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十艘战列舰,基本上都是中国目前最好的战列舰,其中光是一级战列舰就高达三艘,而中国总共才只有五艘一级战列舰,十艘二级战列舰,剩余都是三级战列舰。
而英国人在澳大利亚的舰队,只有三十艘战列舰,而且大多数都是五级、六级战舰,连战列舰这个名字都用不起,旗舰不过是一艘三级战列舰,双方实力相差悬殊。
但英国海军不愧是这时代最优秀的海军,如同拿破仑的軍队敢用新兵向强敌发起进攻一样,有一颗胜利之心,他们竟然敢跟中国舰队进行海战,但唯心论在海战中格外没意义,大炮巨舰,拼的就是谁的炮多。一场短促的海战之后,英国人撤退了。
敢打已经出人意料了,没人会认为他们能赢,就是他们自己都知道这一点。中国海军的实力比特拉法尔加海战中的法西联军或者纳尔逊的舰队都强,纳尔逊当年的舰队不过是27艘主力舰,2148门侧舷火炮,法西联军33艘战列舰,2626门侧舷炮;中国舰队50艘战列舰,侧舷火力高达4000门,就算纳尔逊来了,没准都是压着打。而英国人的舰队不过是一支殖民地舰队,30艘船总火力连1000门火炮都没有,完全没有一战之力。
海战之后,双方互有死伤,英国人的损失多一些。但双方都没有沉船,这时代的海战就是这么无聊,陆地战争那种歼灭战实在是太罕见了,一百年都见不到几场。
总体来说,中国舰队赢了,硬实力更强的一方赢了。英国舰队虽败犹荣,他们是力战而退,而且全身而退,在中国舰队试图包抄的时候,给中国同仁表演了一下教科书般的操作,狠狠秀了一把。
中国舰队解除了英国海军对抹泪殖民地的封锁之后,经过短暂的休整,然后驶出港口,直逼英军的新南威尔士和塔斯马尼亚殖民地,现在轮到中国舰队封锁英国殖民地了。
除非万不得已,周琅是不想跟英国海军这么早起冲突的,原因很简单,时间站在中国一边,中国的工业革命已经启动,英国虽然是一个领先者,但工业革命开始之后,中国的增长速度不是英国能够比拟的,假以时日,中国不但在总量上,甚至质量上超过英国,也不是不可能。所以时间越往后,中国的优势会更大。
另外军事实力上,中国海军跟英国海军还有差距,这些年周琅一直全力打造海军舰队,纸面上势力已经不输给英国人了,毕竟庞大的国力压在秤砣上,别的不敢说,一旦学会了建造技术,扩张起来是很疯狂的。
英国海军在拿破仑战争期间,达到了历史上的顶峰,主力舰重,一级战列舰增加到7艘,二级战列舰9艘,三级战列舰多达87艘,总计高达103艘主力舰。中国战列舰数量已经达到了100艘,其中一级战列舰5艘,二级战列舰10艘,三级战列舰85艘。双方在牌面上,已经看不出差距。
可是英国人就是觉得自己更强,这不是吹牛。1780年到1790年,英国新造战舰总吨位达8万吨,而法国、西班牙针锋相对,各造了5万和4万吨,而且单个战舰比英国更大,装备火炮数量更多。这个时期英国的一级战列舰装备舰炮110门,法国同一级别的战舰装备舰炮118门,西班牙著名战列舰“特力尼达”号有四层火炮甲板,共装备舰炮130门。到战争爆发前夕,英国皇家海军的总吨位为33万吨,而法国、西班牙合起来有42万吨。
但整个拿破仑战争期间,法西联合舰队虽有数量优势,依然屡战屡败,有时候纸面实力并不能反应真实的战斗力,英国皇家海军的素质和战术水平,远超同时期各国海军。
所以周琅很明智,他并不觉得短时间内打造的中国海军水平就比西方海洋文化的西班牙要高,也不会比法国高,那么凭什么法国和西班牙海军比英国海军牌面实力强却输的一败涂地,中国海军就一定能赢?
