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七十八节 围绕运河的斗争

  这条运河的前景,不但中国人看重,埃及人看重,欧洲人同样充满了兴趣。

  即便没有运河的时代,埃及都一直充当着商业渠道作用,因为对地中海国家来说,走海路到亚洲的距离实在是太远了,从意大利、威尼斯等地走海路到达印度,比直接走埃及,几乎要多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航路,这也就是为什么新航路开辟之后,世界贸易路线迅速从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荷兰、英国借助这个东风迅速兴起,取代了过去威尼斯等城市在东西贸易之间的作用。

  所以当航路转移到大西洋之后,威尼斯等意大利城市迅速衰落,可以商业为主的他们,依然不得不依赖商业为生,还在努力维系着这条陆路商业通道,只是再也恢复不了往日的实力。

  现在中国人突然宣布要修建一条连通红海和地中海的运河,让地中海国家怎么不高兴,这意味着商业航线将再次经过他们的国家,他们的繁荣恢复指日可待,他们距离亚洲的贸易路线,将比伦敦、比荷兰更近。

  消息确认之后,威尼斯、热那亚甚至法国马赛,意大利佛罗伦萨等地港口附近的房地产都开始上涨。

  所有的意大利商业城市,法国地中海沿岸港口城市,甚至连俄国在黑海沿岸的城市,都在讨论这条运河的修建,给他们的发展会带来什么机遇。

  只有英国人十分沉默,他们在对埃及的政治攻势中,输给了中国一筹,已经开始忽悠奥斯曼帝国。告诉奥斯曼帝国,一旦这条运河开通,开罗将迅速取代伊斯坦布尔成为回教世界的中心。

  可是此时的奥斯曼帝国,在拿破仑战争中,被俄国人又一次暴揍,让他们再次跟中国交恶,除非英国答应提供全面支持,否则他们绝对不想出面。奥斯曼帝国第三十任苏丹,于1808年登基的马哈茂德二世心中,最大的敌人并不是外敌,而是一直对奥斯曼帝国朝政进行干涉的耶尼塞里軍队,这正是那只以欧洲基督徒少年培养的职业軍队。前苏丹因为试图吸收欧洲的先进经验对国家进行改革,甚至被軍队势力刺杀。

  如果说无法说服亚洲国家反对这条运河,英国人连欧洲国家都无法说服,就让英国开始感到有些恐慌了,他们在欧洲的影响力竟然如此虚弱,几乎是空有一个大国的名声,对大陆国家的影响力,近乎于没有。

  法国人将受益于这条运河他们不反对,西班牙也会收益于这条运河,他们也不反对,那么将会因为这条运河的开通,导致大航路转移而受到损害的普鲁士、波罗的海和北欧国家,他们竟然也不远站出来反对。

  其实英国真是难为这些国家了,刚刚从拿破仑的噩梦中醒来,所有国家都在舔舐战争带来的伤痛,他们可不像英国,一直孤立于欧洲之外,只是付出了大量金钱的损失,一场战争除了增加了几亿英镑债务,反而打出了一个欧洲最强的重工业体系。

  其他国家要么被拿破仑的軍队蹂躏,要么在拿破仑的大陆封锁政策下经济凋敝,近乎破产,这时候让他们出面配合英国的国际政策,傻子才愿意。跟拿破仑打仗,英国出钱,他们出人,还情有可原,毕竟他们保护的是本国的领土,可现在难道要派兵随着英国海军远征,继续给英国人在海外送死?

  军事手段不考虑的话,欧洲其他国家在亚洲的影响力就真的没有了。他们能帮到英国的地方,也几乎没有。

  英国人也就只能偃旗息鼓,除非向独自跟中国开战,然后冒着利益日益增多的印度的风险,跟中国打一场海陆全面战争。陆战英国人毫不考虑,铁定是要战败的,俄国人就是例子,被中国人用一百万軍队在俄国腹地暴揍了一顿,打死英国人也挤不出一百万軍队,他们的人力做不到这种程度。海战他们有信心取得胜利,可中国日益庞大的舰队,让英国很有危机感,如果在英国海军在跟中国海军的战斗中损失太大,如何继续保证在欧洲的海军优势。

  所以当外交和政治手段全都失败之后,英国开始冷眼旁观,看看这条运河是否能开通,开通后对英国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当然英国人也不是真的什么都不做,他们留着大量的后手,拿破仑战争之后,他们以及各在地中海建立了海权,一个残破的西班牙,一个分裂的意大利,和一个奄奄一息的法国,都对英国不构成威胁,地中海现在是英国的海。

