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节 郑氏抢先

  杨潮兵力太过有限,派出六万兵力追击,就已经是极限了,为此南京城都没有多少军队驻扎,而占一地就要守一地,推进的越远,兵力就越是匮乏。

  而且让许多男追击的主要目的是夺回皇帝,但是芜湖都没有找到,先让清军对朱慈烺很重视,怕是撤退的时候,朱慈烺是第一个撤退的对象,恐怕早在重兵保护下退到了更远处,那就失去了追击的意义。

  而且杨潮的军队实在是太疲惫了,已经处在一个极限,随时都可能发生崩溃等意外。

  第一次扬州战役,淮安战役,第二次扬州战役,短短几个月间,大军连续战斗,基本上没有休整的时间,早就一场疲惫。

  第二次打扬州,围歼多铎的时候,已经深深的体现出来,如果不是大军太过疲惫,怎么可能损失几万人才能剿灭困守孤山,而且已经被烟火折磨的士气低落的清军呢。

  军队太疲惫,则士气低落,士气低落则战力不足,十成能发挥出五成就不错了。

  而且经过一场接一场大战,杨潮军队折损太大,从扬州出发攻打淮安的时候,那可是十五万大军,而消灭多铎,从扬州回援南京的时候,就只剩下了十万之数,伤亡近五万人。

  必须立刻修养了,至少得一个月时间,让伤病恢复伤情,并且新招募士卒,组建二十万兵力,然后杨潮才有余力继续发动大规模战役。

  另外还有一大堆政务,朱慈烺被俘一事,清军恐怕已经运作了,还不知道产生的后果会有多严重呢。

  这是一个难题,一个非常大的难题,杨潮到底该怎么应对。

  朱慈烺是他亲手推上皇位的。现在朱慈烺被抓了,是不是该再次另立新君。

  这点对于杨潮没有什么难度,杨潮当年可是从北京带回来了四个皇子。都是崇祯皇帝亲生,虽然继承权上没有朱慈烺那么硬。但是朱慈烺跑了,被抓了,那么久给了这些弟弟机会。

  不过朱慈烺逃跑之后,南京文武百官逃跑的极多,几个皇子也跑了,但是幸运的是一个留了下来,崇祯皇帝第三子朱慈炯,他不但留了下来。而且就在杨潮家里。

  当时皇帝前夜逃跑,第二天南京城才知道消息,文官百官有的逃跑,有的想投降,有的在自杀,两个皇子也跑了,朱慈焕和朱慈炤都跑了,现在两个皇子还不知所终,杨潮不知道他们是不是跟着皇帝一起被俘了。

  但是这不影响杨潮另立新君,原因很简单。逃到自己家里的朱慈炯更有继承权,因为朱慈炯和朱慈烺一样,都是崇祯皇帝的皇后所生。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从崇祯皇帝论的话,朱慈炯是皇后所生,是嫡子,从朱慈烺这里论的话,朱慈炯是嫡亲兄弟。

  大明朝的继承原则,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幼,有嫡子立嫡子。无嫡子才考虑立长子,无子的时候。又有兄终弟及的原则,因此无论是从崇祯皇帝这里。还是从弘光皇帝朱慈烺这里,朱慈炯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继承人。

  所以杨潮如果立他的话,应该说最不会引起别人说三道四。

  可是有人不愿意,朱慈炯本人不想做皇帝。

  这个朱慈炯单子比朱慈烺更小,当别人跑的跑,降的降,死的死,他不敢跑,不敢降,也不敢死,一头钻进杨家,托庇在他姐姐怀里。

  朱媺娖保护了弟弟,同时为另一个弟弟的被俘而伤心。

  这时候杨潮找定王朱慈炯商议监国的事情,希望朱慈炯在朱慈烺被俘期间,以监国的名义出来稳定局势,可是这时候朱慈炯本人吓得不敢答应,还找他姐姐说情,朱媺娖跟杨潮哭诉,说她们姐弟可怜孤苦无依,国破家亡不敢求大富大贵,但求苟活于世,希望杨潮不要把他弟弟推到火上烤。

  杨潮不由诧异,这个时代,想当皇帝的宗师多了去了,比如那个福王,历史上还有唐王、桂王,甚至鲁王都登基或者想要登基,过一把皇帝瘾,可没想到最有资格当皇帝的人,却死活不敢当皇帝。

  这个朱慈炯历史上是一个谜,自从北京城破后,他就消失不见了,无论是谁都找不到他,与此同时另一个皇子朱慈焕,虽然也东躲**,但是总是暴露行踪,显然一个人如果自己有心隐藏起来,是不可能被人发现的,那个朱慈焕显然是一个爱折腾的,而朱慈炯不知道躲哪里去隐居了。

  显然这是一个重视自己性命胜过权位的人。

  “公主,让定王监国,乃是为了大局。陛下被清军所执,天下人心不稳,唯有定王出面监国,才能安定天下人心!”

