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一、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后,中央发现川西北地区大多是少数民族聚居地,高山深谷,交通不便,人口稀少,经济贫困,根本不利于红军的生存和发展。【】而在此以北的陕、甘地区则地域宽阔,交通便捷,物产也较为丰富,汉族居民较多,又是帝国主义势力和国民党统治的薄弱区域,特别是邻近抗日斗争的前线——华北地区。
中央根据这种形势,主张红军继续北上,建立川、陕、甘革命根据地,必要时可以遵照俄共的意思,向外蒙靠拢,蒙求共产国际的支持。但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却主张向西退却到人烟稀少、少数民族聚居的新疆、青海、西康等地,认为这样可以避开国民党军队强大的军事压力。为了解决整个重大的战略方针问题,6月26日,中央政治局在懋功北部的两河口召开会议。会上经过讨论,一致同意周、毛等多数关于红军北上的意见,张国焘也少数服从多数,举手同意。但是,北进的道路必须经过松潘,而松潘由国民党正宗的中央军胡宗南部驻守着。打不下松潘,红军就去不了陕、甘,也回不了四川,因为后路已经被堵死,四川军阀杨森也率部翻越了夹金山,前部逼近懋功。
在懋功地区有前所未有的十万红军,若果掉头反咬一口,击溃川军有绝对把握,但现在无法掉头,倒不是暂时南下与中央的北上战略目标背道而驰,而是现在红军有比川军和胡宗南的**更大的问题,那就是粮食。
两河口会议后,中央率一方面军自懋功一带北上,翻越梦笔山、长板山、打鼓山等几座大雪山,7月16日,先头部队抵达松潘附近的毛儿盖欲和四方面军协同合作,准备趁国民党军胡宗南部尚未集结完毕时打下松潘,从胡宗南肋下杀出一条血路,打开北上的通道,获得暂时的后勤补给。
但张国焘兵强马壮,向不足一万人的中央红军补充了五、六个团后,尚有八万人之众。一不想和有较强战斗力的胡宗南部队硬碰,二是还想南下,向四川、西康边境退却。会后即出尔反尔,不执行中央计划,挟势力向中央要权。中央为了顾及红军的团结,增补张国焘为军事wei员会副主席,并于7月18日任命其为红军总政治委员。直至7月中旬张才率四方面军北上毛儿盖集中,但战机稍纵即逝,松潘战役计划因胡宗南已经布置完毕、敌情也起了新的变化而宣告流产。红军不得不改道经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大草地北上。。。。。。
两河口会议几天会后,特勤队随红军总部翻越了梦笔山、打鼓山等几座大雪山,到了毛儿盖地区。因为有了翻夹金山的经验,一方面军又得红四方面军大后方的支持,部队减员不多。
毛儿盖会议,红军取消军团建制,红一、三、五军团分别更名为红一、三、五军,因红四方面军原有红九军,中央红军红九军团便改称红三十二军。张国焘率红四方面军到达毛儿盖后,因蒋介石已经占据了北上有利的道路,中央决定红军分两路穿过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高原湿地北进,并由在毛儿盖地区的红一、三军和四方面军的第四、第三十军,中央纵队大部分及新成立的红军大学组成右路军,总指挥由原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担任,政委是红四总政委陈昌浩,参谋长由红一的叶剑英担任。右路军集结北上,经草地到班佑,周,张、毛等党和军队领导人随右路军行动。
左路军包括尚在卓克基及其以南地区的第九、三十一、三十三军,红一方面军的第五、三十二军及中央纵队的小部分,由张国焘、朱总司令和总参谋长率领集结北上,经阿坝到班佑和右路军汇合。
红四方面军不但兵强马壮,还有自己的地盘,而被大部分红军战士奉为神明的张国焘依然坚持自己南下的主张,不执行两河口会议的北上战略方针,并对坚决拥护中央北上方针的总司令和刘总长极力加以排斥;总参谋长被调任红军大学任校长,总参谋长一职由叶剑英担任。总参谋部特勤队自然就随右路军北进。
