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国军队听到了地下有开挖坑道的声音时,日军已经开挖十几天,并且从其阵地隐蔽处向前挖掘了四百多米。然而,从日军攻击阵地到符拉迪沃斯托克要塞最近的直线距离有两千米。
按照直线距离只有最短距离的四分之一,而且在地下开挖地道的时候,经常会碰到一些埋藏在地下的巨大岩石。在地下并不能够走直线到要塞的下面,而是要绕很多个弯,经历无数的曲折才能够最终到达要塞的下面。
而这个时候,日军的坑道行动却被俄国人察觉了。
坑道爆破这种作战手段,俄国人在旅顺要塞是深有体会的。
对付坑道爆破,唯一能够使用的方法就是防御方也挖坑道,等挖到敌人的坑道旁边,再用炸药爆破,将敌人的坑道和挖掘的工兵一同埋葬在地下。
这一次,日本军队总共挖掘了十六条地道,多头同时开工,准备了一千吨炸药,意欲将符拉迪沃斯托克要塞直接炸成一片白地。如果乃木希典的作战计划能够成功的话,那么这一次坑道爆破就会成为世界第一,远远超过后世仍然排行第一的一战梅西纳大爆破。
梅西纳战役是一战第三次伊普尔战役的组成部分。伊普尔地区位于比利时西部,易守难攻的独特地形使其不断成为英德双方的突出部,所以交战双方你争我夺,共经历了三次你死我活的战役,累积伤亡八十多万人。
在这一地区的争夺中,双方都无所不用其极。所以提起伊普尔,相当多的人会因为化学武器的使用而想起这里。
在该战役爆发的时候,背景是一战进入1917年,俄国因为爆发革命而退出一战,这导致了德军集中力量对付西线。由此协约国决定在伊普尔地区先发制人,采取发起进攻的形式来吸引德军的兵力。
而伊普尔东南部有个叫梅西纳的小镇,德军在村北的梅西纳山脊上建立了极为坚固的防线,其上有不可计数的地雷、铁丝网、蜿蜒密布的堑壕和大量的坚固的碉堡,再加上居高临下的地形,当真有一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
进攻方是英国第二集团军,下辖3个军、12个师,约21.6万人。而防御方是德军第四集团的约12.6万人。按照一战的那种惨烈的堑壕战来推断,如果硬攻,至少会让英军搭上几万条性命,而就算是这样,该阵地也有可能抢夺不下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英国人决定改变思路,从强攻变为巧取。在聘请而来的地质学家的详细考察后,英国人决定采取坑道爆破的战术。
经过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工兵们四个月的艰苦努力,他们一共挖了5454米长的隧洞,挖出了通往德军阵地下的22个爆炸室。这些隧道大多在地下20-30米之深,这些爆炸室的位置正好位于德军主工事下或地质构造最脆弱的要害处。
德军对此不是没有警觉,他们派遣工兵进行了反坑道作业,只是德国做梦都没有想法这次英国人搞的爆破规模如此宏大、又如此的丧心病狂。所以在临战之前,德军只发现了一个爆炸室并予以破坏。
1917年6月7日,英军万事俱备,共在剩下的21个爆炸室里埋藏了445吨高~爆~炸~药。其中最大的一个爆炸室竟然直径80米,高12米,距离上面的德军阵地有27米深,里面一气塞进了41吨炸药,这堪称史上最大的一枚地雷了。
英国人为了达到最大杀伤效果,在坑道爆破之前,英军先期对德军梅西纳防线进行了猛烈而持久的炮击,炮击至7日凌晨2:50分,炮击突然停止,躲在后面的德军便按常规思维,纷纷涌上前线阵地准备迎战,而这正是英军期待的。
3:10,英国引爆了炸药,21个爆炸室共有19个成功起爆,惊天动地的爆炸声居然最远在伦敦和都柏林都能听到!