  杨潮向朱媺娖解释道。

  公主坐在一旁就是一个劲的哭诉:“定王年幼,如何能当此大任。且若定王监国,置陛下于何地?若陛下不是皇帝,对鞑虏岂非再无用处,鞑虏还能留着他吗?”

  说完朱媺娖又呜咽哭泣起来。

  站在朱媺娖的位置,她考虑是对的。

  朱媺娖虽然不是崇祯皇后所生,但是她母亲死的早,她婴儿时候开始,就是皇后抚养,自幼跟朱慈烺和朱慈炯两个皇子亲,三人的感情那是亲姐弟一般。

  现在一个弟弟被清军抓走了,一个弟弟托庇在她这里,她死活不能让这个弟弟在步那个弟弟的后尘,而且让这个弟弟当了监国,其实也就是准备当皇帝,那被清军抓住的朱慈烺怎么办,对清廷没有了作用之后,弄不好就只有一死了。

  朱媺娖绝对不愿意看到两个弟弟一个接一个被文臣武将利用,最后落一个悲惨的下场,更不愿意看到被抓的朱慈烺因此丧命。

  “你说过你绝对不会负我的,驸马我求求你了,不要逼他了。”

  朱媺娖哭求道。

  杨潮确实答应不会负她,那时候是让他去跟皇帝说自己纳妾的事情,现在朱媺娖搬出来了。

  其实最关键的还是当事人朱慈炯不同意,他自己不同意监国,还让他姐姐帮着他说话,在杨潮跟前哭哭啼啼,还说杨潮答应过她不会负她,连杨潮的承诺都搬出来了,让杨潮颇为无奈。

  妻子朱媺娖的态度,杨潮还不用太顾虑,最多委屈她一下,朱慈炯本人不愿意,杨潮却也不好强制他。

  其实杨潮跟妻子商量的目的,反而是希望朱媺娖能够劝劝弟弟,可没想到朱慈炯在杨潮之前就做通他姐姐的工作,让姐姐帮着说不要让人逼他监国。

  杨潮本人其实也很犹豫,上次让朱慈烺当皇帝,一开始杨潮是有求必应,凡是杨潮的奏疏基本上都会同意,可是后来竟然发展到了杨潮的意见,朝廷就一定反对的情况。

  杨潮知道自己的政治能力还很不足,或者说自己的政治认识跟这时代的人诧异太大,要么自己迁就明朝官僚,跟他们一样处事,要么就是强迫这些人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也就是独断专行。

  但是两者杨潮都不太乐意接受,跟官僚同流合污杨潮心理上难以接受,而要独断专行的话,杨潮知道这种后遗症太大,而且遇到的反对也太大了,文官集团绝对不会配合,而且杨潮不无顾虑,自己现在活着,手握重兵还好说,万一自己有个意外,家人会受到什么样的报复,看看张居正死后,张家抄家灭族,男丁发配,女子发卖,杨潮绝对不能接受。

  这两者之外,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学习杨坚、赵匡胤那样,直接自己篡位。

  可是杨潮篡位的话,名不正言不顺,反对声音肯定更大,长江以南估计除了自己军队能控制的地方,其他地方都会反对,弄不好不等满清打来,杨潮要先打一场内战。

  而且杨潮以武将身份,抛开大明皇室称帝,这个坏头一开可能会造成失控的局面,但凡手里有兵的将领弄不好一个个都称王称霸了,看看清末民国的时候,各个省宣布**就知道这种后果了。

  打内战和各地军阀话、大混乱这种结局,杨潮都不想看到,就是曹操也不是直接篡位,还得扶持一个汉献帝做旗帜,就是害怕出现不受控制的局面。

  所以杨潮才想到让朱慈炯出面监国,自己掌握实际大权,但是朱慈烺本人不同意。

  杨潮也担心出现朱慈烺那样的情况,就是朱慈炯上台后,不但不配合自己,反而站在自己对立面,因此不愿逼他,而是先做思想工作为主,让文官不停的劝说,自己都开始做妻子工作,但是依然做不通。

  可就在杨潮犹豫不决的时候,江西和福建两地,却都出现了意外之事。

  朱慈焕在福建监国了,昭告天下,以弘光皇帝被俘,国不可一日无君为由,自己临危授命愿意肩负起中兴大明的责任来。

  “郑氏!”

  杨潮不由想到,郑氏集团还是走上推举皇帝,挟天子令诸侯的这一步。

  真是造化弄人,看来郑氏不仅仅甘于做一个海洋实力,向士大夫阶层迈进的努力,郑芝龙从来没有放弃过。

  但是这让杨潮为难了,朱慈焕的监国诏书已经送到,要自己接旨。

  郑氏做的好隐蔽啊,直到昭告天下的时候,才将朱慈焕推了出来。。.。

  ...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回到明末当军阀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