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经过九日的急行,朱瞻基亲自率领的大军终于抵达了盐山县,此地在商、周、战国时期称“饶安邑”,意为“其地丰绕,可以安人”秦始皇六年“赵将庞攻齐取饶安”即指此地。秦时此地称“千童城”,“始皇遣徐福将童男女千人入海求蓬莱,置此城以居之,故名。”汉高祖五年于此置县称“千童县”。汉灵帝改千童县置,治今旧县镇,属渤海郡。北魏熙平二年后为沧州治,等西晋武帝泰始元年,司马炎做皇帝时高成县改为高城县,属冀州渤海郡。南北朝时北齐天保七年文宣帝高洋将章武县、西章武县撤消并入高城县,隋唐后改为盐山县,此地位于沧州市东南部,东临渤海、北倚京津、南接山东,是“两省”河北省与山东省“三市”沧州市、德州市、滨州市的中心,素有“冀鲁枢纽”、“京津门户”之称。朱瞻基见大军连续行军数日,人人脸露疲倦之色,便听从了杨士奇的建议,让诸将士在此地歇息一日,明日一早一口气赶往乐安州。
号令连番下达后,十万大军便就地安营扎寨,开始烧火造饭,朱瞻基做一天御驾,也累得厉害,这会儿在大帐里任由陈芜捏着手脚,便在此时雅,一个将士来报,阳武侯薛禄的前军已至乐安城下,随时准备攻打城池,朱瞻基一听,立即召集群臣商议,最红不顾众文臣武将的谏阻,立即命令大军向乐安发起急行军,军令如山,军中将士虽累得厉害,可看人家皇帝也没歇息,倒也没人抱怨,如此行军,傍晚时分,大军便过了庆云,夜色降临的时候,大军不负众望总算是抵达了阳信,阳信乃是乐安州属县之意,过了阳信就是乐安州了,大军歇息了一夜,第二日拂晓大军就进抵乐安城北了,算是正式进入了乐安州了。
十万大军潮水一般涌入了乐安州,立即惊动了整个乐安州,刚刚恢复平静的乐安州城再一次变得热闹了起来,不时的有叫喊之声传了出来,朱瞻基端坐在御驾上,居高临下的看着城里的一切,许久巍然一叹道:“这一战不知又要死伤多少无辜的百姓啊“
“呵呵,微臣倒是有一法子,让朝廷不费一兵一卒夺了乐安州”尾随而来的杨士奇同样望着城池笑呵呵的道。
朱瞻基素来知道杨士奇之能,并没有觉得他说了大话,反而问道:“杨爱卿有何妙计”
杨士奇望着城池一笑,伸手入怀,摸出一副面具来道:“妙计在此了”
朱瞻基一愣,随即明白了过来:“爱卿是说再当神仙”
杨士奇道:“正是如此”
朱瞻基道:“只怕汉王未必肯信爱卿之言”
杨士奇道:“陛下请放心,微臣自有法子让他信了微臣“
朱瞻基道:“既如此,那朕就“
杨士奇点了点头道:“微臣定不负使命“
处理了城门之乱的朱高煦返回王府,尚未来得及好好歇息,饿了大半天的肚子早就不真气的咕咕叫了起来,立即吩咐侍卫去准备吃食。
乐安州城的粮草不多,但少了谁的吃食,也不会少了汉王的吃食,此时朱高煦的书房里,一个侍卫刚刚从乐安街里买回了一桌丰盛的下酒菜,虽说比起平日里的奢华少了些色彩,可眼下的乐安州,能买到一桌地道的豌豆黄、象鼻子糕、馓子麻花、麻团、焦圈、面茶、杂碎汤、豆汁等京城小吃,可以说算是难得了,这些平日里小吃浮摊。摊主们支个布棚,亮出字号,摆上条案、长凳,有的索性把肩挑的担子或手推独轮车找个地儿,庙里一停,边安炉边坐锅,锅旁摆上调料罐、碗筷,这就拉开了“阵势”准备开卖:“豆面糕来,要糖钱”、“滚糖的驴打滚啦”庙会上的小吃、茶食等是最受欢迎的食品。年糕、灌肠、煮羊霜肠、扒糕、凉粉、爆肚、茶汤等小吃品种在食摊上应有尽有,可如今整个乐安州只怕也找不到十个这样的人,倒不是他们没粮食做,而是做了多半会碰上城池内巡视的将士,这些人可不讲什么公平,吃干抹净不给银子是常有的事情,尤其是这两日,军中开始限制粮草,这等想象越发明显,所以再也没人卖这种小吃了。
