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回:英台英台玉冷香

  以祝昊宇粗通皮毛的古文学识,他刚好知道,《礼记》是一部儒学经典,被后世归纳总结在十三经之中,记述的主要是秦汉以前儒家的各种礼仪制度,其中涉及到了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方方面面。

  然后祝昊宇就疑惑了。

  以祝英台这种敢于藐视世俗礼法的性子,又怎么会对《礼记》感兴趣,甚至还精读呢?

  四个小时读通《礼记》,这明显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祝昊宇在初时的紧张过后,也就放下了这个很有点挑战自己天才程度的想法——当然,即使这个世界上真有天才,也绝不可能出现那种能在四小时之内,精读好一部篇章长达四十九节的儒学经典的人物。

  至少祝昊宇就非常明白,他绝不会是那种人。

  那么如果不去追赶祝英台对《礼记》的研习深度的话,是不是可以避重就轻,从另一个角度来阐述《礼记》,暂时把“辩难”这一关给度过去呢?

  祝昊宇收敛好心神,开始仔细阅读《礼记》的目录,想要从中找到一篇最方便自己提出“辩难”的文章。

  从《曲礼》开始,一直到《丧服四制》,祝昊宇反复将整本书卷给粗略翻过了三遍,终于敲定了一篇《儒行》。

  选定《儒行》,不仅仅是因为魏晋风行玄学清谈,名士之间多喜重老庄而轻孔孟,从而使得这个题材很适于拿来辩难,更是因为这一篇是祝英台笔记与注疏做得最多的一篇。从这里,祝昊宇也更深一步地理解了祝英台的思想,明白了她为什么会对一部著述礼法制度的经书感兴趣。

  《礼记》既然被定义为儒家经典,自然不会单单只是论述礼仪制度那么简单,更深一步来看,《礼记》其实是借礼仪之名,描绘和构想了儒者的理想境界与经典哲理,以及儒家定义里,为人的立身根本。

  而在祝英台的个人批注里,是这样解释的:《礼记》之说,非礼仪,作人也。

  礼仪,或许在先贤的眼里,不过是给愚人看的规范,以方便他们学会作人罢了。

  祝昊宇深深感叹了一声,难怪祝英台居然好读《礼记》,原来在她的眼里,《礼记》竟然是这样的么?

  祝昊宇开始静心研读《儒行》,两个时辰不知不觉就走了过去。

  夫子轻轻用竹片敲起了书案,清清嗓子,朗声道:“学子们,暂且放下你们手中的书卷吧,学问学问,有学有问,可不要只学不问……好了,辩难的时候到了!”

  祝昊宇平静地放下书卷,望向这个额头很有特色的小老头儿。

  这老头说话倒不像传说中的夫子们古板,竟还有几分趣味。

  “怎么?你们就都只学不问?”夫子的视线在学生们脸上一一扫过,这个时候,虽然所有学子都依言放下了书卷,但却没有人主动提出辩难。

  “是只学不问,还是说,你们都懂了,不需要辩难?”夫子的脸色有些沉了下来,“或者说,是我郭慎行品级太低,诸位不屑与我辩难?”

  气氛在瞬间沉闷了起来,学子们的脸上有些开始现出惶恐。

  祝昊宇忙站起身来,直接向这位名叫郭慎行的夫子一躬身为礼道:“夫子,我有疑问。”

  虽然郭慎行没有直接点祝英台的名,但之前他有过示意却是不假。在这个时候,祝昊宇可不敢有分毫怠慢。更何况,读了四个小时的《儒行》一篇之后,祝昊宇有了些底气,也不是那么害怕面对“辩难”了。

  他甚至树立起了自信,开始有了一种血液微微沸腾,意气万分飞扬的感觉。

  这就是古代,这就是魏晋,这就是辩难么?

  “好,”郭慎行倒也干脆,他直接踱到祝昊宇的书案前,点头道:“有何疑问,你说。”

  祝昊宇微带笑容,问道:“夫子,孔子着儒服否?重儒行否?”

  郭慎行额头上的皱纹又向内收了收,显得更深了些。

  祝昊宇的问题有点尖锐了,晋人虽然为学之风十分开明,但敢于如此公然直论先贤的毕竟多半是那些久负盛名的名士,以祝昊宇这个还没毕业的小家伙而言,在课堂上这样问,毕竟是有些出格。

  郭慎行到底还是经验丰富,微怔之后,便反问道:“祝英台你为何有此一问?”皮球马上又给踢回了祝昊宇。

  “儒行有云,”祝昊宇胸有成竹,接下郭慎行的问话,便开始侃侃而谈,“‘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夫子之服,其儒服与?孔子对曰:丘闻之也,君子之学也博,其服也乡,丘不知儒服。’

  夫子,这一句,是不是说,孔子不着儒服?所谓儒者,入乡而随俗,和顺而自重,不以衣冠论身份,只以品行论高低?”

  郭慎行点点头,少待,又道:“不以衣冠论身份是不错,但只以品行论高低之言论,祝英台,这是你自解的吧?”

  祝昊宇笑笑道:“难道不是吗?夫子?”

  郭慎行想了想,很老实地一叹道:“祝英台,你可知何谓九品中正?所谓上品无寒士,下品无世族,衣冠即身份门第,不看衣冠,只看品行,你说对吗?”

