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魏忠贤出场

  通过实录杨鹤看出,明朝的皇帝们并不像后世描写的那样脸谱化。【】

  除了皇帝,更让杨鹤感叹的是,明朝是一个名臣辈出的时代。

  朱元璋时代有运筹帷幄,能谋善断,号称大明第一谋臣的刘基刘伯温。

  朱棣时代有宁死也不肯承认朱棣为正统,最后被朱棣诛杀十族的方孝孺。

  有谋而能断,老成持重的杨荣,有博古守正,慧眼识人的杨士奇(于谦就是杨士奇提拔起来的),有临危不惧的杨溥。

  此后有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的于谦。

  有此心光明,焉复何言,以一己之力平定宁王叛乱,被誉为圣贤,与孔子、孟子、朱熹齐名的阳明先生王守仁。

  还有杨鹤在后世便知道的改革能臣张居正。

  此外,还有一大批为了国家不计生死,慷慨赴死的文臣。

  当然,也不乏为了一己私利,罔顾国家利益的j佞小人。

  但是,就冲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在皇帝被俘之时尚且不妥协,不纳贡,此等骨气远非历朝可比。

  如果说杨鹤以前一直犹豫以后何去何从,当他看到明朝是这样一个有骨气的朝代,杨鹤终于做出自己的决定,挽救大明王朝。

  无疑,挽救一个濒临崩溃的王朝难度可能比创立一个新的王朝还要大,但是这样做至少能让大明的百姓免于战火,能最大限度的保存大明的元气。

  杨鹤正思索间,忽见李卫领了一人进了营帐,杨鹤抬眼一见,却是赵梁才。

  见了杨鹤,赵梁才急忙上前见礼,随即说道:“大人,舍弟让我告诉大人,皇上任命魏公公为东厂提督了。”

  “嗯?什么时候的事情?”杨鹤闻言一惊。

  “舍弟刚得到消息,便让小人来通知大人。”赵梁才忙道。

  杨鹤点点头。想了想道:“魏忠贤接任东厂提督,必定抓紧对各地官员的监视,赵驿丞想必也接到了命令,你回去告诉赵驿丞。让他只管按照上面的吩咐做事,不要有什么顾虑。”

  “是。”赵梁才道。

  杨鹤转头对李卫道:“赏赵大哥五两银子。”

  “多谢大人赏赐。”赵梁才喜道。

  杨鹤摆摆手,赵梁才急忙告退。

  赵梁才退下,杨鹤默默思索起来。

  前段时间,礼部尚书孙慎行上疏追论红丸案。弹劾前任首辅方从哲包庇李可灼,皇帝下令群臣廷议,除刑部尚书黄克缵和给事中汪庆百等寥寥数人为方从哲辩白,余者均认为方从哲有罪,最后皇帝判红丸案中两个主要人物鸿胪司丞李可灼遣戍,秉笔太监御药房掌印太监崔文升遣南京,方从哲暂不处理。

  杨鹤曾问过张凤奇红丸案是怎么回事,张凤奇对此案也不甚清楚,只知万历皇帝驾崩,太子朱常洛继位。不想朱常洛登基仅十天便染病不起。

  朱常洛染病后,吃了太医院众医开的药未有起色,病急乱投医,居然让内侍崔文升给他看病,崔文升开了方子,朱常洛服用后大泻不止,生命垂危。

  随后,朱常洛听闻鸿胪寺丞李可灼有仙方,当即让时任内阁首辅的方从哲传鸿胪寺丞李可灼进药,方从哲不信什么仙方。想法拖延,直拖了三日,朱常洛派内侍降旨传李可灼,方从哲无奈只好召李可灼进药。

  朱常洛服药后。精神马上好了许多,以后两日甚至可以下地行走,朱常洛大喜,命李可灼继续进药,方从哲极力阻挠,但终究不敢违拗旨意。无奈带李可灼进药,不想朱常洛服了第二粒仙丹后,当晚便一命呜呼。

