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复习复习吧。来重新整理这个世界究竟是如何发展、演变的。
《星之锚》的世界观历史背景构建,主要由伽利略点的故事进行叙述。如同前面所述,目前只有一部背景小说和两部漫画,并不足以完全整理出全部的剧情。
目前已知的剧情中,整个伽利略点的故事是围绕着苏联物理学家弗拉基米尔·瓦伦蒂诺维奇·亚历山德罗夫的失踪展开的一幕波谲云诡的推理剧。(注:这是史实)
故事是如何收尾的目前尚不清楚。但有一点十分明确,就是伽利略点的故事结局直接改变了苏联的命运。
但《星之锚》与我所知的世界的分歧点,甚至还要在伽利略点的故事之前。
具体来说,这个世界的阿卡迪斯特鲁伽茨基与鲍里斯斯特鲁伽茨基所创作的《路边野餐》,并非我所知的世界中那样是一部伟大的科幻小说,而是一部更加伟大的纪实改编小说。
注意,并不是小说《路边野餐》的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两者是完全相同的。
改变的,仅仅只是小说的性质。
《星之锚》的世界中,阿卡迪斯特鲁伽茨基与鲍里斯斯特鲁伽茨基之所以能够写出《路边野餐》,是因为他们是这一事件的亲历者。他们的小说之所以被审核了超过8年,并不是像我所知的世界那样是因为无聊的文化审核,而是因为虽然小说中做了偏向负面的改编描写,但其中涉及的内容全部都是真实的。并且,与小说不同,人类对于它们非但不是一无所知,反而研究颇深。
小说中别名“索索”的永续电池,其本质就是能够不断释出零点能的卡西米尔动力机关;小说中的“死亡之灯”,其实就是被预设成放射物创造的纳米机器覆盖的普通仪器;小说中能够使人身体状况变好的“手镯”,其实是某种装入纳米机器的有着“空虚”内层结构的以未知方式控制的单元;小说中能够凭空装入物质的“空虚”,也将在《这里有着世界的全部》游戏开篇一年后被破解出来。
那么,作为《路边野餐》故事核心中的核心,那被视为万能的许愿机的“金球”到底是什么呢?
它的本体,正是一台完全体的大型希尔伯特空间投影装置。《路边野餐》中所有的奇特的物品都由它创造,为它的运作服务。
阿卡迪斯特鲁伽茨基与鲍里斯斯特鲁伽茨基将其定义为“万能的许愿器”,可以说既对也不对。
“金球”能够制作卡西米尔动力机关产生无穷的动力,能够通过费因曼机制构建所有的物质,能够通过复制纳米机器建造所有已知的东西,能够引发高维度希尔伯特空间投影效应创造各种神奇的现象。
如果人类能够掌握它,确实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能够完成绝大部分俗世愿望的许愿机。毕竟,它能够创造几乎一切的能源与材料。
但是,人类自身所不能想象的东西,终究不能包括在人类的愿望中。
而且,人类虽然对其有着很深的研究,却终究没有能够完全掌握它。
与《路边野餐》的小说剧情不同,“金球”出现在地球上时,引发的某些现象引起了全世界所有国家的注意。因此,后续没有任何一方能够向其它国家隐瞒它的存在。故而,对于“金球”的研究最终在各国协调下成为了一个最为重要联合国项目。
为了这个项目,联合国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实验室,其名为“图灵实验室”。但其实早期大部分时间内,这个实验室都没有得出任何成果。“金球”既无法被任何探知仪器透视,也无法被以任何方式拆解。它就这么被存放在那里,任凭所有人研究都不为所动。人类几乎对其一筹莫展。
但转折终究还是出现了。
在伽利略点故事开始的8年前,图灵实验室的一个简单的尝试,发掘出了惊人的结果。
那是一名信息科学家在自己退休前的一次聊胜于无的偶然尝试中发现,“金球”对特定的音乐会做出某些反应。于是他开始尝试以音乐为“金球”编程。然后,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
“金球”依照着被编入的程式运作,分离出了一个银色的球体。
这成为了最为关键的突破。
在后续的尝试中,信息科学家们发现有十二种不同的编程方式引起了“金球”的同类型回应。最终,“金球”再度自我分离成十二份。
顺便一提,那位最早做出这一尝试的信息科学家的名字,叫做克劳德·埃尔伍德·香农。
当然,“金球”的自我分离并不能够使其被使用。但既然知道了能够被编程影响,突破口就有了。
既然从人类这边无法使用,那就反过来思考,从“金球”这边下手。
于是由英国海军部牵头,图灵实验室迎来了一批全新的科学家,以那十二种被证明有效的编程方式,为这些“金球”的分离体编制人工智能,以期能够对这些“金球”的分离体进行控制。这一计划,被命名为“锚定点计划”。
顺便再一提,“锚定点计划”的总师的名字,是约翰·麦卡锡。
他们成功了。
被编入人工智能的“金球”分离体终于变得能够被人类使用了。由于此计划名为“锚定点计划”,因此这十二个金球的分离体,也被冠以了“锚”这样的名字。同时,由于“金球”本身被认为从外太空而来,故而人类以古代观测到的群星的基盘,黄道十二星座为其命名。
这之后,通过对这十二支“锚”的更深入了解,人类开始尝试自己制造希尔伯特空间投影装置。
这一过程可想而知地极度不顺利。一直到了关键的时刻,伽利略点故事结束,这一项目都进度有限。
再一次的突破于千禧年之后到来。
使用十二支“锚”中的八支作为计算工具,杨-米尔斯存在性和质量缺口的问题被以十分戏剧性的方式解决。作为成果的杨-米尔斯规范场标准变换运算的确立,为人工制造希尔伯特空间投影装置扫除了最后的障碍。
在《星之锚》的世界观中,那是一段被称为“第二个黄金时代”的时期。(注:第一个是1900年至1925年)
虽然不如第一个黄金时代那么璀璨夺目,但这第二个黄金时代,最终带来了材料学与能源的革命。位于西太平洋和西大西洋的两座登天之梯,环绕在赤道的处于地球同步轨道的环形永久空间站“世界环”,建造中的月面基地与五座地月拉格朗日点永久空间站,都是这第二个黄金时代的产物。
这个时代的人类,辉煌得令人心驰神往!