8月21日,右路军又分成左、右两路平行前进,左翼为第一军,先行;继后是中央领导机关、红军大学等。右翼为徐向前、陈昌浩率领的红三十、四军;三军殿后,走左翼行军路线。
总参谋部之特勤队精兵随一、三军行动。特勤队是刘总长的神秘利器,属于一个**的特勤单位,有来去自如的自主权。铁英命虎子、四排长、春望和苗家班随三军行动,殿后。因为随三军团行动的还有重病在身的周总政委【才任命的张总政委,铁英不认识,就不会卖帐】和好几个党和中央领导人。而进入藏族居民去,“龙”属于少数民族,于是自己率“龙”、喜来和郑幺娃随一军行动。他开路开上了瘾,总把自己当成了急先锋。
在铁英变得严厉后,“板”又一次没当成跟屁虫。
“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滩泥毡扎营盘”。茫茫湿草地,一望无际满世界葱绿,风过处,绿浪滔滔,更有小野花摇曳处,煞是风景如画、闲情逸致般的就漫步过去了,哪里有当地人说的凶险,还避虎狼蛇蝎般的不敢去徜徉一番。一马绿川之地自然没有虎狼魔鬼,但红一军团先遣四团的前卫连虽然有向导带路,仅半天功夫就牺牲了十几个战士;
四川若尔盖地区有墨曲河和葛曲河自南自北贯穿其间,两河的河道纵横曲折,叉河遍布,在地势低洼处,水流淤滞而形成沼泽地。经年水草,盘根错节,结络成片,覆盖潴水。沼泽生长着大量藏青草和海韭菜等植物,形成草甸。草甸之下,积水淤黑,泥泞不堪,浅处没膝,深处没顶。远远望去,似一片绿色海洋,景色如画。但陷进如画景色里的人却九死一生;有生死与共的战友相救时,也一并被拖进了魔鬼深渊,先遣团几乎每走一步几乎都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铁英向一军团长请命。红一军团军团长用兵如神;十八岁就以红军一个连击溃过国民党一个师,;二十来岁就任红第一军军长之威,纵使敌人多出好几倍,他都能硬生生的给撕开条活路,是中央红军的开路大将,有“红军之鹰”之美誉。但到了这个地方,除非真的变成了一只鹰,否则连麻雀都无力飞得过去。
铁英请命,军团长睁开了他惯常眯缝着的眼睛,心想战神未必就连沼泽都能战胜了?但泅渡过大渡河的“铁鹰”总不至于就被沼泽淹死了吧?命军团侦察连随铁英班长前出;班长出事,侦察连长殉职。
如果战神真遭沼泽地淹死,那么战神之名也就别叫了。
铁英也不真的是神,他去了未必沼泽就变成了康庄大道不成。他也只有用土办法,命侦察队每人扛一大捆树干,后续前卫连依样画葫芦,随当地向导向草地深处探索而去。其实向导也是没有经过草地的,只是能在一望无垠又几乎是一样形状的绿草地上辨认出坚硬的土地和能下脚的地方,纯碎的经验和眼力而已。铁英聪明,没过去多远就看出了其中端倪,凡是绿草稀疏、能看见黄色土地的地方多半可以下脚,何况间或还有大片的山坡和树林。
铁英手持长竹竿探路,命“龙”等人在自己走过的路上插上树枝、竹竿等物为路标,于是一条弯弯曲曲又峰回路转的道路就呈现在了大部队的眼前。
不过,铁英凭刚总结出来的小经验也差点被淹死;貌似能下脚的地方不光有硬地,也是淤泥更稠密、陷进去就更不容易爬起来的地方。所幸他是战神,有些神一般的技巧,当他加快脚步跃上一块他自认为很安全的地方时,“哧溜”一下就陷进去两条小腿;他面对上百个敌人都不慌,未必陷落两条腿就遭骇惨了嗦?自然不慌,手持竹竿一点才走过的硬地,要想腾身而起却哪里腾身得起来:脚下软软又黏糊糊的毫不着力,稍一用力还又陷进去一截。眼见沼泽要漫过铁英腰部,本不以为然的“龙”等人便起了骚乱,也不顾哪些地方探没探过了,遇可能下脚的地方便蜂拥而来;有愚蠢的郑幺娃凭借快腿越众而出,铁英急,大喊:“站住,别过来”,因为他在这一片试了多处,没有几个落脚点,如不是他急于想找出一条道路来,也不会慌不择路的陷落泥沼了。但是晚了,郑幺娃在离自己尚有十余米时便再也飞奔不起,一脚踩空后就跌扑进了沼泽地里。。。。。。
...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