  因李可灼进奉的仙丹为红色,状如药丸,此案被时人称红丸案。

  朱常洛驾崩后,朝臣纷纷上书弹劾方从哲,孙慎行更直言方从哲纵无弑君之心,却有弑君之罪。欲辞弑之名,难免弑之实,要求追查方从哲的责任。

  方从哲上书自辩,同时请求辞官,得天启帝朱由校批准,不过朱由校也未追究李可灼和崔文升的责任。

  此后朝臣们始终揪住红丸案不放,非要追究方从哲等人的责任。

  直到这次,朱由检才下旨将李可灼遣戍,把崔文升发配南京,但仍没有追问方从哲的责任。

  通过朱由校的判罚,杨鹤认为这个少年天子绝对是个明白人。

  在杨鹤看来,红丸案本身并不复杂,无非是朱常洛患病,太医院治不好,然后*得皇帝找太医院以外的人看病。

  可惜朱常洛找的崔文升是庸医,给朱常洛开了副泻药,至令朱常洛大泻不止。

  杨鹤虽然不懂医,但是也知朱常洛大泻不止主要原因是崔文升用药的剂量大了些,不然不会泄的那么厉害。

  至于崔文升不管他以前是什么背景,若说他敢弑君,再给他八个胆子他也不敢,而且他背后的人也得不到什么利益。

  因为就算朱常洛死了,他还有两个儿子能够继位,怎么也轮不到外人。

  朱常洛服了泻药,身体更差,甚至开始交代后事,而这时太医院的医生完全没有任何作为。

  这种时候,但凡有一点可能,朱常洛都要试一试,因此得知李可灼有仙丹,自然要试一试成不成。

  套用后事一个笑话,医生问病人有什么遗言,病人说我觉得我还能抢救一下。

  朱常洛服用红丸,就是觉得自己还能抢救一下。

  实际上李可灼也没有弑君的动机,李可灼只是想投机。反正朱常洛也是快死的人,治不好,说明朱常洛命数到了,治好了,他就一步登天。

  相反太医院的医生在这个时候阻挠,则完全是为了私利,他们害怕李可灼治好了朱常洛的病,那么他们这些太医全部都得滚蛋。

  所以朱常洛驾崩以后,最先发难的就是这些太医,他们要把责任全部推到崔文升和李可灼的身上,以此摘掉他们无能的帽子。

  至于孙慎行等人追究方从哲的责任,则完全出于政治目的。他们想借此案把方从哲以及浙党等派系打得永世不得翻身。

  朱由校显然是看出了这一点,因此才没有追究方从哲等人的责任。

  不过方从哲最终被迫辞职,刘一燝接任首辅,随后叶向高接任首辅。最终朝中各重要职务全部由东林党把持,从此东林党一家独大。

  而东林党掌权后第一件事就是免除了各项工商税。

  大明的财政已经岌岌可危,这些人竟然还免除了工商税,毫无疑问,朱由校肯定对东林党大为不满。不过在他继位的时候,东林党这些人毕竟有功,他也不好马上翻脸。

  不想东林党始终揪住红丸案不放,孙慎行等人不停上疏要求追究方从哲等人的责任。

  朱由校很清楚,要是真的把浙党等派系全部打倒,那东林党就再也无人能够制衡,因此他还是没有追究方从哲等人的责任,只是把提供红丸的李可灼判了戍边。

  但是东林党累次拿红丸案说事,朱由校已然是忍无可忍。

  让魏忠贤掌握大明最大的特务机构,无疑是准备对东林党动手了。

  (注:后世提到朱由校时。均认为朱由校没读过书,不识字,只会干木匠活,认为这是一个什么都不懂得皇帝,但是他们忘了一件事,那就是朱由校成长的环境。

  万历不喜欢朱常洛这个长子,一心要立郑贵妃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福王朱常洵做太子,朱常洛过的是朝不保夕的日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人下毒手。

  这样的环境下,朱常洛父子就算没读过书。但是为了活命,他们也能学会如何在这样险恶的环境下生存。

  这一点从后来朱由检隐忍一年多才把魏忠贤拿下,就能看出朱常洛父子的隐忍功夫,那都是从多年的恶劣环境中培养出来的。

  否则。朱由检难道是天才?当了皇帝就学会运用政治手腕?

  朱由校比朱由检大六岁,显然,朱由校比朱由检更能体会到万历末年政治斗争的险恶。

  朱由校很清楚东林党是帮什么玩意儿。他也明白东林党那些人为什么不遗余力地扶保他父子二人当皇帝,原因很简单,为了权力。

  另外,从朱由校的木匠手艺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聪明绝顶的人,而从他临死前交代朱由检: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他非常清楚魏忠贤的作用,那就是打压东林党,只要魏忠贤在,东林党就永远无法抬头。

  朱由校很清楚东林党的危害,所以才扶持魏忠贤不遗余力地打压东林党。

  实际上魏忠贤确实做了很多有利于国家的事情,并不像史书写的那么不堪。比如说他知道朝廷财政困难,大力征收商税,正因为魏忠贤的努力,天启朝才有财力发展军事,而百姓没有承受那么重的负担。

  有资料统计,魏忠贤当权的时候,在浙江征收的茶税一年是二十万两,而魏忠贤死后,东林党当权,从浙江征收的茶税只有十二两。就是说朝廷所有的负担全部压在最底层的百姓身上,百姓走投无路怎能不造反,大明焉能不亡。

  而崇祯皇帝朱由检直到最后才明白兄长临死前跟他交代不要杀魏忠贤的意义,可惜此时为时已晚,因此朱由检在临死之前五天命人秘密收敛魏忠贤的尸骨,安葬于香山碧寺,这个地方是魏忠贤以前自己看中的,这说明朱由检后悔没听哥哥的话。

  可惜历史是文人写的,像魏忠贤这样的人,他们怎么可能写魏忠贤的好处,自然是怎么坏怎么写。而朱由校启用魏忠贤,那肯定也不是个好皇帝,史笔如刀,经过某些人的渲染,朱由校成了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魏忠贤成了一个祸国殃民的权阉。)(未完待续。)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挽明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