据战后估计,这次突然爆炸造成了约1万人德军士兵当场死亡,伤者更是不计其数,其中一些人不是被炸死而被下陷的泥砂埋死的。德军的坚固工事绝大多数灰飞烟灭,同时飞上天的还有整个倒霉的梅西纳小镇。于是,英军蜂拥而上几乎无人防守的阵地,只付出了轻微的代价。
但随后德军其它部队还是组织的强有力反攻,梅西纳战役一直打了一个星期,最终德军伤亡25000人,而英军伤亡近24000人。而整个第三次伊普尔战役,德军共伤亡27万人,而英军伤亡达到30万人。
梅西纳大爆破是一次战术上的巨大成功,但战略上并没有多大意义,反正梅西纳山脊最终还是被德国人夺回去了。一战都成为过眼云烟了,但那两个剩下没炸的“超级地雷”却还存在着。
几十年后的1955年7月17日,一道闪电奇迹般地引爆了其中一个爆炸室里的炸药,但是还好那地方早已荒无人烟了,巨大的爆炸只炸死了一头倒霉的老牛。
但是,这巨大的爆炸室毕竟还剩下一个。而现在,就连原本搞了这些爆炸室的英国人,也是搞不清那最后的“第21枚地雷”在哪里。
据说德国的工兵曾经探测到过它,估计仍然有约20吨的炸药还静静地躺在那里,导线现在仍然处于一触即发的状态,它孤独地躺在地底,只是等待着某一天的一道“奇迹”闪电,甚至是一个手机信号。
这个时候,俄国人因为怒气正在头顶,而要塞指挥官却出于稳妥的考量,没有让这些俄国士兵出击。
顿时就因为日本人开挖坑道而变得极度活跃起来了。
这些俄国士兵快速的在整个符拉迪沃斯托克要塞里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工作业,与日本人一起开挖坑道,只不过他们两者的想法是完全相反的。
这些俄国士兵一个个的排在狭小的坑道中,为了减少施工量,坑道的截面只有一米五高,一米宽,这些人高马大的俄国人只能弯着腰在坑道里工作,每一点土,都需要一个个的轮流传出坑道外。日夜不停,昼夜三班倒。
日军方向对此一无所觉,因为他们认为俄国人就会象在旅顺要塞里一样,只能够眼睁睁的看着他们把坑道挖到他们堡垒和主阵地的下面,再被他们轰上天。而完全的忽视了这些俄国人会进行反坑道挖掘。
日本人相对于俄国人,他们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他们的个子矮,平均身高只有一米五左右,在挖掘坑道的过程中,他们都不用弯腰,甚至低头都不用,直接直着身子挖掘,而这也使得日本人在挖掘坑道的过程中,速度大大的超过了俄国人。
根据他们的速度,最快的两组坑道将会在十一月一日左右碰到一起。
不过,就在他们两方如火如荼在地下乐此不疲的做着土拨鼠的工作的时候。世界上发生了一件大事。
一件改变了后来几十年的海战发展的大事,英国人的无畏级战列舰在这个月与朴次茅斯海军船厂进行了海试。
无畏号战列舰是英国皇家海军的一艘具有划时代设计的战列舰。是近代海军史上第一艘采用统一型号主炮的战列舰,也是第一艘采用蒸汽轮机驱动的主力舰,这是一艘使以往的战列舰、包括还在船台上的战列舰在一夜间全部都落后的划时代军舰。全舰侧舷最大火力8门主炮,向前火力理论上6门主炮,火力优势与之前的战列舰相比成倍的提高。而弹道性能一致的主炮,使采用统一火力控制系统成为可能。因为采取了蒸汽轮机,使得它的航速比以前的任何战列舰都要快。在最大航速提高到21节的同时,还可以长时间保持高速航行并保持良好可靠性。相对旧式的往复式蒸汽机组功率更大,可靠性更高。舰体舱室水线下水密舱取消横向联络门,加强水密结构,提高战舰的抗沉能力。
