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3章 白袍薛礼和霸气测漏的天可汗

  辽东道、建安州。

  海上,一条大盖世风帆船上。

  泉盖苏文父子几个眼神里充满着不安,他们一直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唐人过河拆桥,当年说好的除去高建武,改立泉盖苏文为王,改号朝鲜。

  可是结果,唐人对高句丽是毁灭性的进攻。攻破一城,则尽迁其民。一开始还说是送去中原,可后来他们才知道,装船走的人运到中原,都成了奴隶。在港口,就被发卖一空。据说都被买去各个矿山、种植园、工坊里去了。

  建安城破了,乙支文德和高藏都死了。

  唐朝连最后一丝机会都没有给他们,百余万高句丽军民,都将送往中原。

  没有了高句丽人的高句丽,还叫高句丽吗?

  唐人宁愿花费这么大的力气,也要把高句丽人都抓走,这太狠了。

  一名唐军士兵走了过来,“到地方了,准备上路吧。”

  泉盖苏文父子一行从船舱中出来,外面一排端着长枪的唐军在等着他们。

  “有酒吗?”泉盖苏文叹声气。

  当初他就不应当答应唐人,这是与虎谋皮,果然没有好下场。

  军士拿过来一坛酒,给他们一人倒了一碗。

  独臂的泉盖苏文一口饮下一碗烈酒,面色通红。

  “谢谢了,小兄弟,还不知道你的名字呢?”

  “我叫薛礼,表字仁贵,河东人。”

  “仁贵小兄弟,看你年纪不大,想不到也早早投身军伍了。”

  薛礼摇头。

  “我不是官军,我是旅顺港李记卫队的护卫。”

  泉盖苏文打量了下这军士的装备衣着,笑笑,“原来是李阎王的人。”

  说完,他走到了甲板船舷边上。

  “仁贵小兄弟,是要砍头还是什么?”

  “种荷花!”

  薛仁贵如实说道,种荷兰,就是绑上石头沉海。

  如泉盖苏文自己想的那样,大唐确实过河拆桥。高句丽的疆域上都没了几个高句丽人,大唐为何还要立一个朝鲜国王?

  这种人,李世民连养都不愿意养,他反倒是比较佩服抵抗到死的乙支文德,还有那死不投降的高建武,哪怕是最后无奈投降的杨万春,都比渊氏父子更让他看的起。

  五花大绑,然后挂上石头,一个接一个的被推入深海之中。

  几朵浪花溅起,又恢复寻常。

  薛仁贵拍了拍手,算是完结了一个任务。

  “走了,回程。”

  几个相熟的队员笑说着回到旅顺后要去哪喝酒,“仁贵,你去不去?”

  薛礼摇了摇头。

  “你们去吧,我还要看书呢。”

  “你真是个书呆子,考什么武举啊。武举考上了也不过是进讲武堂,出来不还是当兵。我倒觉得在旅顺挺好的。”

  “是啊,咱们给赵王做事,和给朝廷做事有什么区别,赵王给的待遇更好呢。”

  “就是。”

  薛仁贵今年二十二岁,虽然眼下只是个普通的旅顺港卫队巡逻艇上士兵,但他其实没有与队友们说过的是,他祖上也曾阔过的。

  他是河王绛州龙门人,他六世祖,还是北魏河东王薛安都。

  他的家族,也是河东薛氏氏族。他的六世祖是北魏郡王,曾祖也官至太守,爵封县公。祖父,官至御史中大夫。就是他父亲,薛轨,也曾任隋朝襄城郡赞治。

  不过因为父亲早亡,因此家道中落。他少年时,家境十分贫寒。

  若不是十余年前,朝廷推行新政,地方大兴教育等等一系列新政,薛仁贵连书都读不起,更别说后来结婚娶妻了。

  薛礼小时读了几年免费的小学,然后在家种着家里几亩地,有空时在工坊做些工。妻子柳氏十分贤惠,常劝丈夫要出门建功立业,重振门楣。

  两年前,薛仁贵从河东家里出来,本来是想来辽东投军。但朝廷用兵高句丽,都是征召的南北衙精锐,并不招募他这样没经验的。后来盘缠用尽,他又没脸回家,恰逢见到李家辽南封地上招募卫队。

  他便应募报名,最终通过,成了李家辽南封地旅顺港巡逻队的一员。

  在辽南做护卫,待遇确实还不错的。

  只不过薛礼一心想着建功立业,衣锦回乡。如今眼看着辽东战事结束,他最终想到一个办法,就是准备参加朝廷的武举考试。

  朝廷的武举考试是一年一试,从军队和民间选拔优秀的苗子,入讲武堂学习,为军队培训优秀军官。

  如果能进讲武堂,就能当上军官,将来就有机会上战场立功。

  他甚至想着到了讲武堂,说不定还能得到赵王的亲自教导。据说当年第一次武举考试时,赵王就在考试时直接收了四个学员为亲传弟子。

  现在王玄策、高侃、上官仪、刘仁轨四人,都已经成了开国侯了。

  多少年轻人心中的崇拜对象。

  不过武举虽不如文科那么难,但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一年一试,可一年也只录取几百人而已。不但要武艺好,还得有文化。

