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两国都是脉之源,对于彼此的大臣都比较宽容,只要不是侍奉过其他乱匪势力,或者宇文化及王世充那样的逆贼,名节有污,般都会给予重用。
对于屈突通这种经验丰富的名将,杨元庆首先是尽量拉拢,即使不放在军中,也可以放在国子学教授生徒,培养后备人才。
杨元庆注视着他缓缓道:第条路,你本是隋将,因形势所迫而不得已降唐,我不计较你走了弯路,如果你肯归隋,我会继续重用你。
屈突通叹息声,我背隋降唐已是不忠,如果我再背唐降你,那就是不义了,不忠不义之人,我屈突通何以面对先祖。
你这不是不忠不义,而是幡然醒悟,只有这样你先祖的在天之灵才会原谅你。
屈突通苦笑声,南北两朝十几国,先祖何以责我
他又深深看了眼杨元庆,唐帝待我不薄,我不会背叛他,你不用再劝了,说第二条路吧
杨元庆叹了口气,我不想让你走第二条路,你再好好考虑下吧俄给你三天时间。
说完,杨元庆吩咐左右亲兵,不可再捆绑,好好厚待屈突公。
他转身向帐外走去,尽管杨元庆也知道劝服屈突通的可能性不大,但他还是想尽力而为。
回到中军大帐,谢思礼迎了上来,关切地问:殿下,他愿意归降吗
杨元庆摇了摇头,他说李渊待他不薄,不想背叛,昼意死殉唐,哼先帝待他也不薄,他为何不死殉隋
或许他觉得还有回唐的希望,毕竟他是唐朝兵部尚书,卑职认为唐朝定会出重金赎他,不知殿下
谢思礼有些有点偏向于从唐朝那里获取足够的赎金,他知道屈突通对于唐尊的重要。
但杨元庆在这个问题上却毫不含糊,如果天下第猛将李玄霸也在我手中,那我宁可把李玄霸给他赎走,也绝不放屈突通,李玄力不过是勇匹夫,能伤我隋军最多百余人,但放走屈突通,却会成为我数万弟兄的噩梦,他若不降,我必杀之。
谢思礼及时闭上嘴,不敢再劝杨元庆用屈突通换取赎金,杨元庆走到沙盘前,此时他倒并不关心屈突通怎么样,他关心的是东线战役。
襄城郡之战是整个战役的转折点,这战的胜利便意味着他可以收网了。
杨元庆伏案写了份收令,递给旁边亲兵,以十万火急方式,立刻把它送给李长史。
种不安的情绪笼罩长安皇宫上空,武德殿广场另边,两名宦官走在前面引路,在他们身后,四名身材健壮的侍卫抬着架乘舆快步走过广场,向武德殿前的台阶前走来。
李建成坐在舆上眉头微皱,父皇有紧急事情召见他,尽管宦官也不知是什么事,但他们却知道圣上的情绪很低沉,这便使李建成的心中有些不安,他隐缝猜到,应该是中原战局的情况不利。
走到尊阶前,侍卫将乘舆小心放下,殿下请小心
李建成站起身快步走上台阶,路向殿内疾步走去,名老宦官迎了上来,请殿下直接去御书房,圣上正等候殿下觐见
李建成见侍卫们都远远站着,他也不回头,直接不露声色问:是哪里出事了
老宦官进近两步,低声道:好像是襄城郡出了什么事。
李建成颗心稍稍放下,只要不是新军出事,他就不用那么紧张。
走到御书房前,有宦官替他禀报,启禀圣上,太子殿下已到。
让他进来
房间里传来李渊的声音,声音里透出无尽的疲惫,听声音,事态很严重,李建成深深吸口气,稳住心神,走进了御书房内。
房间里,几名宦官正忙碌地收拾地的瓷片,水迹也已擦干,李渊正负手站在窗前,背对着门口,李建成吓了跳,父皇竟然摔杯子了,这里面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他心中有些紧张起来,快步上前躬身施礼,儿臣参见父皇
你们都退下李渊沉声道。
几名宦官慌忙退了下去,李建成小心翼翼问:父皇,是中原出什么事子吗
半晌,李渊才长叹声,刚刚得到消息,襄城郡再遭惨败,两万唐军全军覆没,连屈突通也被俘了。
李建成惊,是东线军队吗是东线唐军,李孝恭的报告述没有收到,朕是收到了秦王的鹰报。