这引发了全世界各海军强国的极大的关注。世界主要海军强国纷纷按照无畏号的理念建造新型战列舰,这些战列舰被统称为无畏舰,引发了新一轮的海军军备竞赛。而作为战列舰建造技术的分水岭,在无畏号之前的战列舰被称作“前无畏舰”。
而这艘划时代的战列舰,它的设计却是因为极大地受到了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的对马海战的影响而产生的。
而作为对马海战的当事国,日俄两国都受到了极为强烈的震动。
日本在原来的历史上,在无畏舰时代之时只是制造了两艘弩级战列舰(也即无畏级战列舰),就是河内级战列舰的河内号和摄津号。于1907年日本内阁会议批准建造,基本计划编号为“A-30”,“河内”舰代号是“伊号战舰”,“摄津”舰代号为“吕号战舰”。但是是却因为资金和需求原因,而迟至1909年开工建造两艘河内级战列舰,并于1912年竣工。
而这个时空,却与原来时空大不相同,这个时空爆发了原本没有的第二次日俄战争,又因为俄国的工业水平远远的高于日本,从而使得日本对于弩级战列舰的需求大增。
在得知弩级战列舰的诞生之后,大本营就命令马上下令研发并制造弩级战列舰。从而使得河内级战列舰的设计制造比历史上同级舰都更早很多。
而且因为时间比较紧,导致了原本历史上河内级搭载的45倍口径的MKX型和50倍口径的MKXI型两种身管长度不同的305mm主炮。回归了最初计划全部305mm口径主炮身管长度为45倍口径的计划。(河内级开工前,位于艏艉部的305mm口径主炮身管长度被改为50倍口径,增加艏艉两座主炮身管长度以增加射程的建议据说是由东乡平八郎大将提出来的,当时的目的是为了增强艏艉部的火力)。
这样一来使得两种弹道不同的主炮统一为了一种口径,这样一来反而增加了河内级战列舰的战斗力。
而在俄国,在无畏舰海试的时候,世界上一切的战列舰,包括还在船台上的战列舰都在一夜之间过时了。这使得所有的致力于建造一只强大海军的国家都纷纷为此气急败坏,而唯有俄国是高兴地那个。
在一年以前,在远东的对马海峡,号称世界第三强的俄罗斯帝国海军输光了他所有家当。这些在克里米亚战争失败以后花费了五十年的时间才积聚起来的资本,在东乡平八郎的舰炮之下被轰得灰飞烟灭。
而现在随着无畏级战列舰的时代到来,俄国人安慰自己:“……俄国也不必为海军的溃灭感到多少惋惜,即便(日俄战争中损失的)其中最新锐的舰艇,对于现在的海军发展来说都是即将过时的老东西……”这是当时一本俄国军事杂志上发表的一段话。当然,这不仅仅是一个安慰自己的理由,它还是一个激励自己的希望:随着无畏舰的出现,世界上的所有海军(包括世界第一的英国皇家海军)都被拉到了同一条起跑线上,只要奋发努力,重建的俄罗斯帝国海军仍然有机会和世界列强比肩而立的!
