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辛苦

  小皇帝在书院里一露面,到是让杨蕴秋这间书院的名气更增,当然,还是学生们更高兴一些。

  吴宓已经公开表示要经常来听课。也就是说,这群学生,将会成为皇帝的同窗,要是将来想混官场,同窗可是相当亲近的关系,哪怕真不能把皇帝当成普通人那般,随便拉关系,可最起码,将来你与皇帝的熟悉度,也比别人高得多。

  简而言之,很容易做到简在帝心。

  这是不知道多少官员,一辈子求也求不来的好事儿。

  只是,学校的功课确实是非常要命。

  书院里杨蕴秋既是山长,也是老师,可真正把书院开起来,却不是只有他一个人当先生就行的,杨蕴秋也没再找别的什么名师大儒,只托人寻了两个性情温和,不那么古板的中年先生,以前也在小书院教书,只是后来书院山长年纪大了,又无继承人,退休之后,书院也不复存在,他们俩才到京城打算找个差事做一做。

  能再入书院,当然是好的。

  京城方州虽然是地杰人灵的好地方,生活也并不容易。

  学校一开课,两个先生很不适应。

  所有学生必须住校,这到无妨,四大书院也采用的是封闭式教学,轻易不许学生们回家。

  每七天休息一天,也很合理,朝中官员们还五日一休,可课程未免排的太密集了一点儿吧,早晨天不亮,先起来跑操。

  也不做别的,就半个时辰围着学校空旷的大校场跑圈儿。、

  跑了一身汗回去吃早饭,然后从卯时开始,到午时二刻。一直就读书,读书,读书,中间又简单的片刻休息。还要做一做什么——‘眼睛保健操’。

  中午午饭后。午休时间很短。

  下午是未时到酉时二刻,又是上课。上课,上课。

  晚上从戌时到亥时二刻,还得上晚自习,一天的功课都在这时候完成。完不成就不能睡觉。

  盘算一下,简直是把学生们出外交友,参加诗会等等各种节目全给抹去,或许也就一周一次的假期,还能出去走走。

  两个先生看得头疼的要命,奈何人家这个书院是真正的高端洋气上档次,外面又闻所未闻的幻阵。还有小皇帝给增色,他们初来乍到,也不好多说。

  再一拿到那堆了一桌子的课本,两个人更傻眼。给学生们讲课之前,他们得先弄明白才行,看了人家的课本,忽然觉得自己寒窗苦读数十年,简直是白读一场。

  整个书院上上下下都让严苛的作息时间给折腾到欲哭无泪,杨蕴秋丝毫没觉得哪里不对,后世那些学生们为了高考,每天能睡个五六个小时就算不错,也是这么读,再被人评价为死板,经历过高考的学生,基本素质都不差。

  而且,这种读书方法,是极容易得到高分的。

  目前来说,虽然没有科举,却有选官考核,有四大书院的竞争,其实,参加选官的考核,也只是一块儿敲门砖,究竟能不能当一个好官,还是得入了官场之后,慢慢去琢磨。

  一群学生,虽然也有几个很不适应,但这个时代的学生们比后世的还能吃苦,读书哪里有不苦的道理,真想享福,哪个也不用辛辛苦苦来读书了。

  尤其是预科班里,大部分都是寒门子弟,好些全没交学费,靠着在学校里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儿,来养活自己。

  例如说去图书馆抄书,打扫卫生,伺候花圃什么的,活并不难,却足够他们赚回自己的生活费和学费了。

  杨蕴秋挺喜欢自家书院的学生们,觉得他们个个性情淳朴,没有一个是养不熟的白眼狼,那也正常,能通过入门考试测验的,至少在心性方面,都有可取之处,没有明显的,无法改变的缺点。

  进了书院大门,一切的衣食住行,都要靠自己了。

  无论是富贵人家的子弟,还是寒门子弟,杨蕴秋都不打算把他们养成不食人间烟火的公子哥,从一开始,校规就制定的十分严格。『*言*情*首*发』

  不是泛泛的那种,对品格方面的规定,而是把所有不能做的事情,一条一条清清楚楚地列下来,不看你是怎么想,只看你是怎么做。

  不过,就连另外两个先生,也没觉得这些规定有什么不好,反而觉得太宽松了些。

  这个时代,对读书人的要求,本来就是极高的。

  别的都还好,只有一点儿,校规里明确规定,对所有书院工作人员,必须客气有礼,所谓工作人员,包括园丁,保安。

  书院里的园丁保安什么的,可没一个是卖了身的奴婢,全是雇佣的良家子,大部分是附近村民来打短工。

  这一点儿,大家多少有些不适应。

  另外,衣食住行自己照顾自己,在学生们看来,也是一桩不大不小的难事。寒门子弟也就罢了,富贵人家的公子因着不许带书童,吃饭穿衣洗漱都靠自己,一开始很多人很难接受,连衣服都穿不好,闹了好些笑话,哭鼻子的也有好几个。

  没几日,好些学生家长跑来求情。

  杨蕴秋只有一句话,不遵守规定的可以不来,别说,还真两个家长要把孩子带回去,只是学生们到不肯了。

  事实上,能进来的没有傻子,一拿到分发给他们的教科书,再看看那些科目,其中还有乐理,有棋谱,有书法绘画,又哪里愿意就这般灰溜溜地离开?