父皇,这样来,孝恭那边的军队就只有五万人了。
李渊的心情十分沉重,自从尉氏惨败后,李渊便意识到,双方的军队之比已经到了极为微妙的时刻,他们不能再经历场失败。
他们必须要路胜下去,才能最终取得中原战役的胜利,可是他没有盼到胜利,却得到了再次惨败的消息,这使李渊暴怒,砸碎了他最心爱的茶杯。
暴怒之后,是深深的失落和疲惫,李渊走到沙盘前,凝视着颖川郡言不发。
李建成却极为不满道:他怎潮重自进攻襄城郡,父皇准许了他了吗
李建成指的是李孝恭,他对李孝恭支持二弟秦王直不满,上次尉氏县之败,他怕自己的情绪影响大局,便隐忍不发,没有指责李孝恭。
但这次李孝恭竟然违反了事先定好的计划,檀自去攻打襄城郡,导致惨败,这使李建成再也克制不住内心的不满。
李渊摇了摇头,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朕找你来,是想和你商议下,下步我们该怎么办
虽然传统的说法是知子莫如父但也可以反过来说知父莫若子李建成很了解自己的父皇,本来二弟和李孝恭都提出撤军,但父皇坚持不肯,才导致襄城之败。
现在父皇后悔了,但他又碍于面子不好主动提出撤军,这会显得他上次决策的愚蠢,所以父皇把自己找来,让自己提出撤军,然后对大臣宣布,是太子坚持要撤军,他没有办法才被迫同意撤军。
这时,李渊又意味深长地看了李建成:眼,叹息道:哎上次朕若坚持撤军就对了。
这声叹息使李建成愣,上次明明就是父皇不肯撤军,怎么又变成他若坚持撤军。
心念转,李建成忽然恍然大悟,原来父皇是想让自己替他承担上次不撤军的责任,否则这么重大的事情,他不把相国们召来商议,却把自己先找来做什么呢
明白了这点,李建成便知道自己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了,尽管这责任他并不愿意承担,但身为太子,他样身不由己。
李建成立刻歉然道:父皇,上次儿臣不该坚持再战,儿臣有责任,儿臣建议父皇立即下旨撤军,保存实力。
李渊眼中露出丝赞许的笑意,还是太子明白事理,肯替自己把这个责任担起来,作为个皇帝,他当然不能承担任何失败的责任。
李渊沉吟下道:朕马上召开军国会议,正式商议撤军,你也同参加吧
儿臣遵旨,另外屈突尚书之事,也希望父皇不要放弃。
这个膜明白,朕已经下令秦王,让他不惜切代价救回屈突尚书。
时间已经到了第三天,天还没有完全亮,天光微明,给隋军大营抹上层淡淡的青色,点卯已经结束,大将们各自回营,士兵也开始了天的训练,这时,名营门守卫士兵匆匆跑到中军大帐前,对亲兵道:请禀报总管,唐军使者在营门外求见。
他取出份名状,交给亲兵,亲兵立刻进了大帐,中军帐内,杨元庆正在批阅几份刚刚从太原送来的加急奏疏,亲兵在门口禀报,启禀总管,营门外有唐使求见,已投下名状。
亲兵将名状呈上,杨元庆见上面写着唐骠骑将军天策府记室参军宇文士及原来是他,杨元庆便点了点头,带他来偏帐候见
偏帐内,宇文士及背着手来回踱步,他心中感到十分焦虑
宇文士及是受秦王李世民之派遣,来隋军大营找杨元庆商议赎回屈突通和史大奈之事。
李世民给他施加的压力很大,让他务必说服杨元庆,把屈突通和史大奈放回,他愿意开出丰厚的条件。
宇文士及心里很清楚屈突通对于李世民的重要,屈突通是兵部尚书,是朝廷中少数支持秦王的重臣,如果失去屈突通,对李世民而言,不仅是军事上的损失,更是政治上的重大损失。
至于史大奈,李世民也需要这名对他忠心耿耿的大将。
只是他怎么才能说服杨元庆,宇文士及没有点头绪,杨元庆又会开出什么样的条件
这时帐外传来杨元庆的声音,宇文参军在帐车吗
回禀总管,宇文参军已经等候多时。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