而在无畏舰下水之前的对马海战两个月后,俄国就开始重组他的海军部。重整旗鼓的工作首先就从帝国海军的领导层着手了。
以前通常由皇亲国戚担任的海军上将一职被迅速裁撤,代之以海军大臣。设立总干事负责处理所有的经济与军需问题,统管海军建设与军需总处、海军技术委员会还有海军部的一切事务。
1905年底,一个年轻的海军中尉给沙皇递了一份奏折,题为《俄日战争期间参谋部的职能与工作》。这个年轻有为的军官指出:在战争中帝国海军表现得组织十分混乱,海军参谋长难辞其咎,并提议在海军部设立一个全新的分支机构海军总参谋部,专门负责研究潜在对手的海军力量,制定海军建设计划,并为战争的准备工作制定各种必须得组织原则和措施。仅仅5个月过后,1906年5月1日,俄罗斯帝国就采纳这个职位低微的军官的建议,组建了海军总参谋部。而且被挑选进入这个机构为未来重建的帝国海军勾画宏伟蓝图的成员都是一些受过良好教育充满一种勃勃生命力的年轻的海军军官。很难想象,伤痛是如此的巨大,但抹平伤痛的动作会是如此的迅速。日俄战争失败带给这个国家的沮丧、耻辱以及嘲笑似乎被完全忘记了忽视了,半个世纪努力建立的家当输得精光的巨大挫折感也毫不放在心中,一群满怀雄心壮志的年轻人被迅速召集起来,云集在帝国海军各个重要机构部门,全力以赴地描绘帝国海军更为雄伟壮丽的未来蓝图。
全世界有志于成为强权的国家都在拼命建设海军,俄国的统治集团不可能容忍一次战争的失败就摧毁他们的精神意志,他们也要加入到这个争夺世界强权的行列中去!与其它列强相比,俄罗斯的统治集团的总体水平实在不能够称得上优秀。你甚至可以说,与西方强国的统治集团相比,他们是多么的腐朽不堪。但是,或许是俄罗斯大地惊人的寒冷磨炼了俄罗斯整个民族的精神气质:尽管腐朽、尽管愚昧,但是坚韧顽强,散发着一种带着野蛮气息的雄心壮志。
历史上,1906年底,沙皇尼古拉二世向海军大臣比日列夫个人下发了一道圣谕,强调说海军重组工作比帝国其它军队享有更高的优先级别。而在这个时候,尼古拉二世下发这道圣谕的时间要比历史上的时间早得多。
这无疑大大鼓励了海军部对重建工作的热情。而对俄国的海军总参谋部来说,最高优先级别的任务之一就是建造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战列舰——无畏舰。当时试图申请建造的2条无畏舰的经费为4200万卢布(相当于2100万美元),两到三年内建造完成。
在历史上俄国财政大臣库克夫斯蒂夫对此反应十分的冷淡,因为这个时候的俄国的财政状况因为日俄战争的原因陷入了一个财政相对来说较为紧张的时候,但是这个时空却不同了。
历史上俄国的财政紧张的原因主要是战争结束,军工企业拿不到订单,发不下工资。还有西伯利亚大铁路也一直往里投钱(完全竣工要到1916年),还没有见到效益。而现在俄国的军工企业得到了更多的订单,甚至于尼古拉二世为了一血前耻,而从自己的金库里拿出了四百吨重的黄金,作为军费(历史上,你尼古拉二世在一战的时候,就拿出了四百吨黄金去订购军火)。这极大的刺激了俄国经济的好转。
而且,俄国的财政情况并没有很糟糕,根据历史资料,在日俄战争后的1906年——1908年,尽管世界经济正滑向低谷,但是俄国的工业生产能力3年却增长了44.9%,在后来的1909年——1914年,增长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74%。到了1914年,俄国的工业总产值更是达到了世界第四位。除此之外,俄国在工业集中度方面要优于美国和德国。国防和铁路业的订单一个接一个,使重工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冶金、煤炭、工程和钢铁等关键领域都表现出一种追赶最强大的西方国家的架势,同时也为科技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广阔的机会。
自19世纪90年代以来,俄国的财政一直保持着无赤字的水平。1909年——1913年国家预算的增长率达到了28%,远远超过德国的14%,当然也超过了英国等发展相对缓慢的国家。财政状况事实上是比较健康的,这也成为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石。到1914年俄国的国家银行里储存有5亿金卢布的黄金储备,国外还存有6亿6630万金卢布。在黄金储备方面,俄国超过了英国,位居世界第三。在对外贸易上,俄罗斯越来越频繁,并且一直处于顺差的地位。
在现在,黄金储备虽然没有以后1914年多,但是财政状况却比日本要强大的多。因此,俄国的无畏舰计划从第四个计划,恢复到了历史上1907年的俄国海军总参谋部的第一个计划上,第四个计划也即在波罗的海建造一个完整的海军中队。这包括:8艘战列舰、4艘战列巡洋舰、9艘轻巡洋舰和36艘驱逐舰。每个中队的建造费用为3亿5千万卢布。而第一个计划则是建造四支这样的中队!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