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节 反腐败

  喊这些人回来,其实是休息一下,让他们坚定一下信念,至于具体情况,他们不是很关心,只知道手里有粮有钱,今年能够打仗就行了。

  杨潮期待的大家热烈的讨论没有发生。

  唯有黄fèng府忧心忡忡,认为杨潮的财政政策太过冒进了。

  “大人,今年还要发债券啊?”

  “发,至少两千万,两千万不够就发三千万。”

  黄fèng府道:“去年的一千万今年就该还了,我预计了一下,今年收入最多也就两千万,浙江江西和山东三地去年都有战事,大人您说要免税一年的。今年军政两方如果支出照旧,怕是还不上这些钱,怎么还敢借?”

  杨潮道:“正因为还不上,所以才要借啊。”

  黄fèng府惊叹:“这不是拆东墙补西墙吗,这利滚利,什么时候能还清啊?”

  杨潮道:“谁说本督打算还清了。不还,只要官府信用没有破产,总能借到钱,还利息总比还本金要划算的多。”

  后世的大英帝国欠着荷兰人几亿荷兰盾,每年利息两千多万超过两百吨白银,但是他们还了三百年都没有还本金,绝对不是还不起,而是他们认为还利息更划算。

  只要政府信用不破产,总能够借到更多的钱,这就是为什么后世的政府动辄欠债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原因,不过也只有政府能够这么玩,其他实体一般不具有这么坚挺的信用。

  大明朝坏就坏在扯淡的财政上,空有全世界最多的国民,最庞大的经济体,竟然是因为没钱穷死的,如果崇祯每年有五千万财政,给西北一年拨去一千万担漕粮,只要饿不死人,鬼会造他的反。

  黄fèng府听到杨潮这种利滚利打算把阎王债背到底的决心,一点都不认同。但是却不好反对,反正官府吗,没钱了大不了赖账,谁还敢造反不成。

  “fèng府啊。你还可以这么想。那些土财主一个个都把银子埋在地里,让他们都拿出来变成债券,我们在把钱花出去,这样很多百姓就有了生计,是百姓之福啊。”

  黄fèng府叹道:“为百姓谋福。可也得量力而行啊。去年一千万两银子,三分月息,一年就是三钱六,这就是三百六十万两啊。白白就花出去了。”

  杨潮道:“这不算贵了。谁让大明的官府没有信用,去年借钱给官府的,那都是爱国人士,土财主就没有几个,大多数都是老百姓,这怎么行?把百姓手里的钱都抽出来了,他们怎么做买卖。怎么添置织机扩大生产,还是要让土财主支持咱们。土财主认钱不认人。”

  黄fèng府点了点头。

  杨潮又道:“如果士绅都借给我们钱了,你说他还敢不支持我们?”

  这句话让黄fèng府眼前一亮,他觉得这才是杨潮的目的,原来隐藏的这么深啊,难怪他过去就没见过杨潮有什么爱民的举动,连给受灾的百姓建房子,都是借钱给他们,还要收利息,过去的官府那绝对是直接拨付砖瓦木材的。

  原来杨潮的打算在这里啊。欠了缙绅的钱,缙绅就不敢给官府惹事了,不然没人还钱了,高。实在是高。

  “那我们今年还是三分息?是不是太高了?”

  黄fèng府依然觉得三分月息太高,如果能降到一分息就好了,可是降到一分,他又怕没人买了。

  杨潮道:“月息就不降了,但是年限可以加长,今年我们发三年期的。”

  后世年限越长的债券。利息就越高,就跟存款一样,三年期的固定存款利率肯定高过活期和一年期的利率,债券发的时间长,意味着偿还的年限长,借款的成本其实是大大降低的。

  但是对于没有任何投资,只吃利息的投资者来说,他们倒是无所谓,反正闲钱埋在地下又生不出钱来,借给官府,一年得到三钱六的利息,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当然前提是,他们充分信任官府会还钱。

