几个财经大V的最新推文。
“这一切究竟会走向何方?”陆涵钧看着窗外的城市,心中无数次地问自己。陆涵钧站在位于陆家嘴的办公大楼里,透过落地窗俯瞰着这座曾经充满活力的城市。
他的手中握着一杯已经冰凉的咖啡,眼神空洞而疲惫。眼前的城市景象与他心中的失落交织在一起,让他感到一种无法摆脱的沉重。烈日的光线刺眼地反射在对面的玻璃大厦上,映照出他的倒影——一个身着藏青色POLO衫、神情凝重的中年男人。
玻璃幕墙折射出的光斑在他的脸上闪烁,他一瞬间恍惚,仿佛看到了多年前那个意气风发、刚刚进入证券行业的自己。如今,这座城市依旧繁华,而他却已被沉重的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
他无意识地摩挲着咖啡杯,指尖感受到的冰冷与他的心境如出一辙。街道上偶尔有行人经过,脸上的表情要么是焦虑,要么是茫然,仿佛每个人都在等待着什么,但又不确定会等来什么。
陆涵钧感受到了他进入证券行业二十年来从未有过的巨大压力。作为吴信证券的资深保荐人,他的工作环境在这一年变得异常艰难。
吴信证券是一家中型上市券商,在市场上名声也很不错,但近几年内部合规问题频发,尤其是在金融监管日益严厉的背景下,吴信证券也逐步显现出难以遮掩的败相来。
八月底的一个下午,整个上海滩都笼罩在低气压的闷热中,窗外的蝉鸣声烦躁地响着,仿佛预示着不祥的征兆。陆涵钧正准备走进公司高层的会议室,向董事会汇报远景材料并购案的最新进展。
尽管公司办公区的空调开得很足,但他依然感到一股燥热的压迫感,额头上冒出了细密的汗珠,手心也微微出汗。他握着文件夹的手指紧了紧,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
就在他准备推门进去会议室的时候,手机忽然震动了一下,陆涵钧低头看了一眼,屏幕上显示的是一条来自上市公司金海热力董秘的消息,内容简短而扎心:“陆总抱歉,远景项目经董事会讨论,最终决定终止重组。”
看到这条消息,他的心脏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几乎停止了跳动。文件夹似乎变得异常沉重,仿佛要从他的手中滑落。他站在会议室门口,胸口传来一阵剧烈的压迫感,仿佛空气都变得稀薄起来。
他深吸了一口气,试图平复内心的波动。他用力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勉强调整了下心态,迈步走进会议室。公司高层已经悉数到场,每个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陆涵钧感到背后涌起一股无形的压力,仿佛所有人的期待和质疑都压在他的肩头。
陆涵钧努力保持着镇定,打开了笔记本电脑,他知道,这个会议室内的每个人,尤其是董事长,都在等待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而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将失败的消息尽可能委婉地传达出去。
然而他还没来得及开口,董事长就冷冷的开口问道:“陆总,听说远景的项目停掉了?”陆涵钧甚至还没来得及打开PPT,董事长就直击要害。“我们本来寄希望于远景这个项目能做出来一个行业标杆,现在看来,是彻底没戏了。”
陆涵钧抬眼看了一眼董事长,对方的眼中没有一丝波动,语气冷漠得像是在宣判一个已经注定的结果。陆涵钧坐在会议桌的最顶端,感到所有人的目光都如同利剑般齐刷刷的刺向自己。
他试图开口解释,但舌头却像打了结一般,“是的,董事长,我们已经尽最大努力了,但……”他的声音渐渐低了下去,他意识到没有任何解释能够平息高层的愤怒。
会议室内一片沉默,压抑得让人难以呼吸。十几秒钟的沉默仿佛过了几个小时,终于,董事长用手指敲了敲桌面,声音轻微却充满了威胁的意味:“希望你们五部能尽快找到一个新的项目,否则……可能需要做出一些调整了!”
这句话像一把重锤砸在了陆涵钧的心头。他深知这“调整”意味着什么。在这家注重KPI的公司里,失败的代价往往是沉重的。他不敢再多说什么,只能默默地点了点头,心中感到一阵压迫感,连呼吸都变得困难。他收拾好文件,匆匆退出了会议室,赶紧逃离这个令人窒息的空间。
疫情解封以来的这一年多时间里,陆涵钧确实过得憋屈,因为远景材料项目已经是陆涵钧和他领导的投行五部连续第三个倒在黎明前的项目了。
首先是“大洋文化”的跨国并购案,陆涵钧为这个美国的头部影视制作公司项目耗费了一年多的时间,亲自带队考察、谈判,甚至多次飞往好莱坞与资产方洽谈细节。
然而,就在交易即将尘埃落定之际,监管政策突然收紧,政府明确禁止国内企业进行大规模的海外资产收购,特别是涉及影视文化这一类的轻资产项目并购,最终导致项目终止,整整一年全部门的努力化为乌有。
紧随其后的,是“华辰环境”收购“楚能科技”的计划。楚能科技是一家在新能源储能集成领域崭露头角的企业,过去一年实现了1个多亿的净利润,且未来订单极为充沛。
陆涵钧作为华辰环境的上市保荐人,强烈建议从事环保设备制造业务的华辰股份收购楚能科技,以通过这个并购实现公司向新能源储能领域的战略转型。
华辰环境的大股东对这一建议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因为楚能科技不仅盈利能力强,还拥有业界顶尖的技术储备,能够为华辰环境的市值增长带来巨大的动力。
更为关键的是,华辰环境的实控人甚至愿意通过转让控制权的方式来促成这次并购。然而,正当双方即将达成协议时,监管层突然宣布,所有跨界并购项目一律暂停审批。无论是通过现金收购,还是股权置换,所有涉及跨行业的并购都被严格禁止。这一突如其来的政策变化让整个项目被迫终止。
陆涵钧深知,这一失败不仅让楚能科技的上市计划胎死腹中,也让老客户华辰环境错失了一个关键的转型机会。而他自己,在董事会面前承诺的未来,也因为这个突如其来的政策调整而变得黯然失色。
这三个接连失败的并购项目不仅让公司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也让陆涵钧在公司内部的地位大跌。他原本信誓旦旦地保证这些项目会成功,但现实却狠狠地打击了他。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