以上,就是游戏以及设定集中,对于至牛顿点为止的故事背景历史的大致梳理。
_
现在,回到游戏本身的设定里来。
首先,在游戏设定中,“锚”的全部自律化管理AI都是少女。这是因为“锚定点”计划是由英国海军部牵头的,而英国海军习惯性地将其视为武备。众所周知,英国海军的武备依据惯例,使用的是阴性词汇。这本来只是习惯,却被“遗传”到了所有“锚”的自律化管理AI上。
其次,由于Aquarius是在伽利略点末期坠海遗失的,所以Aquarius的自律化管理AI并不知道杨-米尔斯规范场标准变换运算。所以游戏中的早期那段时间里,我们的主角的“锚”进行高维度希尔伯特空间投影时就和曾经的“金球”一样,几乎是完全不可控的。
最后,Aquarius的自律化管理AI超可爱的!
当我发现自己身处《星之锚》世界的牛顿点时,我甚至一度也对Aquarius产生过一些想法。但一是我“苏醒”时,剧情已经发展到不可能那么做了。二则是,我绝对不能这么做,绝对绝对不能允许!
Aquarius的自律化管理AI,形象是水蓝色长发的10岁左右的少女。超级超级可爱,是所有玩家心目中理想的“女儿”。
在“锚”的角色投票中,排名第二。仅次于Gemini那以双星黑洞的冕与视界为名的“白冕”与“黑冠”姐妹。
不是Aquarius不行哦,我觉得是Gemini那一个选择两种享受的情况太犯规了!
啊啊啊啊好想亲眼看看Aquarius的管理AI啊!
我是认真的,我一直都是认真的哦。
不知道原作男主会给她取什么名字呢?一定要非常非常可爱才行啊!
现在,姑且称其为小Aquarius吧。
游戏原作里,小Aquarius的名字为了加强玩家的代入感,是直接交由玩家取的。完完全全就是照着养女儿的模式来做的。
或者说,培养小Aquarius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内置游戏,一个内置的美少女养成游戏。
小Aquarius实在太耀眼了!
刚苏醒时,就只是乖巧懂事但对人类世界的行为和道德准则完全没有认知的可爱孩子。在原作男女主的照料下越来越理解人类,接近人类。从一开始被玩家评价和男女主一起好像一家三口,到后期宛如在信息空间中新生的稚嫩女神,每一个形象都是如此动人心魄般的可爱高贵!
在最终决战时,小Aquarius将自身投入全部的五座地月拉格朗日点空间站,以全球无线网络突破语言表达的限制将整个世界所有的人类文明并联在一起。
那段在群星的背景下,水蓝色长发的少女双手捧起漆黑的宇宙背景下繁星点缀之中的蓝色地球的意象CG简直震撼人心!
此章标题为“水瓶座之日”。
从这一刻起,游戏的副标题从“童年的终结”,变更为“再见,永远的故乡”。
直至这一刻,方才明了《星之锚》这个IP名的含义,才能理解为何这个游戏名为《这里有着世界的全部》。
Aquarius所代表的,正是人类步入星空前需要拔起的那最后的一枚星楔,将人类锚定在地球上的那最后一支锚。
星辰闪耀,万物成长。
人类迈向群星的道路,在拔锚的那一刻正式开启!
那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的道标,人类最初的理想,人类最终极的浪漫。
那是我绝对不可以干涉的领域。
我确实有想过改变游戏里某些人物的结局,但是绝对不能改变游戏的真结局。
要是影响了这一结局,我哪怕死上一万次都赎不了罪!
人类必须仰望星空,唯有那片辽阔无垠的星之海,才是人类最终的归宿。
这一切是主角完成的,所以我绝对不能对主角和Aquarius构成任何阻碍。
不要说我“苏醒”时就已经错过,哪怕有机会也不行。Aquarius绝不是我这种人可以染指的对象!
所以,我必须寻找别的手段,寻找别的方法。
事实上,它确实存在。不是存在于游戏本体的内容,而是存在于游戏的设定集中。
我如今,正身处开往海南岛的船只上。
在暂时只有在设定集中出现的背景里,那是伽利略点的尾声。某种程度上,据说也是Aquarius会被遗失在曾母暗沙人工都市区海域中的诱因。
在那里,有着游戏中完全没有被提及,原则上也不会影响到游戏结局的那唯一的一个破局点。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