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 意料之外的主考官

  范……范伟?

  郑光一直到卷子发到自己面前的时候还晕晕乎乎的,这个情况太过于让人感到震惊以至于郑光还没有接受这个真相,那个和自己把酒言欢的忘年之交居然就是苏州府的知府?这百万生灵的父母官?之前的一切,之前的全部,到底是什么情况?

  郑光直直地盯着范庆看,使得范庆也感受到了这股目光,一看之下,不由得乐了,那不是自己的小兄弟吗?朝着郑光眨了眨右眼,范庆转过身去,再次用威严的声音宣布考试的规矩和考试时间:“由于外界情况不稳定,本官与学政商量之后,决定将此次府试考试时间缩短为一天,只考一场,本官也为你们准备了六份考题,保证你们前后左右拿到的试卷皆不相同,有别样心思的人趁早收起来,一旦发现,剥夺终生考试权!”

  郑光没在意后面的话,前面那眨眼,就让郑光吐槽不已了,这……这分明是恶意卖萌啊!你……你身为一府知府,居然……居然这样……罢了,先考试,考完试再与你计较!

  郑光不在意,不代表别的学子们不在意,当然他们也是有区别的,少部分学生对范庆缩短考试日程感到不满,估计是觉得自己无法一次被取中,想通过后面两场拼一拼运气,结果范庆直接废掉了后面两场考试,让他们感到不满,便叫嚷起来。

  更多的老司机则是对范庆出了六套考题感到绝望,本来大家把前后左右打点好准备互相支援,一起通过考试,结果你不按规矩出牌,六套考题,这叫大家如何愉快的飙车作弊?科举考试在满清才有了定制,而在大明,尤其是童子试,更多的还是看知县知府等人的自由发挥,所以范庆此举,并不违背大明的科举原则,自然这些打着作弊小心思的老司机也不敢说三道四。

  前面一群自以为占着理的人大声的抗议,被范庆一声怒喝吼的没脾气:“国家艰难,东南不安,府试集结大量人力物力,极易被倭寇骚扰,此乃权宜之计,已被朝廷认可,再有喧哗者,打出考场,三年不得考试!”

  在考场上,知府对考生有绝对的生杀予夺大权,说不让你考就不让你考,那些考生缩了缩脖子,一句话也不敢说了,只好带着忧虑开始对面前的考题作答。

  郑光拿到的卷子上,第一题四书题是一道中规中矩的题目——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这句话郑光很熟,六岁就读过,出自《论语·泰伯》中孔子称赞尧的名段,其实也和歌功颂德差不多,称赞尧帝的丰功伟绩,意思也就是就此发挥,写一些称赞尧帝丰功伟绩的文章,注意不能离开四书五经的范畴,也就可以了。

  毫无压力,郑光开始在稿纸上打草稿,写完之后,以标准的馆阁体誊抄在卷纸上,认真谨慎是郑光的性格,绝对不小视任何人和任何事,什么事都要保证自己做到最好,这样才不会因为某些小小的失误而遗憾终生。

  顺利的解决了其余题目之后,郑光抬头看看天色,高度集中精力之下,却未发现时间已经到了午后,今日的太阳有些温和,午后最热的时候,也挺暖和,没让人觉得难受,正是考试里最好的天气,就算是没抢到好位置的人也能接受,摸了摸肚子,郑光又觉得有些饿,于是便决定边看最后一道八股问题,边吃午饭。

  从食盒里拿出了稍微有些冷掉的烧卖,就着一些水开始吃,虽然冷了有些影响口感,但是这并不妨碍烧卖本身的味道,比起那些干巴巴而没有味道馒头大饼,这是最好的食物了,幸好这是府试不是乡试会试,否则一考就是七八日,考得头晕脑胀,还什么热乎的都吃不到。

  一天而已,撑下去没关系,郑光吃着,看向了最后一道重要的八股文题。

  不以规矩。

  出自《孟子》中的《离娄章句上》,郑光只看一眼便看出了这句话的出处,然后便寻思开了,严格意义上来说,这道题也算是截搭题的一种,但是相对于那些光怪陆离的无情搭,这道题目还算是讲了人情的,并不算太难,甚至于郑光都有些惊讶,在苏州府这样考生水平素质极高地区使用这种较为简单的题目,是不是太过于温和了?

