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国日不落
i)yB;9^myZYH 战报送达兵部,很快出现在年轻皇帝的案头,三万余将士灰飞烟灭,让崇祯悲愤莫名。 朱由检第一时间派出缇骑去宁远逮拿辽东巡抚丘嘉禾、总兵官宋伟,褒奖茅元仪、黑虎、马世龙等人。 他得知之所以救援兵马主力被歼灭,偏师却小有斩获成功逃脱后金军的剿杀,完全因为又是朝鲜信海君的海军相助明军的结果。 崇祯皇帝翻出十几位闲得蛋疼的御史、给事中的奏疏,扔进了废纸堆。 这些七品小官如同疯狗,对什么事情都横挑鼻子竖挑眼,这段时间纷纷上书弹劾朝鲜信海君,目标直指信海君的“华夏大钱庄”。 为什么?因为“华夏大钱庄”侵犯到了一部分官绅的切身利益。 “华夏大钱庄”的贷款业务开始广泛放贷,导致太多土豪劣绅的印子钱放不出去。 “华夏大钱庄”大量铸币导致他们粗制滥造的低劣私钱没有了市场,当然又少了许多财源。 “华夏大钱庄”的汇票业务已经汇通半个大明,方便、快捷、安全、范围广泛的“华夏大钱庄”本票通存通兑,又使得官宦家商号的银票业务直线下降,他们少了太多汇水收入……。 官僚资本无法通过商业竞争获胜,他们当然采取不正当竞争,还好并非人人的利益都被黄胜侵犯,“华夏大钱庄”已经获得了大多数官商认可,但是还有一小撮跳梁在阴山背后使绊子。 朝廷十几位给事中、御史弹劾信海君的理由不一而足,目的就是让皇帝下旨停止“华夏大钱庄”在大明开展业务,最好能够直接查封才好呢。 崇祯皇帝没有发现“华夏大钱庄”的存在对大明有什么坏处,因为朝廷在金融领域完全是空白,连铸币都亏本得不到利润。 可是民间需要有钱可用啊?这是刚性需求,朝廷倒贴银子也要硬撑。“华夏大钱庄”忽然出现解决了这个难题,崇祯皇帝还比较满意呢。 朝廷铸币其实应该有些利润,可惜被各级经手官吏漂没罢了,皇帝内帑没见着好处,朝廷户部也没有收入,直接导致崇祯不明所以这些弹劾信海君的奏疏,全部留中。 皇帝今日见到了茅元仪的奏疏,想起了信海君忠于大明,屡次协助大明作战,顺手翻出弹劾信海君的奏疏扔了。 疲惫不堪的崇祯揉了揉太阳穴,对在身边小心伺候的王承恩道:“那几个给事中、御史疯了吗?朝鲜信海君怎么了?他们为何针对信海君?” 王承恩恭恭敬敬道:“回禀陛下,奴婢想来应该是那信海君的钱庄把汇票生意做了,害得他们家的生意没法赚银子。” 崇祯怒道:“这帮混账,没本事跟人家比生意经,尽用坏心思,可恶!” “奴婢知道如今朝廷户部调拨银子也开始在‘华夏大钱庄’走流水,火耗银和押送的车马费已经省了不少呢。“ “哦?竟有此事?承恩,信海君那个钱庄真的很好吗?” “是不错,做生意童叟无欺,放的印子钱一年只不过看一成利左右,奴婢想建议陛下把内帑存入‘华夏大钱庄’,陛下要用时取出也方便得很,奴婢可以让内帑每年生利一成呢。” “如此好事你为何不早说?每年多出一成银子能够做多少大事啊!” “奴婢也是最近才发现许多大人找门路存银子,后来一打听才知道他们是为了得一成利,‘华夏大钱庄’可不是人人去存银子都给这么多。” “既然取用很方便当然要试试,王承恩,你明天就去联系存银子的事情,先存五十万两吧!朕听说南安侯也是‘华夏大钱庄’的大东家可有此事?” “确有其事,也是因为南安侯是东家,朝中的大人才放心存银子,大家都知道南安侯赚银子的本领大着呢,据说他家卖了王恭厂的那些住宅和商铺就赚了不低于百万两,他家卖的奇巧赚多少没人知道。” 听到王承恩谈论黄胜,崇祯怅然若失,悠悠道:“南安侯?唉!可惜他不在京师,要不然哪里会有长山败绩。” “南安侯在南海打得海盗损兵折将,想必也应该快得胜回朝了。” “哪有如此方便,两广奏报,郭怀一那厮主力未损,依旧是南方心腹大患。”崇祯忽然觉得跟王承恩谈论得太多不合时宜,不再出言。 王承恩乖巧地给皇上重新泡了一盏茶,继续侍立在身边,不再言语。 崇祯皇帝实在不懂经济学,官商大把大把赚银子还会穷了政府?面对富贾豪商巧立名目收税啊! 房产税、个人调节税、商税、矿税、车船税、遗产税只要收到一种税,朝廷就不穷了,而且那些需要交税的对象很明显交得起。 可是大明政府只会收田赋,面对的还不是大地主,而是有可能交不起的佃农。 这完全是因为大明朝廷的执行力已经被官僚集团掌控,万历年派出去收税的矿监居然被江南士子围攻,最后以东林党为首的官吏众口一词:朝廷不得与民争利。 大明亿万升斗小民被东林党代表了,于是乎,大明财政渐渐地促襟见肘。 魏忠贤上台态度强硬,他是混混出身,自然不择手段,终于把腆着脸代表升斗小民的东林党干翻了。 年纪轻轻的崇祯以为东林党人真的大部分是君子,相信重用他们会垂拱而治。 魏忠贤名为阉党实为帝党,最悲催的情况出现了,皇帝居然对着自己的阵营举起屠刀。 五年过去了,老是上当受骗的崇祯幡然醒悟,再也不信任东林党人,可惜他身边已经没有能够力挽狂澜的得力干将,国事每况愈下。 第二天早朝,很明显睡眠不好的崇祯皇帝顶着黑眼圈跟衮衮诸公朝议。 救援失败难道就坐视大凌河被困的万余辽东精兵被后金军消灭,如果朝廷放弃救援以后还会有兵将敢于坚守关外城池吗? 朝会上,文武百官唉声叹气,人人都懂必须救援大凌河,人人都不知如何才能救援。 兵将从哪里调?人少了势必重蹈覆辙,可是要有超过上一次救援的人马谈何容易,况且听说了长山之战的损失,明军将领大部分都噤若寒蝉,兵丁们都畏惧建奴如虎。 朝廷强求这些将领出兵大凌河,恐怕他们带着兵丁走到半路就有可能溃散。 国情如此,衮衮诸公没有良策,但是他们会转移视线。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