  这下轮到祝昊宇呆了一呆。

  他的论点全部都是来自于祝英台留下的笔记注疏,要他自己随便向世人解说他本人的观点,他还没那个准备。可现在看来,这祝英台的思想还真不是一般的叛逆于时代呢。

  不过这位夫子也是个妙人,回答问题又实在又滑溜,既能一再把皮球踢回给自己的学生,又能毫不掩饰地直说门第,实在是似憨实精,胆大心细。看样子,他虽然长相太特色了点,这为人处事,倒是一如他的姓名:“慎行”啊!

  祝昊宇脑中念头几转,忽然发现大多数同窗们的目光在这一刻竟都集中在了梁山伯的身上,那些目光中有鄙夷,有冷漠,也有深深的戒备。

  这是为何?

  祝昊宇一侧头,看到梁山伯淡然的神色,心中忽然一紧,明白了。

  正如这位郭助教所言,“上品无寒士,下品无世族,”梁山伯身处在这些求学的士子当中,却分明是身份低微的寒士,那么在如今的九品中正制度下,他岂不是注定了只能是下品?

  寒士即下品,即便他才学再好,又能如何?

  祝昊宇心中微一叹息,现代人尚且好论门第,更何况是在这连科举制度都还未能起始的东晋?

  不能唯才是举,那么这个书院的存在,又有什么意义?

  不知为何,祝昊宇的心中竟忽然生起一股怒气,这怒气愤然而浩荡,忽然击打在他的灵魂之上!

  然而他的心中却骇然——这不是他的情绪!

  没等祝昊宇想明白是怎么回事,他的愤怒却已经压抑不住。他几乎就是在这愤怒的驱使之下,昂然站立,冷然辩论:“我说不对!夫子。儒行有云,孔子曰‘儒,其坐起恭敬,言必先信,行必中正’,曰‘忠信以为宝,多文以为富’,曰‘见利不亏其义’,曰‘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夫子,如果只看衣冠,而品行无益,那么假如天下上品名士皆言而无信,皆寡学薄义,皆贪生怕死,可杀可辱,那么你说,气节何在?家国何安?民族何存?”

  恍惚之间,祝昊宇只感觉到自己一拂衣袖,便欲离席而去,中途退学。

  恍惚之间,祝昊宇心中生起了一股无比奇妙的感觉,就在这愤怒陡生的一刻,他那来自未来的灵魂仿佛升华,与千古奇女子祝英台的灵魂深深碰撞,交融在了一起!

  他依稀是看到了,那个女子思想闪光之璀璨,完全穿越了时空与世俗。

  她就那么……无声无息地,在时光洪流的夹缝之中,在一个永远也不会真正见面的现代灵魂面前,开出了冷香浩然的美丽花朵!

  有这么一刻,祝昊宇既自卑又自豪。

  他才明白地发现,自穿越以来,他最苦闷的地方,其实并不是怎么适应古代的生活,而是怎么去面对变成了女性的人生。

  他才发现,原来他虽然一向也算尊重女性,但在潜意识里,总还是以身为男儿而自豪,总觉得既为男儿,那么双肩可挑家,可担国,那么头可顶天,腿可立地,胸膛可以融化一切!

  祝昊宇其实有点大男子主义。

  所以即使是失去了原本的一切,由现代金钻男士而变成了一个古代女子,从在现代的挥洒自如之中沦落到战战兢兢做古人,他也依然保持着强大的理智与克制。

  因为他总觉得,哭泣与颓丧是弱者无能的借口,他既然是堂堂男子汉,自然要有男子汉的骄傲与勇气。他曾经从一文不名起家,而挣到了一个资产上亿的大公司,他为个人定制了踏实做原则,为企业定制了诚信做文化,他却忘记了,这一切的努力基础不应该只是建立在男性的骄傲之上。

  为人的骄傲,才是人的根本,这一点,与身为男人还是女人无关。

  只是大男子主义的祝昊宇,一向都觉得,因为是男人,所以必须坚强,因为是男人,所以也要事业有成。

  但事实上,所谓正直、勇敢、宽容、坚定等等,从来也不是男人的专利——按照红氏的说法,男儿都是泥做的浊物,祝英台如此冰心玉骨的身躯,却被他祝昊宇的灵魂给强行霸占了,他如果觉得自己亏大了,那么祝英台的苦处,又向何处诉说去?

  这一刻,对于祝英台这个可能永远也不会对面交流的女子,祝昊宇的心深处竟生起了一缕缠绕不去怜惜之念。

  “英台,其实你还在这身体里,灵魂根本就从未离去,是么?”

  然而没有人能回答他,祝英台也不会回答他。

  这一刻,祝昊宇无比惆怅。

  因为他无法知道,究竟是祝英台芳魂未去,还是说,刚才影响到他的,不过是这个身体残存的一点本能情绪罢了?

  “很好!祝英台,你坐下吧。”夫子却点了点头,声音里多了几分慎重,“五日之后交上一篇《儒行别解》,我会请王博士亲自为你品评的。”

  带着几分茫然,祝昊宇微一躬身,又跪坐了下来。

  “我已经是祝英台了吗?”他在心中喃喃自问。

  他忘了前一刻他还要拂袖而去,他也没注意到,他身边的梁山伯双目闪亮深沉,更没注意到,对面的马文才满目探究,他自然也不会知道,夫子在叹息,王柏成在惊异,宴熙满脸感佩,桓漱文若有所思,管愁城微微冷笑,以及等等等等的,人人形态不一。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名士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