  不就是自己穿衣吃饭?有什么难的!

  本来也不难,杨蕴秋特意叮嘱,同宿舍的人互相提点帮忙,没多久,学生们之间的感情反而好了起来,什么寒门子弟,富家公子的,界限渐渐变得不那么明晰。

  学校里就算有一百件不适应。对伙食,大家却适应良好。

  连寒门子弟每日的免费餐,在大家眼中,也是相当美味。更别说时不时能在小灶里得到点儿好吃的。一日三餐,简直是学生们最期待不过的时刻。

  那些食物全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还有很多,这时节大家都不怎么吃的,像是骨头,心肝肺之类的内脏。偏偏经过厨子巧手烹饪,那味道简直是绝了,让人吃了一顿就想下一顿,每逢吃饭时间,教课的先生们都能感觉到自家学生的心不在焉。

  当然,其实连先生都有些心不在焉的。

  结果,一月一次回家。当家长的忽然发现,自家孩子不爱让人伺候了,穿衣洗漱全要自己做,而且更有礼客气。对家里的下人态度也温柔和善了许多。

  家长们当然高兴,可连饭都不大爱吃,这就让人头痛。

  为此,大家都没少请大夫。大夫请过来,确定并非生病,身体健康,甚至有几个本来身体不怎么健康的,也变得健康,一群家长才算放心。

  这方面,他们很不必担忧。

  有提刑司那边友情提供的基础内功心法在,这帮学生即便没多少天分的,保证身体健康不生病,也没多大问题。

  眼下虽然是个武侠世界,习武之人众多,真正比较好的内功心法,却也不是轻易能够获得,尤其是像提刑司这边收集的,可比一般的江湖门派高名不少。

  书院渐入正轨。

  教书,杨蕴秋是老手,真算一算,他怎么也得有特级教师的水准,而且比特级教师还多一些特技,至少别的优秀教师,不可能像他一样,使用一些手段,让学生们学习的时候,精神高度集中,绝不会轻易开小差。

  他一般是主要教授《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等正经的课,教书的时候,一般信马由缰,很少中规中矩。

  毕竟在后世读了一大堆的研究论著,虽说解说的时候,有那么一点儿离经叛道,但微言大义,却还是讲述的很清楚。

  他的学生多是读书人,显然比起别人的讲解,更喜欢杨蕴秋的课程。

  等到偶尔杨蕴秋给他们讲个故事,顺带着教一点儿所谓的厚黑学,带着他们画画写生,又弹琴怡情,便心中更是欢喜,连日日不得歇的课业,也不觉得苦累。

  不看别人,只看小皇帝一天到晚被招得想来学校,三五天因为忙来不了,就要浑身不自在,便可知道,杨蕴秋教书的本事,已经足够上中央新闻。

  当然,书院里的诸般好处,也只是内部流传一下,外人并不知道。

  至少四大学院,还不把眼下这个不知所谓的新书院放在眼里,尤其是马上面临的书院通考,那成绩是选官考核也要看的,大家都把心思放在老牌子书院上,估算自家学生们有多少能考到前面去,又估算有多少等到出师之后,第一次选官考核就能顺利通过,拿到推荐,进入学堂。

  四大书院为什么如此超然,还不就是因为朝堂上好些官员,都是他们书院出身?

  身为同窗,那就是天然的同盟军,就算某些自家同窗有可能因为政见不合,家族矛盾,大闹起来,但对书院,对山长,那绝对是要客客气气。

  尊师重道都不能保证,哪里还能在朝堂里混下去?

  杨蕴秋忽然发现,他开办书院,貌似赚钱不多,反而有点儿贴补进去的意思。

  收费当然不少,学杂费,住宿费,伙食费之类,杨蕴秋都小赚了一笔,反正那些伙食之类,花不了多少钱,只是烹饪手法够好罢了,但那些预科班的学生都是赊欠的学费,全用打工抵债。

  不止如此,杨蕴秋这人无论做什么,都有点儿精益求精的意思在,给这帮学生准备的,光是书籍,就有三大屋子,差不多市面上能够买到的书,都能找得到。

  而且还在不间断地更新中。

  最近一段儿时间那些大儒名士的著作,只要出来,他就购买。

  买书可是大开销,开了书院,杨蕴秋到觉得自己的钱更不够用,颇有些哭笑不得——似乎和他的初衷有点儿背道而驰。

  幸好小皇帝吴宓很给力,他看了书院的藏书。直接偷偷摸摸把自家皇宫翰林院的藏书分批调拨出来,让学生们自己抄录。

  虽说翰林院的藏书不能随便送人,可有皇帝开后门,偷渡出来。抄好了再偷渡回去。显然没多大问题。

  最大的这项开销被解决了,杨蕴秋总算稍微不那么别扭。

  时间一日日过去。

  距离通考。还有半年,整个书院的气氛也渐渐不同于过去。

  “不知道这次书院通考,咱们书院的学生能不能取得好成绩……”