  ······

  旅顺。

  皇帝临时驻跸此处。

  高句丽已经扫灭,但事情还没完。

  东征将士在等着奖赏,辽东封臣们等着皇帝兑现当初的分封。

  就连薛延陀、契丹、奚、室韦、霫、新罗、百济、东瀛,都在等皇帝的封赏,甚至最后临阵倒戈归附的一些靺鞨部落,也一样在等着皇帝的处置。

  用时八年,大战三年,终于灭亡高句丽,现在大家都准备分一杯羹。

  目光扫过御座下的汉蕃众人。

  李世民深呼吸几口气。

  “八年,八年时间,大唐终于复中国子弟之仇,终于收复汉家旧疆!”

  “这皆将士用命,宰辅用心,还有大唐的诸藩共同协力而获得的成功!”

  ·······

  王承恩捧着诏书上前。

  “门下:”

  王承恩用他那独特的嗓音高声宣唱诏书,先是对东征将士的封赏,长长一串的封赏名单。许多将帅获得加官晋爵以及钱帛赏赐,还有加赐封地的。

  连下面的普通将士,也都会有重赏。

  又换一份诏书。

  这次却是大唐设立辽东道和朝鲜道两个新设道,辽东道西界为辽河,东界为鸭绿江,北界达到粟末水南岸,东北则以后世图门江为界,东北角就是后世的海参崴了。

  粟末水就是西流松花江了。这一带,其实是靺鞨部族的粟末部的地盘,他们就是生活在粟末水流域一带。

  不过粟末部也早就是高句丽的附属部落了,比起长白山一带的白山部,以及更遥远的黑龙江流域的黑水部靺鞨,他们算是熟蕃。

  前两年的战争中,他们还一直支持着高句丽人。

  现在李世民也不客气,直接把北界划到了粟末河南岸,白水部这次也吃了亏,东北界也划到了他们的地盘。

  不过细说起来,这个北界,其实也是过去高句丽人的北疆了。

  大唐的辽东道西北就与契丹交界,正北与室韦交界,东北与靺鞨粟末部交界。

  朝鲜道与辽东道以鸭绿水为界,东北以图门江为界。而在南面,则依然是以汉江为界。

  这个划界,引得百济和新罗的不满,因为高句丽人这些年来一直南侵,三国打打停停,但汉江流域,过去就是百济和新罗的。

  现在大唐一个南界以汉江为界,那以前他们被高句丽人夺去的地盘就再也拿不回来了。

  他们在这次征东之战中,不但出了好几万兵马,还为秦琼的海路军提供了许多粮草。

  打到最后,高句丽灭了,他们却半点好处也没捞到。

  东瀛也很气。

  他们也一样费了很大力气啊,可战事胜利,唐朝爸爸把他们也忘记了。

  李世民给新罗、百济、东瀛三国的赏赐,是一个大唐郡公爵位,然后册封他们本国国王之位,再就是大唐以后与他们全面开放通商贸易。

  再然后就是赏了一些钱财之类的东西了。

  反正这些,三国国王觉得远远不够。

  薛延陀、契丹、奚、室韦、霫也觉得没赚到什么好处,他们想要人口。

  之前大唐已经运走一百多万奴隶了,现在辽东还有一百来万,他们提出分奴隶、分缴获的金银等。

  新罗、百济、东瀛三国也连忙提出同样请求。

  总不能让我们白费这么大力气吧。

  一百多万奴隶呢,哪怕一家分个十万八万的,他们也觉得可以满足了,若再分些金银珠宝,就很不错了,何况还有牛马牲畜呢。

  分人?

  李世民心里冷哼一声,这是万万不可能的。大唐还缺人呢,也不看看大唐的奴隶多贵,牛马倒是可以分,反正现在大唐不缺这些,这些也不值钱。

  薛延陀赏奴隶五万,新罗、百济、契丹、奚各赏两万,东瀛赏一万。其它诸部,赏万八千不等,另外在辽东俘获的大量牛马牲畜,也都均分给各家,连收获的许多布匹衣服啊家具啊总之,就是那些李世民看起来是破烂的东西,都归各家分了。

  大唐嘛,自然是拥有疆土,以及那百万俘虏了。

  李世民话一出,就成了旨意。

  几家心有不满,可小胳膊也拗不过大腿。反正,土地是大唐的,人口,更多也没了。

  好处就这么多,要就要,不要拉倒。

  在这个分脏大会上,天-朝联盟的盟主李世民,无比的霸气侧漏。

  上一个敢跟大唐炸刺的高句丽刚被灭国,再上一个敢惹大唐的突厥也已经被灭了,而不久前刚跳出来挑衅大唐的吐谷浑,也正派大唐派军征讨,甚至连远在西方的波斯敢口出狂言威胁大唐,都已经被唐军揍了好几次,割下好几块肉来了。

  面对皇帝的霸气测漏,各家代表只能昧着良心表示对这分配很满意。

  至于是不是真满意,其实李世民心里有数,但没得让步,也没法让了。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唐朝好地主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