百年海军不是吹的,文化底蕴和积累在哪里放着,没个三五十年,在一对一的正面交锋中,周琅觉得中国海军可能真不是这群海盗的后代的对手。
不过一比一不行,那就用二比一,三比一来干,所以周琅是打算建造出英国皇家海军两倍甚至更多的战列舰之后,才会向英国海军发出挑战。
所以这一次当然不是要跟英国人摊牌,而是向对方亮亮膀子,秀一秀肌肉,让对方知道中国海军不是好惹的。
目的是威慑,威慑之后就是谈判。
当然如果英国人恼了,非要开战,也不是打不起,大不了丢几块殖民地,现在中国已经在北东西三面对印度形成了包夹之势,一旦打起来,澳大利亚殖民地不要了,南美殖民地不要了,甚至非洲殖民地也不要了,但印度却一定能拿下。
拿下印度,对中国意义不大,可英国就损失了一个最大的人力资源基地,日不落帝国没有印度人的血汗,看英国人怎么建立?靠几百万盎格鲁撒克逊种?累死他个龟儿子!
中国丢失了那些殖民地,迟早都有机会抢回来,就算抢不回来了,有南洋和北美,也是巨大的生存空间。
当然,英国人大概率不可能打这一仗,这跟打拿破仑战争不一样,拿破仑那是对英国本土产生了威胁,英国人从来没有为了争夺殖民地跟任何国家开战过,当然殖民地本身除外,比如割让香港,暴揍了满清。但因为殖民地问题,跟列强开战的,除了美国独立战争之外,几乎没有。
谈就好谈了,周琅决定放弃印度了,印度人力丰富,这不是中国需要的,印度市场广大,这也不是中国必须的,印度市场再大,也大不过中国。中国要的是土地,要的是缓解三亿人口的人地矛盾,破解两千年的治乱兴衰循环,成功为迈进工业化保驾护航。
果然在得知中国封锁了澳大利亚之后,英国人发出了强烈抗议,接着就是对这些问题进行谈判。英国人再次提出以印度换澳大利亚的方案,这一次中国没有拒绝。
周琅本来就没打算把印度当作殖民地,他在印度推行的那一套政策,也完全就没有半点殖民地的意思。中国往印度殖民,这有点天方夜谭。而且印度本身就有些无心插柳柳成荫,是亨利皮特的野心促使中国公司在这里占有了一块殖民地,主要还是因为英国被缠在拿破仑战争中脱不开身,否则亨利皮特的经营不可能那么顺利。
在信得省推行的中国两千多年的大一统农耕文明经验,也就是做一个文明输出试验,发现对同文农耕文明,人民同样比较顺从的印度人来说,这一套制度相对适用,这也就够了。只要是适合的,就一定会保留下来,这一点周琅确信不疑,除非英国人用暴力推翻,那周琅巴不得呢,陷入跟印度人长期的对抗之中,在殖民扩张的道路上,中国就少了一个对手。
不过以英国人的尿性,他们肯定会采取本地习惯法统治,这样已经在信得省扎下跟的郡县制、科举制和皇权不下乡的乡绅自治文化,就会继续保留,而且随着时间的退意,会越来越强大。英国人想要加大榨取力度,这些有组织的地方势力,是不会坐以待毙的,中国式的农民起义如果一次次爆发,那就可乐了。
就算如此,周琅也不打算把整个印度都给英国,谈判开始后,中国原则上同意用印度领土来交换澳大利亚。但对澳大利亚的价值极力贬低,反而拿出各种数据说明中国在印度的殖民地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要求英国补差价,数额是五千万英镑。
这笔钱英国人当然不愿意出,拿破仑战争的旧债还没还清,在为印度花这么多钱,无法向纳税人交代。
而且中国坚持不把全部中国公司领土用来交换,原则上中国一定要保留印度河流域的通航权,因此西藏从印度出海,比中国东部沿海近的多。
这个理由不是很站得住脚,西藏本身并没有多少值得出海贸易的商品,可中国要求印度河流域的权力,总得要个理由不是。
经过激烈的谈判之后,双方终于达成协议,中国放弃对印度河以东、以南的所有权力。保留印度河以西的所有权,但不能将这片领土直接并入中国。
具体的操作上,英国东印度公司收购中国皇帝手里的所有中国东印度公司股份,中国皇帝宣布放弃对中国公司领土的最高领有权。英国东印度公司合并中国东印度公司,中国东印度公司直接解散。中国东印度公司印度河以西地区领土,则成立一个新的商业公司控制,永远不能并入中国国土。
英国同意将澳大利亚领土以及附属资产全都转交中国,由于澳大利亚移民中主要是英国犯人,英国决定带走。毕竟这些人留给中国,估计就成了一支反英的軍队,尤其是其中有为数不少的爱尔兰人,本就对英国的统治不满。
所以英国决定,軍队撤走,犯人押走,财产留下。
双方签字画押。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