  “所以这份报告可以发到报纸上去,同时加点内容,把去年偿付利息的数字也加进去。我发现我们借出去一千万两,可是按时取利息的只有六百多万两的债券,很多人都不打算收取利息啊。这是完全支持官府。这种节操很好,但是做法是不对的。我们不能让支持官府的爱国百姓吃亏不是。号召大家都来取息,不要怕官府还不起钱,官府有的是钱。”

  让大家看看,杨潮治下每年可以收取将近两千万税银,而且有意愿支付利息,这信用肯定会大涨一截的,如果真能把埋藏在地主家里的银子撬出来,那可比从日本每年刮来那点银子多了无数倍啊,通过银票变成货币后,大明朝可能一下子就不缺货币了。

  后世的专家推算,整个大明一朝,流入中国的白银数量在一亿到两亿,而其中大部分被窖藏了起来,只有六千万两左右在市面上流通,显然是不够的,所以出现大量铸造私钱的情况。

  而中国历史上可不止大明一朝流入白银啊,从唐宋时期就开始了,只是前期毕竟少而已,但是中国古代自己也挖掘金银,几千历史滴水成河绝对不会少于一两亿,历朝历代挖掘的贵金属又不会消失,也不可能都被皇帝带进棺材里去了。

  假如历朝历代积攒的白银有两亿两,从唐宋到大明流入两亿两,明代又流入两亿两,这就是六亿两白银,只会少不会多,如果能将这些白银都存入银行做资本金,就会变成六亿两银票,甚至可能更多,因为杨潮跟拿骚商定的制造货币的模式中包括一个银行购买官府债券的方法。

  官府的债券也可以作为本金发放纸币,纸币通过购买债券流入官府的金库中,然后花出去这给市场释放了一大批货币,基本上达到了控制货币发行量的目的,这样大明的经济,就不会在受到货币不足的制约了。

  “所以发三千万两债券,百姓认购剩下的,江南银行包销了。不要愁没钱花。今年最多三千万两,明年就可以扩大到五千万两银子。相信我,十年后你不发一两亿两银子。你都不好意思见人。”

  杨潮对黄fèng府循循善诱道。

  黄fèng府完全被惊呆了,一亿两银子啊,光是利息就是三千多万,如果崇祯在世。知道自己欠这么多钱,估计宁可不做皇帝了。

  “你今年的任务是,将官府弊端完全革除,官府是很敏感的地方,官府不稳。百姓就不会稳,所以快刀斩乱麻,一年时间必须把政局稳定下来。我要你组建一个跟军队一样令行禁止的官府,从南京发出的政令,十天之内我要治下每一个县都开始实施。你可有成算?”

  黄fèng府狠狠道:“考成法,剥皮充草”

  他打算采取严刑峻法了,采用张居正制定的考成法,完不成任务的官员,直接用朱元璋的办法剥皮。

  “太过,太过了。本督想来主张。轻刑罚,严执法你只有执法严厉了,才不会有人犯法,至于你惩罚是打一顿板子,还是直接砍头,其实效果是一样的。只要知道伸手必被捉,就没人伸手了。你不执法,哪怕就是把法律定的株连九族也没有意义。”

  “那大人的意思是,不用考成法了?”

  “用必须得用,但是惩罚依照大明律即可。在本督更改律条之前,大明律是有效力的,大家都必须遵守法律吗。”

  朱元璋制定的大明律,对贪腐的惩治力度。大概是世界上最严格的,但是大明的官员,却是最贪腐的,因为阵型法律的是文官,贪腐的也是文官。

  “还要要完善检查制度,军中还得抽出三百个读书人给我。我要组建一个秘密巡视组,常年秘密巡视各地。”

  “锦衣卫?”