  按照唐顺之的说法,整个南直隶的府试题目的难度都是地狱级别的,少数还有噩梦级别的,原因无他,只是考生太多,水平素质更高,加上本朝洪武初年所发生的“南北榜”事件,使得大明朝廷上下达成了共识,东南地区的官员们都刻意的增加了这些地区考试的难度,以平衡文化差距较大的南北之分。

  但是这一次是怎么了?难度如此之低?所有题目都中规中矩,没有出现偏题怪题,甚至于这个难度还不如县试的时候所出的那道无情搭,到底是什么情况?

  不过既然这道题目出了,不写白不写,郑光不相信自己是钻了空子,正好拿到了简单级别的卷子,所有六套题目的难度一定是一样的,否则范庆这个知府就别想做下去了,口水都能淹死他,自己也会面临及其不妙的境地,范庆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规矩而不以也,惟恃此明与巧矣。

  简单的题目,自然不难,破题破的也很轻松,一念至此,郑光吃光了烧卖,迅速净手,然后拿起笔就开始打草稿——夫规也、矩也,不可不以者也;不可不以而不以焉,殆深恃此明与巧乎……

  大明朝写八股文的字数要求不高,最多也别超过五百字,否则就会落了下乘,文章以短小精悍为最佳,再说了,考官都是真正的官员,寻常事物也繁忙,看那么多的文章,也会产生疲劳感,适当缩短文章,使之更加紧凑,容易得到考官的好感。

  郑光觉得没有必要在考试里做出头鸟,把文章写得锋芒毕露,这样只会在无根基的时候就做出头鸟,那结果自然不言而喻,无论是自己还是前任,郑光总是习惯于隐藏锋芒,把实力全部隐藏起来,在没有足够把握的时候,不能贸然出头,否则下场会很不好,中国人从古至今都更赞扬“中庸之道”,以至于出现一个改革家,都像是异端。

  中庸之道是大明帝国治国的基本思想,那么,为国选材的科举考试自然也把持着这样的思想,官员们也都把持着这种想法,他们乐于见到后辈们继承他们的衣钵,混日子,得过且过,绝对不愿意看到锋芒毕露的热血青年搅乱这一池浑水。

  一片八股文,郑光写了四百余字,中规中矩,中正平和,完全按照圣人思想所写,没有自己的东西在里面,再挑剔的考官也找不出这篇文章的缺点,虽然不太可能出彩,不过绝对是没有问题的,就看范庆怎么处理了……想到这里,郑光又把目光投向了范庆所在地,私下里贪杯好酒的“范伟”,此时正端正地坐在桌前,拿着一本书在看……

  一定要找他讨个说法!

  郑光完全不在意他的知府身份,或者说下意识的不在意。

  使用标准字体把文章誊写完毕,看着工工整整的卷面,标准的如同印刷一般的字体,郑光自己都对卷面表示满意,再次检查了一番,确保没有任何错误之后,郑光看了看天色,大约是下午三四点钟的天色,按照本次考试的要求,交了卷子就可以回去等消息了,不过考场里目前还没有别人交卷,郑光觉得第一个交卷似乎不太好。

  以前考试的时候,郑光也从未第一个交卷,总要等到有人交卷了,自己才跟上去,这样可以不那么引人注目,不过吃完了食盒里最后的酱肉之后,却还没有人交卷,眼看着夕阳西下,郑光绝对不想挑灯夜等,于是果断打理了一下自己,站起身子,众目睽睽之下拿起卷纸走到范庆面前,双手递上考卷:“学生郑光交卷。”

  范庆饶有兴趣的看着眼前明明知道自己是范伟还一本正经的小兄弟郑光,心里觉得好笑,不过面上也不表现出来,两人的关系在郑光真的做官之前不能暴露,范庆自然也不会做这样的事情,于是面带威严之色的接过考卷,扫视一眼,便被漂亮工整的卷面吸引,十分满意,不过嘴上却问道:“第一个交卷,胸有成竹否?”

  郑光回答道:“惟问心无愧耳。”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嘉靖攻略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