  絮絮叨叨的,不是杨蕴秋。而是小皇帝和书院里另外俩先生。

  杨蕴秋自己无所谓,他也看过其他书院的考生做的文章,论功底,自家书院的学生们可能还差一点儿,但论思维灵活,这些考生们肯定有所不及,至少是一大部分是比不上的。

  他一派悠闲。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到像是丝毫不把所谓的通考放在心上,比起他,人家小皇帝反而更像书院的山长。

  这段时间。吴宓几乎有空儿就泡在书院里。

  大臣们以为他爱玩,虽说偶尔也说两句,表达一下自己忠君爱国的思想,但其实还是挺支持的。

  爱玩好啊,爱玩说明还没长大,自己执掌权柄的时间就能再长一点儿。

  权力这种东西,一旦拿到手,肯放弃的人就很少见了,无论是聪明人还是庸人,一旦得到让人陶醉的权力,就都不乐意再失去。

  小皇帝年纪渐长,势必要取回他该得到的权柄。

  这毕竟还是个封建社会,不是什么民主社会,连民主的概念都不会有,这时候有人冒出来说,老百姓们该获得权力,他们说谁上位,谁才能上位,估计立时会被当个妖孽烧死了事。

  哪怕是世家大族出身的大臣们,也得承认,这个国家是小皇帝的,他才是真正该当家做主的人。

  但小皇帝掌权的时间再迟一点儿,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安排安排家里的情况,给子孙后代谋求更高的权势利益,又有什么不好?

  很多大臣,尤其是现在的顾命大臣,还是挺愿意哄着小皇帝四处玩玩,更孩子心性一点儿才好,至于他去书院,会不会招揽新的臣子,那其实无所谓。

  一来,只是个小书院,统共也没几人,又不是四大书院,二来,那些书院的年轻学生,想要成长到能给小皇帝当臂膀,还不知要花费几年,何必杞人忧天?

  于是,吴宓在书院里呆的时间,快要赶上在宫里的时间了,居然没什么人过于反对。

  学生们上课,他也老老实实地上课,不喊苦,也不喊累。

  一起吃饭,一起谈笑,不像君王和平民,和正经的同窗,同学,也无甚不同。

  吴宓才是真正认认真真和这些学生们接触过的,一点点看着他们从一块块儿顽石,被雕琢,被开光,变得光彩夺目,比珠玉还要出色。

  对于这座书院,吴宓也从一开始的利用心理,变得有些归属感。

  就如现代人对母校的感觉。

  他可以自己说自己的母校这里不好,那里不好,哪里都不行,但从别人口中说出这等话,他便要不舒服一阵子。

  如果母校能取得什么荣誉,能发展的更好,他也会与有荣焉。

  小皇帝的心态很好猜测,杨蕴秋便放任了些,也不多管,他不会在这个位面呆的时间太长,必然是要走的。

  但既然留下了一座书院,他就想善始善终,给他的学生们创造一个好的开始。

  之后,他们究竟能够走多远,便不是杨蕴秋能够去管的事情。

  通考,算得上是这个位面相当重要,比高考和中国古代的科举差一点儿有限的重要考试,如果只是对书院来说,那真是堪比高考了。

  书院的两个先生是打定主意要一心一意为书院奋斗,对此事自是放了十分的心思。

  最后还剩半年,杨蕴秋几乎被身边的人吵得耳朵发麻,终于决定上点心,省得到时候成绩不好,把小皇帝给气死。

  他到没做别的,只是笑眯眯说了一句话:“如果谁的成绩比其他书院的学生低,那自己抄写所有课本一百遍,放心,也不算多,就当练字了。”

  一群学生:!?

  据说,一连数日,好些学生都把自己练习骑射的箭靶,换成了四大书院的名字。

  很显然,他们这帮学生心气也挺高的,直接就将所谓的四大书院当成目标,对别的大书院,根本就不放在眼中。

  也不知那些已经经营了几十年的书院知道,会不会一气之下,放把火把这群熊孩子全给灭掉!

  杨蕴秋都没再多提,学校四十五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顿时比以往更高涨十倍,连以前最享受的用餐时间也无限度缩短到最低的程度。

  半夜挑灯夜战,更成了家常便饭。

  杨蕴秋就发现有十几个学生,尤其是预科班的学生,因为学习进度比不上正式的学生们,个个给自己加压,练习大字,练习到手腕都肿了起来。

  他也没反对这种学习气氛,只是不动声色地让厨房给准备了一些营养餐,宵夜方面,也增加了一些,总不能让学生们饿着肚子读书。

  还有各种缓解身体疲劳的药膏,比那小皇帝吴宓从自家皇宫的药房偷渡出来的,效果还要好上一些,一群学生哪里知道,这些药膏全是千金难求的好东西![本章结束]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修士日常生活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