  黄fèng府一惊。

  “什么锦衣卫,这叫廉政公署,只对最高权力负责,有权力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拘留任何官员两天,你也包括在内”

  黄fèng府不由心里一寒,以为杨潮打算以军法治国了,这活脱脱就是明初朱元璋那套吗。

  唯一不同的是:“严格控制贪腐,同时提高官员待遇。今年县令一级的,月俸一百两,年底发三个月奖金,如果有小错,奖金扣除。一个不犯错的县令,一年能拿到一千五百两,足够过上不错的生活了。”

  黄fèng府道:“可是他们随便动动手,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县令万把两银子也是捞得到的啊。”

  杨潮道:“所以才要有严格的监察机构吗。”

  过年后,轰轰烈烈的发**运动就开始了。

  去年军中科举选出来的官员也分派各地,虽然他们是执法官督粮官和练兵官,可是各地都将他们当成了监督人员。

  岂不是真正的监督人员,正在军中选拔呢。

  三百个识字,并且会看账本,在军中经常帮忙粮草出入账的士兵,被召集了起来。

  这些人的背景都一一核实过,基本上都是最贫贱的家庭出身,而且都是流民出身。

  很显然这种人对官府的恨意那是滔天的,哪一家没有被官府逼的破产的血泪史。

  让这些人去监察官员,就算没有任何错误的官员,在他们眼里也都跟贼一样。

  “你们都是苦出身啊。都被贪官污吏逼的家破人亡,要四处逃难。本督跟你们一样,最恨贪官污吏。所以现在让大家来呢,就是监察贪官的。但是要监察贪官,我们自己就要以身作则。贪官贪腐还罪不至死,但是你们中的人,只要拿了一两银子,就得军法从事。你们都清楚了吧。记住你们不是为自己,是为全天下百姓监察百官的。你们手里的权力大的很,你们身上的责任也重的很。天下百姓能不能安居乐业,天道能不能彰显,就靠你们了。”

  杨潮极力勾动这些的使命感,就好像当年香港政府组建廉政公署的时候,清一色的使用年轻大学生,因为这些人身上才最有使命感。

  一项项政令从新年伊始颁布下去,包括提高所有官员俸禄,知府一级的官员,每年就可以拿到三千两银子,巡抚是一万两,而最高的杨潮薪俸则是十万两银子。

  提高俸禄的同时,颁发严格的反贪污法,对贪污采取绝不姑息的态度,以前既往不咎,从隆武二年起,但凡贪污一两银子的官员,立刻革职,并且抄家,但不灭族。

  只要拿一两银子,哪怕你是万贯家财,全部抄走,杜绝那些为了家人捞一笔,然后宁可去坐牢的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家伙。杨潮认定,贪财的人必定爱财,与其冒险家产被抄没,不如从此开始廉洁起来,这样还能保住以前贪污的财富,再说了还有提高的俸禄,最重要的是权力阶层受到的社会尊重,这种权力的味道,才是最让人着迷的。

  同时悄悄派出去一**检察官,这些人都拿着杨潮的密令,每到一地但凡发现问题,立刻找带兵的练兵官,将官员捉拿,开始严查官府账册,同时审问一个个相关人员,审问出来有贪赃枉法收受贿赂的官员,即可查办。

  三个月时间,竟然查办了一百多个官员,在江南制造了一阵阵恐怖气息,官员收敛了不少,只等这股风气过去在捞钱不迟,谁想到这股风终其一生都没有停歇。

  “一年时间足够我肃清吏治了,五十万大军也该有战斗力了。但愿今年在我整顿官府的时候,不会发生太大的战事。”

  杨潮一直都把整顿官府痹症放在首要,所以在军事经济之后,最后一个动官府痹症,也正是看到今年的态势应该不会发生太大的战事,才敢这么干,要是清军像去年那样,随时都可能攻入江南,杨潮是不敢这么做的,万一这么做,清军一到,各地官员纷纷开城投降,那还是很麻烦的事情。

  从第四个月开始,江南的罪官慢慢的少了,但凡是获罪的家伙,立刻有军中考核过关的读书人顶上。

  但是军队中的读书人就少了太多,慢慢有回到过去那种都是文盲军的趋势。

  书生哄闹,然后被充军的好事,可遇而不可求,现在江南的读书人都学乖了,知道骂杨潮两声没有关系,去闹事就惨了,所以没人闹事,也就没有合理的手段抓人了。

  杨潮只能登报招募,招募读书人从军。未完待续。

  ...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回到明末当军阀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