当然了也不是所有人都不会买,战事虽能让人家破人亡,可也能让人大发其财,比如城中的那些大户,他们有钱有粮,眼下的战况,便是汉王也不得不仰仗他们伸出援手,所以对于他们的利益,汉王可不敢有丝毫的毁坏,早已下达了各项指令,明确保护了城中的不少大户生意,即便是将士吃饭,也要按菜肴付银子。
汉王的侍卫这会儿能买到这桌子菜肴,就是去了城中大户张记的店铺上买的,若非如此,岂会有如此齐全的吃食。
朱高煦吃菜好南京菜肴,可说道吃小吃,还是吃北京城的小吃来的有味道,此时看着满满一桌,顿时食欲大动,端起一碗面茶吃了起来,刚刚奉命走进来的盘天师也是许久没看到这等丰盛的小吃,双目一亮,不等朱高煦说话,一屁股便落了座。
面茶,既小米面、糜子面掺一起熬成糊状的流食。喝面茶很讲究吃法。不用筷、匙,真正的“吃主”是一手擎碗,嘴沿着碗边转着喝。据说,这样是为了每口面茶入口都能品到麻酱和芝麻盐的香味。面茶之魅力不仅是品米面、芝麻盐之美味,更在于它养人的功效和“茶”之油润的口感。豆面糕的雅号叫驴打滚儿。在早做豆面糕用黄米面加水蒸熟,再上豆沙馅卷卷儿后,再滚粘些炒熟黄豆轧成的面。吃起来那种滚烫、芳香的口感保你瘾性大发,朱高煦喜好这一口,平日里总会吃上一碗。
而潘天师不太喜欢吃这种稠糊的东西,他更倾向喝豆汁,北京城头熬出的豆汁儿之精妙在于酸、甜、瞍。喝时就着浇了辣椒油的细咸菜丝儿,配上焦黄酥透的焦圈,感觉之自如“得味在酸咸之外”。两人各自喝了半响,眼看彼此的一碗面茶,豆汁见了底,潘天师才看了一眼朱高煦道:“王爷,还记得前些天给王爷测字的那个老神仙么”
朱高煦正喝着面茶,这种面茶不用汤匙,不坐着,用嘴唇吸噬,碗在手中转着,喝完碗净如洗。一碗面茶,上边放两勺果子蛋,真是别有一番滋味,这也是让人无限回味的原因所在,听了潘天师这话儿,朱高煦停止了吸噬,抬头看了潘天师一眼,好奇的道:“怎么,那老神仙还在么“
潘天师道:“嗯,听说回来了“
朱高煦双眼一亮道:“此话当真“
潘天师嗯了声,就在今日一早回到了乐安州,贫道的大弟子清风今日一早还测了一字,嘿嘿还是那么灵验“
朱高煦一言不发。
潘天师道:”眼下局面,王爷不妨请他来府上测一字儿,就算不知真假,也可指点迷津“
朱高煦有些心动,道:“这样可以么”
潘天师道:“聊胜于无吧,说不定得他指点,还能柳暗花明又一村也说不定呢”
朱高煦点了点头道:“不错可这老神仙骨子清高,未必肯来啊“
潘天师呵呵一笑道:“王爷放心,他来了“
朱高煦一愣道:“什么,来了,他这等人物,怎么会来王府沾染俗气”
潘天师嘿嘿一笑道:“这等人物也有追求的,只不过是不是我这等俗人追求的功名利禄,王图霸业罢了”
朱高煦奇道:“那他们追求什么“
潘天师道:“自然是位列仙班了“
朱高煦点了点头,这世间的确有那么一些由此想法,不然也不会有列仙传了天师是怎么说服他来王府的“
潘天师道:“王爷忘了贫道虽是个俗人,也是个炼制丹药的,在丹药一途上还是花费了些功夫,那道长虽是道教众人,却不会炼制丹药,而想位列仙班,法子不好,可最好的法子,就多为食用神果仙花,金丹妙药和神泉。巴人赤斧,能炼丹砂和硝石,服之身轻,而毛发尽赤。赤须子,秦穆公时人,主鱼吏也,好食松实,齿落再生,发堕再出。赤将子舆,黄帝时人,不食五谷而吃百草,至尧时为木工,能随风上下,日行百里,一岁十易皮,后仙去。,唐尧时人,槐山采药者,本人好食松实,形体生毛,两目正方,行走如飞,能逐奔马。以松子送尧,尧无暇服用。时人服之,也获长寿。犊子,少采松子伏苓服之至数百年,时壮时老,时好时丑。商丘子胥,汉高邑人也,好收吹竽,年七十不娶妇亦不老,但食术与菖蒲根,饮水而已不饥不老,三百余年贫道以丹药诱之,自然来了“
第五更了,还说什么,都更新一万五了,咱们还在继续,那么你们的订阅,你们的月票还等什么,该送下来的都送下来吧,咱等待着
...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