  他们不但在地中海占据了心脏位置的马耳他岛,还占据着地中海通往大西洋的要道直布罗陀,并且控制着葡萄牙。

  尤其是控制葡萄牙这个一边正对大西洋,一边卡着地中海出口的国家,对英国十分重要。英国人其实不是真的对欧洲大陆领土不动心,只是他们不愿意介入欧洲太过频繁的战争。

  像葡萄牙这种容易控制,并且长期跟英国保持紧密的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国家,英国就很有兴趣控制。所以当击败了拿破仑之后,英国軍队并没有撤出葡萄牙,一直保留着十万軍队驻扎在葡萄牙。

  并且用军事作为后盾,在葡萄牙扶持了一个督政府,而葡萄牙王室只能待在巴西无法回来。此举已经引起了葡萄牙王室和葡萄牙国内忠于王室的政治势力的双重不满,但英国不为所动,因为葡萄牙实在是无力反抗英国。后来因此引起了一场起义,葡萄牙自由派上台,巴西人则开始反对国王,要求独立。

  运河是拿破仑战争结束的第二年,也就是1815年开始修建,他们从中国招募了大量优秀的河工,这些人在治理黄河和运河,兴修水利设施等领域都有极其丰富的施工经验,其中很多都是年轻的世代河工的后代,他们跟法国人学习了近十年,一边是传统的经验丰富,一边是已经学到的现代科学知识。

  对其中大多数人来说,开挖苏伊士运河,比维护大运河和治理黄河简直不要太简单。

  于是修建速度异乎寻常的快,许多历史上法国人在修建运河时候碰到的工程技术问题,这些河工早就掌握了相关的解决技巧,比如流沙问题,通过在沙地上先打出两派木桩,然后就解决了流沙垮塌的问题。

  埃及的阿里总督是一个王朝的开国之君,这种人的威望和能力以及对国家的统治力都是后世君王无法企及的,他征召了三十万埃及劳工。这些劳工在三千中国河工的指挥下,得到了比历史上法国人手下工作更好的待遇。

  历史上,法国开挖这条运河的时候,一方面是白人把埃及人的生命没有当回事,另一方面主要还是没有组织这种数十万人同时作业的大工程的知识和经验,但中国河工们在治理黄河的过程中,动辄就是数县百姓齐动手,三十万人并不多。中国管理者对于劳工的保障也相对重视,不是他们更有良知,而是因为修河问题,引爆的农民起义实在是太多了。京杭大运河就是例子,后来的元末农民起义不也是从河道工地率先爆发,苦役们挖出了一座石人,这石人三只眼……

  保证工程团队基本的生活物资的经验中国河工门掌握,保证三十万人基本需求的资金,中国欧洲公司通过发行债券解决了。

  由于这条运河的前景被全世界看好,只要能修好,大家觉得就是一只下金蛋的母鸡,所以纷纷愿意投资。但买股票是不可能的,债券则有机会。

  欧洲公司分别在中国和欧洲获得了发行债券的权力,只有英国拒绝他们在伦敦发行运河债券,不管这个债券的信用多么坚挺,英国政府就是不批准发行。

  于是欧洲公司不得不在法国巴黎、荷兰阿姆斯特丹分别发行债券,两地投资者踊跃购买。甚至大量英国银行跑到两地抢购债券,债券价格很快就超过了票面价值。

  欧洲公司最终成功以五分的低息,募集到了1亿英镑的资金。历史上法国人修建苏伊士运河,耗资4亿法郎,当时的法郎是拉丁货币同盟时期的法郎,含金量是0.2903225克黄金或者4.5克白银,1英镑折合25亿法郎。

  这个成本比法国人修建运河时贵了五倍,但却成功节约了大量时间,法国人用了十年,中国欧洲公司只用了两年半,法国人死了几万人,中国公司将死亡控制在了一万人以下。

  英国人刚刚跟中国签订关于澳大利亚置换印度的协议,就收到苏伊士运河开通的消息,内心的五味杂陈不足为外人道。

  在中国欧洲公司的特别安排下,早就有船队按照顺序等着过河,第一批船队有到法国马赛港的,有到奥地利帝国统治下的威尼斯港口的,有到西班牙巴塞罗那的,甚至有试图通过达达尼尔海峡去黑海的,但就是没有一艘通往英国的。

  中英双方围绕运河的明争暗斗才刚刚开始。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